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垂釣
  • 2022-03-01
簡介《三叉戟》用“老派刑偵劇”屬性,在國內劇集市場長期被歷史古裝、甜寵愛情、家庭倫理、驚悚懸疑等題材霸佔時,應勢調和了內容口味,併成功引起主流觀眾的兒時情懷

低聲細語是什麼描寫

原創 壹娛觀察編輯部 壹娛觀察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文/杜威

國產劇市場,在經歷了4月曆史劇的沉悶洗禮,5月甜寵劇的高甜時刻,行進至6月,迎來警匪犯罪題材的“絞盡腦汁”。各大影片平臺、上星衛視齊發力,讓懸疑劇戰場硝煙瀰漫。

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優酷的“懸疑劇場”分別播出了自己首發作品,《十日遊戲》以及《失蹤人口》,上星衛視作品《燃燒》也正在各臺播出。

然而,誰都沒想到,相較以上年輕、時尚、新穎的劇集作品,由三位年齡總和超過150歲的“叔叔”演員,以及用“老氣橫秋”的表演效果,誕生的一部“老派十足”的公安刑偵劇,出乎意料地,在6月警匪懸疑劇口碑中拔得頭籌。

它就是陳建斌、董勇、郝平主演的《三叉戟》。

“看慣了流量小生的脂粉紅顏,猛然看到幾位中年大叔的滄桑歲月很是舒心。也看膩了英美日韓那驚世駭俗的懸疑反轉、速食快餐,更厭煩了國內故弄玄虛的懸疑網劇,在看到《三叉戟》這樣接地氣,代入感極強的‘老派公安刑偵劇’,感到無比親切。”該評論說出眾多網友心聲。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 《三叉戟》豆瓣短評

曾在21世紀初,火爆大江南北,深埋在中青年觀眾兒時經典記憶的“老派刑偵劇”,被《三叉戟》給激活了。

難得可貴的是,《三叉戟》本該聚焦在中老年男頻向受眾,但這樣一部“老年熱血番”成功吸引到很多青年觀眾以及女性觀眾的目光。這類群體也在為《三叉戟》加油助威,打出:“每日一問,三叉戟為什麼好看不火?”的口號。

一部“老派十足的刑偵劇”為何能吸引年輕觀眾?在被“故弄玄虛”包圍的懸疑劇市場,年輕觀眾在《三叉戟》中看到了怎樣的閃光?請走進這部“老派刑偵劇”的創作獨白。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刑偵劇的命運坎坷

縱觀《三叉戟》整體創作,似乎在同期播出的作品裡沒有任何優勢,無流量助陣,無大IP加持,無大資金製作,也無過多吸睛的營銷宣傳,公安刑偵題材也絕非新穎角度,且製作上顯得“老派十足”。

退休在即的三位警界傳奇,再遇新型金融犯罪集團,他們用“傳統手段”、“落伍思想”、“殘老身軀”破獲此案,續寫“三叉戟”傳說。單看劇情簡介毫無新意,甚至俗不可耐。與目前“百花齊放”的警匪懸疑內容相比,無論在劇情故事的創新,敘事手法的翻新上都很難有競爭力。

而播至中期的《三叉戟》卻取得不俗成績,據CMS59城收視率資料,《三叉戟》自播出之後,收視率均位列前三,並曾多日超過黃景瑜、迪麗熱巴主演的愛情劇《幸福,觸手可及!》跑到首位,最高單日收視率達到2。39%。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 6月9日CMS59城收視率

口碑方面,豆瓣評分8。1開局,最高上升至8。4分,四五星使用者超過84%,且還在平穩發展。該成績在6月播出的同題材作品中穩居首位,另隨著《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口碑下降,《三叉戟》暫列2020年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劇。

但《三叉戟》的網路熱度並不理想,甚至也敵不過純網劇《十日遊戲》,#三叉戟#是該劇的微博最高熱搜話題,僅有4億閱讀。

然而這並不妨礙《三叉戟》順利引起的“老派公安刑偵劇”回憶浪潮。

如今能提起純正、老派的公安刑偵劇的觀眾,多少會有些暴露年齡,在21世紀初期,是此類刑偵劇的黃金期。2003、2004年,刑偵劇的數量連續兩年佔據全年國產劇集總量的30%。

《黑洞》《紅蜘蛛》《征服》《重案六組》等一眾經典作品在此期間誕生,讓刑偵劇成為當年最炙手可熱的劇集題材。聶明宇、劉華強、季潔、大曾、江漢等眾多深入人心的角色,成為了現今主力觀劇群體(19~40歲)兒時的重要回憶。

