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薦讀」古典植物園:傳統文化中的草木之美

  • 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垂釣
  • 2022-03-22
簡介【新書薦讀】古典植物園:傳統文化中的草木之美作者:湯歡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出版時間:2021年4月【關於本書】在經史子集、東西文化間,發現尋常草木背後的文化意蘊

餘緒的緒是什麼意思

「薦讀」古典植物園:傳統文化中的草木之美

【新書薦讀】

古典植物園:傳統文化中的草木之美

作者:湯歡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關於本書】

在經史子集、東西文化間,發現尋常草木背後的文化意蘊。詩學、民俗學、博物學、本草學皆為所用,歲時、吃食、風物、文學、歷史、藝術融於一體。那些有趣的、美味的、好看的、動人的,共同呈現出一個妙趣橫生、古典詩意的草木世界。

【精彩文摘】

孫鬱

從前在博物館系統工作,見到不少植物標本展,曾好奇那個繽紛的世界,但因為專業的隔膜,卻不能說出什麼道理。後來梳理魯迅抄錄的《南方草木狀》《釋蟲小記》《嶺表錄異》《說郛》等古籍,見花鳥草蟲裡的趣味,曾嘆他的博物學的感覺之好。那文字明快的一面,分明染有大自然的美意,讓深隱在道德話語裡的超然之趣飄來,很少被人關注的傳統就那麼復活了。

花草進入文人視野,牽動的是人情,慢慢品味,有生動的東西出來。今人汪曾祺,對此別有心解。我一直認為,汪先生是介於蘇軾與周氏兄弟之間的人,能夠在大地的草木間覓出詩意,對於風物歲時之美,真的很懂。作家中能夠有類似修養的,一直是少見的。

眼前這本《古典植物園》,是讓我很驚喜的書。作者湯歡是研究古代戲曲出身的青年,因為不是一個專業的,平時交往很少。竟寫出如此豐饒、美味的書來,以文章學的眼光看,已感到它的耐人尋味。湯歡沉浸於此,不止是趣味使然,還有學術的夢想,除了一般自然名物的素描、本草之學的拾遺,也有自己獨特行跡的體驗。梅蘭竹菊、河谷間的叢莽,本是五光十色的自然的饋贈,與我們的生命不無關係。

古人袒露情思,不忘寄託風土之影,已成了一個時隱時現的傳統。由此去看歷史與文化,自然有別樣的景緻。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曾封閉的知識之門也就打開了。

大地上的各類植物,在古人眼裡一直有特別的詩意。《詩經》《楚辭》都已經顯露著先人感知世界的特點。借自然風貌抒發內心之感,是審美里常見的事。但中國人之詠物、言志,逃逸現實的衝動也是有的。

六朝人對於本草之學的認識已經成熟,我們看阮籍、嵇康、陶淵明的文字,出離俗言的漫遊,精神已經迴旋於廣袤的天地了。《古詩源》所載詠物之詩,散出的是山林的真氣。唐宋之人繼承了六朝人的餘緒,詩話間已有林間雜味。蘇軾寫詩作文,有“隨物賦形”之說,他寫山石、竹木、水草,“合於天造,厭於人意”,就將審美推向了高妙之所。所以,這是古代審美的一條野徑,那氣味的鮮美,是提升了詩文的品位的。

湯歡是喜歡六朝之詩與蘇軾之文的青年,在自然山水間,與萬物凝視間,覓得諸多清歡。趣味裡沒有道學的東西,於繁雜的世間說出內心感言。

《古典植物園》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世界,作者在東西方雜學間,勾勒了無數古木、花草,一些鮮活學識帶著彩色的夢,流溢在詞語之間。對於不同植物的打量,勤考據,重勾連,多感悟,每個題目的寫法都力求變化,辭章含著溫情,又不誇飾。看似是對各類植物的註疏,實則有詩學、民俗學、博物學的心得,文字處於學者筆記與作家隨筆之間。

湯歡有不錯的學養,卻不做學者調,自然談吐裡,京派文人的博雅與散淡都有,心緒的廣遠也看得出來。在不同植物中,尋出理路,又反觀前人記述中的趣味,於類書中找到表述的參照。伶仃小草,原也有人間舊緒,士大夫之趣和民間之愛,就那麼詩意地走來,匯入凝視的目光中。

花草世界圍繞著我們人類,可是塵俗擾擾之間,眾生對其知之甚少,有心人駐足觀賞,偶從其形態、功用看,是我們生活不可須臾離開的存在。飲食、藥用、相思之喻和神靈之悟,在那古老的傳說裡已經足以讓我們生嘆。還有文明的交流史、地理氣候的變遷,都能夠在這個園地找到認知的線索。

在大千世界面前,我們當學會謙卑,拒絕人類至上主義,才會與萬物和諧相處。這一本書告訴我們的,遠非一般的科普圖示,那些無言的雜藤、野草,暗示出來的是別一番的情思。

(節選)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線上】,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