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樂山樂水】正月,一個在鄉村過年的日子,一個在鄉村過年的故事!

  •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垂釣
  • 2021-06-01
簡介在童年的記憶裡,鄉村的臘月幾乎全部時間都在忙年,而正月多半都在過年

正月是幾號到幾號

在童年的記憶裡,鄉村的臘月幾乎全部時間都在忙年,而正月多半都在過年。過年當然要比忙年輕鬆得多,也快樂得多。在人生整個的記憶長河中,童年的正月給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甚至到二月二,鄉村都是清閒的,農活、針線活基本不用幹,到處氤氳著過年的氛圍。大家走親串友,玩牌聚會,好不熱鬧。正月初一過大年的祥和、歡樂、熱鬧自不必說,從初二開始依次按照親疏遠近走親戚,那時交通不便,一天只能走一家,一直走到正月十六。當然這裡面也有不宜走親訪友的日子,比如正月初五、初七,老人們常說這兩天是黑道日子,不宜串門。特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傳統的小年,更不宜走親戚。那時走親戚沒有電動車、三輪車和拖拉機,更別說轎車了。大多數人靠步行,被稱為“11號”。帶孩子的拉地排車,最闊氣的就是騎腳踏車了。有的一輛腳踏車帶4個人,丈夫騎車,媳婦抱個孩子坐在後座上,前面車大梁上再坐一個孩子。車把上掛著提包或豬肉,搖搖擺擺,晃晃悠悠,但依然自得其樂,一路歡聲笑語。

那時的孩子們大都喜歡走親戚,主要是能吃上頓好飯,還能掙個壓歲錢。親戚也分三六九等,初二走的親戚都是當緊的,媳婦回孃家,女婿看老嶽。如果新女婿初次到老岳家,那是相當的隆重、相當的排場。且不說新女婿帶的禮物多,還要找兩個體面人作伴(本地叫幫客的);單說老岳家迎接新女婿上門也是要提前準備幾天的,要有上好的飯菜,還要找陪客的。陪客的人都是村裡的體面人,最好是吃公家飯的,在村裡說話辦事都是有分量的,而且還要能說會道,當然還要有相當大的酒量。飯菜也是很講究的,是被稱為“大席”的那種。菜不能重樣,而且涼熱、葷素搭配得當,當時有“二十四件”大席的說法,即果盤8個、冷盤8個、扣碗8個。喝酒時還要篩酒,天冷酒涼,倒入粗瓷製作的酒壺,找一隻破碗(新碗怕燒壞了),撕片煙盒紙放碗裡再倒點酒,用火柴輕輕點燃,然後把酒壺坐碗裡,藍色的火苗圍著酒壺打轉,不大一會陣陣酒香撲鼻而來。主陪先說幾句過年的話,主賓也要客套幾句,然後上菜開始喝酒。菜上五味,酒過三巡,已經有人面紅耳赤,話越來越稠,腳底像踩了棉絮,但還得繼續喝,這是情面!其實真正喝多的並不是新女婿,而是陪客的和幫客的,老岳家心疼自家的女婿,哪會捨得讓他喝多?

說起正月初五,還有點別的講究。早晨除了吃水餃,還要吃水餃皮,吃水餃叫“捏老鼠嘴”,寓意是不讓老鼠偷吃糧食。水餃皮形狀與銀元相似,吃水餃皮叫做吃“錢串子”,寓意來年有錢花。

正月初七“送火神”。在我的記憶中,因破舊立新“送火神”的風俗已經淡化了,沒有了封建迷信色彩,純屬一種娛樂。孩子們弄一些穀子杆、棉花柴、玉米秸之類的綁在一起做成火把,大家蜂擁著跑到村西頭的十字路口,將火把丟在一起,有的孩子往火堆裡扔鞭炮,“噼裡啪啦”響個不停。還有一種風俗就是初七傍晚不點燈,因為初七是老鼠娶親的日子,不點燈的目的是讓老鼠看不見,娶個瞎子媳婦回家。與此相對的是正月十五,不僅要點燈,而且要早點燈,晚上還要打燈籠。早點燈的寓意是祈求將來孩子的眼睛更明亮,不害眼病。正月十五的夜晚,那時鄉村雖然還沒通電,但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大街小巷都是提著燈籠的孩子。那時的燈籠大多是自己扎制的,用透明的白紙糊上,貼上紅色的剪紙。記得我的燈籠是二哥扎的,四壁貼著“永珍更新”。小時候還惡作劇,故意領著別人家的小孩打著燈籠照水井,因為流傳著“燈籠照了井,夜裡要尿床”的說法。

正月裡來村裡賣東西的也特別多,尤其是賣糖葫蘆的,那可是讓人垂涎三尺,幾個壓歲錢全買糖葫蘆吃了。大街上還有玩把戲的、耍猴的、演魔術的……記得最精彩的場面是一個男子,點著一小卷草紙,冒著煙吃進嘴裡,然後再往嘴裡大把大把地塞著穀糠。嘴裡往外冒著菸圈,還扇著紙扇,大家正在驚異不已,又突然從嘴裡抽出好多彩帶拋向觀眾……

正月,難忘的正月。現在又一個正月即將過半,但已不再是童年的正月……(作者:金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耿清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