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梁武帝和達摩祖師的會見真實存在嗎?

  • 由 不在圈子裡 發表于 垂釣
  • 2022-03-06
簡介達摩祖師從印度出發,來到中國的廣州,梁武帝派專人護送趕到京城,聽說這樣一位悟道的高僧遠道而來,梁武帝見了自然十分高興,心情也特別激動,剛一見面,梁武帝就有點自誇的說道:“大師,我在國內建造了很多的寺廟,印送抄寫了很多佛經,同時在全國範圍內供

達摩祖師面壁是真的嗎

第一次斷更

三天,因為第一次連著喝了五天酒,腦瓜子嗡嗡的。

今天出差南京,下午和周老師一起考察達摩古洞,被達摩祖師一頓薰陶,再加上又各種爬山,立馬五天的酒都醒了。

達摩祖師和梁武帝的故事還是很有意思,回來特意又查了查。

梁武帝是著名的和尚皇帝。梁武帝吃齋信佛、極力倡導發展佛教,他曾四次捨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雞鳴寺)當和尚。所謂捨身,一是舍資財,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資,舍給寺廟。還有一種是舍自身,就是自願加入寺廟為眾僧服役。梁武帝於公元527年、529年、547年三次捨身。捨身第一次是4天,最後一次長達37天。而每一次都是朝廷用重金將其贖回。

達摩祖師從印度出發,來到中國的廣州,梁武帝派專人護送趕到京城,聽說這樣一位悟道的高僧遠道而來,梁武帝見了自然十分高興,心情也特別激動,剛一見面,梁武帝就有點自誇的說道:“大師,我在國內建造了很多的寺廟,印送抄寫了很多佛經,同時在全國範圍內供養了眾多僧尼,請問大師,我所做的功德如何呢?”

原本以為此問一出,定會得到高僧的一番讚揚,可是結果卻出人意料,達摩祖師只回答了4個字:“無有功德。”

梁武帝聽後便有些不悅,直言道:“明明功德巍巍,大師為何說沒有功德呢?”達摩祖師解釋說道:“陛下所做的這些功德,只是一種空相而已。”

梁武帝有些不解,追問說:“那什麼樣的功德才非空相?”

達摩祖師開示說:“不可著功德之相,自淨其意,自空其體,不著貪相,不以世求。

”其實達摩祖師的意思就是想讓梁武帝不執著於自己所做的功德,所以才說沒有功德,如《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若執著於自己所做的功德,就會產生貪念。

當時的梁武帝不明白大師的用意,再想著自己是堂堂的大國之君,不能失了“體面”,於是繼續追問:“天上地下,何謂至聖?”

達摩祖師當然明瞭梁武帝的心境,但卻沒有恭維之意,仍然實話實說:“天上地下,無聖無凡。”言外之意,也就是說皇上與普通的凡人沒有什麼分別,因為大師乃是得道高僧,自然對於一切人和事物都平等看待,無任何分別之心。沒想到這一句話卻激怒了梁武帝,他生氣的反問道:“你知道我是誰嗎?”達摩祖師見話不投機,自然不必多說,只是淡淡一笑,搖了搖頭說道:“不知道。”

梁武帝和達摩祖師的會見真實存在嗎?

就這樣,這第一次會面便這樣“不愉快”的結束了,達摩祖師見弘法度生的因緣尚未成熟,於是來到少林寺面壁九年,此後梁武帝才知道達摩祖師乃是真正的得道之人,悔恨當初自己不該“我執”太重,從而失去了達摩印心的因緣,也失去了讓中國佛教蛻化的契機,想要再度迎請時,卻再也追不回來了。

梁武帝與菩提達摩會晤的事情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至今沒有定論,這是一件爭論很大的公案,也是我國佛教史上的一大疑案。

認為它真實存在的人,源於有很多古籍上記載著梁武帝蕭衍和菩提達摩的會面,比如《歷代法寶記》就記載著兩個人談話內容。

但也有人根據古籍,判定達摩在公元470年到達我國,當時梁朝還沒有建立,從時間上判定兩個人的會晤不成立。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古人為了給佛教造勢,杜撰出來了達摩和梁武帝會面的故事。

先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南北朝亂世期間,百姓生活疾苦,渴望得到心靈的寄託和救贖,這個時候佛教從國外傳入了進來。由於佛教逆來順受,隨遇而安的思想更加方便上層的統治和社會穩定,皇帝就大力推崇佛教。佛教自身的學說也蘊含哲理,而且可以給人的心靈療傷,是一劑合適的雞湯。同時,佛教的轉世學說,更加具有欺騙性。畢竟道教推崇的是白日飛昇,羽化登華,見得人太少,可信度不高,而佛教就直接來個轉世說,這輩子行善積德,下輩子可以投好胎,或者可以轉世成佛,這樣死無對證,即使是謊言,也不會有證據來揭穿。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作,詩中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南朝佛教的興盛。

梁武帝蕭衍早年英明神武,讓梁朝發展很快,但是後期由於太過痴迷佛教,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佛寺,富和尚,造成了國庫空虛,勞民傷財,梁武帝活到了86歲,在古代算是非常長壽了,而且最後並不是病死的,而是餓死在了城牆之下。

所以,這種說法的結論是:由於很多朝代的皇帝要推行佛教,當時和後世的史書和各種文獻自然就可以有一定的潤色和虛構,因此杜撰出來這個故事,來彰顯佛教的思想,更大機率是不存在兩個人的會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