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白露降,秋風涼

  • 由 上游新聞 發表于 垂釣
  • 2022-03-01
簡介此時,天氣轉涼,溫度降低,在清晨或夜晚,近地面空氣裡的水汽遇冷,會在花草或石頭等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所以人們把這個節氣稱為“白露”

脾的俗名叫什麼

白露降,秋風涼

白露時節,農作物即將成熟,“秋老虎”也將逝去,早晚溫差也會加大,過後溫度下降迅速,秋意會越來越濃,你準備好迎接秋天了嗎?秋褲離我們還遠嗎?

白露降,秋風涼

白露三候,百鳥備冬

白露是一年之中第15個節氣。此時,天氣轉涼,溫度降低,在清晨或夜晚,近地面空氣裡的水汽遇冷,會在花草或石頭等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所以人們把這個節氣稱為“白露”。

從這個時候起,人們會明顯感到炎熱的夏天已過。白露過後,冷空氣逐漸南下,天氣轉涼,晝夜溫差可達10攝氏度以上,也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

為什麼溫差最大?此時副熱帶高壓退居至西太平洋,加上大陸高壓阻擋,南方的水汽很難向北輸送,導致天空中的雲量減少——少了雲層的保溫作用,夜間氣溫就會明顯下降。同時,白天的陽光到達地面的“阻力”也有所減少。

除了晝夜溫差大,自白露節氣開始,夏季風逐漸被冬季風所接管,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雲,地面輻射散熱快,因此溫度下降也逐漸加速。

“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即在形容氣溫下降的速度加快。北風起、露漸白、夜更長,如果再來一場秋雨,更是催促人們該添衣了。

我國古人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意思是說白露時節,鴻和雁開始列隊從北向南飛,燕子等候鳥開始集體朝南遷徙,尋找過冬的樂土,百鳥開始儲存乾果以備過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所以得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白露降,秋風涼

蒹葭蒼蒼,白露不是霜

在《詩經·國風·秦風》中,有一首著名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刻畫的是一片水鄉清秋的景色。

也許正是此詩句的廣為流傳,有些人把白露稱為輕霜,這是不對的,白露不是霜。我們知道,霜是在近地面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在溫度低於0℃的地面上或近地面物體上的白色鬆脆冰晶。著霜的物體或附近的空氣溫度必然在0℃或以下。而露水的產生是一種水汽凝結現象,附著露滴的植物莖葉溫度儘管很低,也必定是在0℃以上。

露水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夏天,當你把冷藏食品從冰箱裡取出來,像瓶裝的牛奶、果汁瓶等,瓶子的表面溫度低,遇到室內的潮溼空氣,就會凝結出水珠來,這就是水汽遇冷後產生的凝結形成露水的自然現象。

所謂“白露點秋霜”,是說農作物或其他植物在經受兩三次這種露水冷涼的刺激以後,逐漸停止生長髮育,就像遭遇輕霜一樣,所以人們又總結出一條“三場白露一場霜”的諺語來。

白露後,隨著氣溫越降越低,秋霜將逐步光臨大地,到那時深秋來臨,祖國各地漫山紅遍,層林盡染,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

白露降,秋風涼

秋高氣爽,玉露生涼

樹還沒有落葉,但地裡的黃瓜、番茄、辣椒之類的菜,都陸續地“歇菜”了。立秋之後,便一天天眼見著它們蔫兒了、謝了、枯了。樹木還好,人家畢竟是“大公司”,暫時可以視秋涼為無物,繼續穿著夏裝。

古人說:“陽氣主生物,所樂也;陰氣主殺物,所憾也。故春葩含日似笑,秋葉泫露如泣。”時節的物象,被賦予了情感層面的意境。

其實在都市之中,平常似乎難以得見“秋葉泫露如泣”的物候情節。倒是汽車擋風玻璃上的一層露水以及我們用雨刷器拭去露水的瞬間,或許會讓我們想到,已經是白露節氣了。

一些鳴蟲也能感知到白露的來臨。對蟬來說,白露意味著死亡的迫近,蟬聲也顯得急迫嘹亮,陳子昂的“葳蕤蒼梧鳳,嘹唳白露蟬”,韋莊的“清風行處來,白露寒蟬急”,都寫就了蟬在謝幕之際迸發的悲鳴。與此同時,蟋蟀迎來了生機勃勃的交配期,鳴聲肆意,韓愈有“寒蟬暫寂寞,蟋蟀鳴自恣”的詩句,描摹了蟬蛩“執行無窮期,稟受氣苦異”的生命輪替。雄蟋蟀白露後開始好鬥,民間因而盛行鬥蟋蟀,清代顧祿《清嘉錄》裡就曾記載道,“白露前後,馴養蟋蟀以為賭鬥之樂,謂之秋興,俗名‘鬥賺績’。”由此,民間又稱白露節為“蛐蛐節”。白露時節鬥蟋蟀的風俗起源於唐,歷經宋元明清直至當代。

不同時節,古人會依照物候或者找樂子,或者做雅事。先不論雅俗,不說賭鬥,今人已經很少有興致甚至很少有機緣與物候互動了。

節令民俗

祭禹王

白露降,秋風涼

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

吃龍眼

白露降,秋風涼

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當地人認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老話講,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有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延續了這一傳統習俗。

採“十樣白”

白露降,秋風涼

浙江溫州的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白芍、白芨、白朮、白扁豆、白蓮、白茅根、白山藥、百合、白茯苓、白曬參,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飲白露茶

白露降,秋風涼

愛喝茶的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白露茶經泡,且不幹澀或味苦,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喝白露米酒

白露降,秋風涼

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打棗

白露降,秋風涼

白露前後農家開始收棗,大多數時候都是用竹竿打棗,只是用力要輕,以減輕對棗樹的傷害,否則來年棗樹產量就堪憂了,這種情況老人家形象地稱之為“打聾”。

打棗的技巧是起初在大枝上拍打幾下,把部分棗振落。對那些未振落的棗,則順著枝條長勢的方向用杆子劃過,類似捋。

打棗的三大原則為一要愛護棗樹,二要打得淨,三要使棗落在樹蔭下,不能把棗擊出太遠,不然就找不見了。

節令提示

秋吃早粥,減苦增辛

白露降,秋風涼

白露節氣,人容易出現脾胃虛弱、消化差的症狀,抵抗力也有所下降。這個時節多吃點溫熱的、有補養作用的粥食,既能治秋涼,又能防秋燥,對健康大有裨益。

白露時節,秋燥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常會出現口咽乾苦、大便乾結、面板乾裂的現象。可多吃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此時飲食宜減苦增辛,以養心肝脾胃,也不宜進食太飽。

白露身勿露,露了凍瀉肚

白露降,秋風涼

最後提醒大家,“春捂秋凍”別凍腿!秋天有一種冷,叫“忘穿秋褲”!

老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也就是說白露節氣一過,穿衣不能再赤膊露體了。

這時天氣冷暖多變,早晚溫差較大,小夥伴們的露臍裝可以收起來啦,女性朋友們還要注意腳部保暖。在平時,我們應該及時添衣加被。睡臥不可貪涼,否則極易患上感冒。晚上休息儘量穿一件長袖睡衣。過分貪食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