可好景不長,到了2004年,由於刑偵劇裡過度渲染犯罪過程,也影響到現實社會,不少效仿的不正之風隨之誕生,於是廣電總局釋出了《關於加強涉案劇審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指出不僅要嚴控涉案劇數量,而且所有電視臺及下屬頻道,在正播和備播的涉案劇及相關節目,不得進入黃金時段,均安排至23:00以後播放。

這一記重拳,導致了刑偵劇從創作沸點降低至冰點,也讓觀眾對刑偵劇的追捧和興趣逐漸喪失,“禁播”期間雖還有《重案六組》續集、《沉默的證人》等經典作品產出,並再度帶來口碑高峰,卻也無法阻擋刑偵劇的頹勢。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 《重案六組3》劇照

涉案劇在黃金檔的“禁播令”一發布就是十年,直到2014年《湄公河大案》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才有所緩和。

2015年開始,在電視臺黃金檔的“解禁”後,網劇市場的興起再一次給刑偵劇提供了豐厚的創作土壤。但近10年的創作低谷期,以及更加嚴苛的審查標準和數量把控,讓刑偵劇在重振道路上也是阻礙連連。

而且,隨著播出渠道的改變,觀眾審美口味也出現巨大轉變,刑偵劇開始以網路屬性的標準來創作。

型別上,刑偵劇開始更多元化,不再僅強調“刑偵”屬性,為了力求突破固定受眾圈層,大量作品極力迎合女性、青少年口味,相繼融入愛情、治癒、奇幻等元素。甚至,部分作品為博眼球,生硬地加入一些“故弄玄虛”的內容。演員選擇上,角色也更加低齡化和流量化,而非強調人物專業性和貼合度。

至此刑偵劇已變了味道,“刑偵元素”僅以輔助內容出現,不再廣泛被劇迷提及,取而代之的是“驚悚懸疑”和“警匪犯罪”。這一系列的舉動,雖然使得刑偵劇的型別更加豐富、觀感更加提升、話題噱頭更加高漲,卻也逐步喪失了“老派刑偵劇”中的“現實主義”和“公安職業劇”的屬性。

“刑偵”元素的劇集在網生內容暴漲的階段,都會有大量作品產出,如爆款的《白夜追兇》《餘罪》,熱播的《破冰行動》《法醫秦明》等,但觀眾很少能看到“兒時內味”的作品。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 《白夜追兇》劇照

此時,一部老派十足、口味純正、人物形象豐滿、刑偵屬性強烈的《三叉戟》出現在觀眾面前時,久違的親切感油然而生,並與當下主力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三叉戟》雖顯“老派”,但相較21世紀初的“刑偵劇”還是有所不同,其“公安職業劇屬性”雖得以充分體現,但整體內容深度和尺度還是有所保守。劇集為迎合市場,融入了幾條觀眾十分不感冒的愛情線,也是後期口碑有所走低的原因。

《三叉戟》用“老派刑偵劇”屬性,在國內劇集市場長期被歷史古裝、甜寵愛情、家庭倫理、驚悚懸疑等題材霸佔時,應勢調和了內容口味,併成功引起主流觀眾的兒時情懷。

但主打“老派刑偵劇”的作品,《三叉戟》絕不是首例,每年上星劇裡也有著大批相似的題材作品,而《三叉戟》此次能突出重圍,核心在於他創造了對青年觀眾和女性觀眾的吸引力。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三叉戟》靠什麼贏得年輕觀眾?

據骨朵影視資料顯示,《三叉戟》女性使用者已經超過了朱亞文、金晨等當紅明星主演的《十日遊戲》,前者女性受眾41。9%,後者為38。6%。而在受眾年齡分佈方面,《三叉戟》19~24歲為最高年齡段,佔比41。14%,第二年齡段為24~34歲佔比37。31%。

“老派”的《三叉戟》能夠獲得78。4%34歲以下受眾,實屬不易。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 《三叉戟》受眾分析 資料來源:骨朵影視資料

細品創作端,會發現《三叉戟》自有其取勝法寶。

劇集由近年深耕公安題材的劉海波執導,馬珂是出品人,也親自擔任總製片人。劇本根據知名刑偵作家呂錚“自傳”同名小說改編,呂錚也深入參與到編劇創作,他的夥伴沈嶸是《餘罪》的創作者,前者把關臺詞和場景設定等細節,後者完善劇本走向。

就此組成了一個公安刑偵題材“四叉戟”的精英內容團隊。

但正如上文所說《三叉戟》沒有曲折離奇案件,沒有驚悚詭譎的場面,沒有令人驚呼的高能預警,更沒有過多敏感話題、影射現實的尺度內容。究其原因,真正能夠將一個老派的故事取悅年輕觀眾是人設塑造的成功和整體生活喜劇風格的把控。

在一次“你最喜歡《三叉戟》的什麼?”網路投票中,“這是部喜劇”和“三叉戟人物”兩個選項總共佔據88%。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曾多次闡述,對於當下劇集觀眾而言,需要更精準的人設、更清晰的人物性格脈絡去讓他們找到代入感。

導演劉海波多次強調:“我們想把重點放在三叉戟這三個人物身上。”呂錚也在採訪中透露:“與其吸引眼球,不如感動人心,與其描寫獵奇,不如踏踏實實地寫好幾個中國警察的故事。”

《三叉戟》中,刑偵思維一流的“大背頭”崔鐵軍,靠腦子吃飯,他機敏又腹黑,且不拘小節,甚至為了案件有時不擇手段行。行動經驗豐富的“大棍子”徐國柱,憑手腕吃飯,爆脾氣,認死理,有些悶騷。提審大拿“大噴子”潘江海,用嘴皮子吃飯,頭腦靈活,務實,愛耍滑頭。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 《三叉戟》劇照

三位老同志個性鮮明、性格迥異,並在三位資深演員的演繹下代入感極強,彼此之間充滿了磕絆與默契,三人常常捧哏甩包袱,也成為全劇最受關注的地方。不僅主角人設,配角創作上,一句“楚呱嗒”就將一個滿腹牢騷、倔強古板、勢利眼卻心地善良的政委形象建立起來。

細品《三叉戟》的人設魅力在於,現如今鮮肉橫行、流量當道的年代,中老年演員讓年輕觀眾們深刻認知到如何靠“有戲”演技散發出的獨特魅力,也讓年輕觀眾從單純的形象欣賞,上升到對錶演藝術的重新認知。

另外一點,青年觀眾能被吸引,還在於創作者融入大量生活喜劇元素。《三叉戟》在觀眾群體中有一個共同認知:這是部喜劇!微博熱搜下,“太好笑了”的評論佔據主要篇幅。

喜劇元素已經不再是《三叉戟》調味品,甚至上升至主要創作環節,幾乎每一場戲、每一段對話、每一個舉手投足之間,都在極力營造喜劇效果,且這些喜劇元素並不是單純摘抄於“網路段子”,而是對生活智慧和人物性格的高度提煉。

一直唱紅臉的徐國柱,在老夏墓前來了一句,“你要是那邊辦案緊張,(稍有停頓)就把他倆也帶走吧”。幽默之餘,也體現出角色內心那稍有的悶騷性格和彼此間的濃濃情誼。

崔鐵軍在警局接到“魚餌上鉤”的電話,怕聲雜露餡,立馬撅起屁股,將頭埋在桌子底下低聲細語,彷彿在教室裡偷吃零食的你。不拘小節,市井小民卻又專業十足的形象得以刻畫。

臺詞方面更是金句頻出,令人忍俊不禁,也順勢成為近期網路上熱議段子,例如“去你大爺”變成了“去他個大腳趾豆”;潘江海提審犯人:“ 你老闆叫什麼?屁三。百家姓有姓屁的嗎?大夥都這麼叫他。你們客戶都是傻子吧,把成百上千萬交給一個姓屁的,也不怕一陣風把屁吹走嘍?”

《三叉戟》在依託“老派刑偵劇”的題材情懷優勢,塑造了三個生動人設,並在整體喜劇氛圍的營造下,讓故事的觀感極強,且吸引住年輕觀眾持續關注。

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 《三叉戟》劇照

導演劉海波談到:“《三叉戟》沒有特別刻意去琢磨什麼樣的觀眾會喜歡,只是想把那三個老警察感人事蹟拍出來,《三叉戟》的高口碑反映了年輕觀眾對題材的寬容度,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高。”

相反地,在懸疑劇集盛行的時代,“警匪犯罪”成為網劇創作者的熱門首選題材。而除了幾部頭部作品,觀眾對於國產懸疑網劇更多的印象就是一一“故弄玄虛”。

為了破圈和迎合大眾口味,太多隻靠噱頭的作品被批次生產,刻意製造獵奇、驚悚、血腥重口味等內容,“騙取”觀眾眼球,這已成為懸疑劇的頑疾。

而這次更具生活化的《三叉戟》,也驗證了只要依託認真的內容創作,就算是“老派的刑偵劇”,也能擁抱現在的創作市場,並被年輕觀眾所接受。

原標題:《老派刑偵劇《三叉戟》靠什麼收割年輕觀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