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傳統節日文化:忙年,和過年該拜的神仙,長見識了

  • 由 上善小哥2 發表于 垂釣
  • 2022-02-19
簡介按照年節歌的安排,除了置辦年貨、準備年菜以外,歲末的忙年主要有四大活動,即祭灶、掃除、沐、準備年節用具,祭灶是歲末祀神禮俗中的重頭戲,容後敘,這裡談後三年做衣服,掃除指打掃房屋、粉刷牆壁、新糊窗戶等,俗稱“除塵”、“除殘”、“打埃塵“掃房子

財神三月三上供嗎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正要消閒,趕上種田。”確實,傳統社會人們,的中葡勞作似乎為的就是一個大年,半年多下來,等過了年正要消停一段時間,然又到了春耕時節。說過年要忙亂半年似乎有些誇張,但忙碌個把月乃至近兩月,則危言聳聽。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寫道:“當下已是臘月,離年日近,和鳳姐兒治辦年事。”此後,榮寧二府“上下內外,皆是忙忙碌碌”,等到第五回還寫年事:“且說榮府中將年事忙過,鳳姐兒因年內外操勞太過,一時不及點,了。”鄧雲鄉先生就此作出解說:“前引兩句話中間,中間隔著一個半月多的時間,開頭是臘月初,結束是正月十八,而尚有‘親友來請,或來赴的,母一概不會……。可見正月十八之後,新春飯宴,請吃春酒,尚時有舉行者。這是過年”的餘波,一直拖拖拉拉到二月二‘龍抬頭那天為止,包括過年該祭拜的神仙,也是有很多的傳說啊,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節日文化:忙年,和過年該拜的神仙,長見識了

可見昔時所說過年差不多年前年後,陸陸續續有兩個月的時間了,年下的忙忙碌碌、諸多事情叫“年事”,它主要是兩個方面的,一方面是指向過去,對一年來的諸多事情做一了結,有個交待;另一方面是指向將來的,即為年節作準備,兩類事情之中,尤以後者為多,同時,年事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進人臘月,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都圍繞著年事忙亂。《紅樓風俗譚》概括道:“在經濟方面欠人家的要準備償還,人欠的要準備索取,商號、人家一年的收支要結算,過年的費用要籌措;在家庭方面,要買年貨,要做新衣,要辦年菜,要準備敬神祭祖,要安排送禮拜年請客等等;在社會上各種娛樂活動,都在積極籌備,各寺廟也都在準備各種敬神活動。“這種種年事都要人們去操持,也就是所謂“忙年”。忙年的主要活動最具色彩的是販賣採買。

傳統節日文化:忙年,和過年該拜的神仙,長見識了

按照年節歌的安排,除了置辦年貨、準備年菜以外,歲末的忙年主要有四大活動,即祭灶、掃除、沐、準備年節用具,祭灶是歲末祀神禮俗中的重頭戲,容後敘,這裡談後三年做衣服,掃除指打掃房屋、粉刷牆壁、新糊窗戶等,俗稱“除塵”、“除殘”、“打埃塵“掃房子”等。掃除的時間雖然有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七諸說,其實並無定期。此俗形成較早,宋吳自牧《夢粱錄》即謂:“十二月盡,……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西,去塵穢,淨庭戶清秦嘉謨《月令粹編》謂十月二十四日,掃月二十四日掃屋塵,名曰除殘’。”顧祿《清嘉錄》則謂二十三四、七日不拘: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日,去庭戶塵穢,或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者,俗呼‘打埃塵’。”年節除殘的內容除了打掃房屋、粉刷牆壁之外,尚有新糊窗戶。

傳統節日文化:忙年,和過年該拜的神仙,長見識了

舊式民居在玻璃未出現之前大多糊紙,即使在玻璃已經相當普及的今天,北方一些地區的窗戶仍然有紙糊的部分。由於經濟和生活安排的原因,紙糊的窗戶有時候一年只換一次,也就是在每年的臘月二十幾剝掉舊的,糊上新的,在這項民間歲節活動中,伴隨著一個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的民間工藝活動剪窗花。每到臘月二十幾要新糊窗戶的時候,村裡的閨女、媳婦就忙了起來,或呈才顯藝,或共同切磋,剪出一幅幅喜慶吉祥的窗花,而在大人們剪窗花糊窗戶的時候小孩子也來湊熱鬧,用邊角料粘出一個個花花綠綠的小風車兒,在院子裡來回跑,風車兒便“忒兒——忒—”地轉,平添幾分熱鬧、喜慶的氣氛。不過,據說窗花原本是辟邪驅崇的,“門窗貼紅紙葫蘆,曰收瘟鬼”。

傳統節日文化:忙年,和過年該拜的神仙,長見識了

在當代的市鎮,洗浴不過是件平常的事情,但在農村、尤其是舊日的農村,這並非就像人們生活中一日三餐那樣的平常事。在古代,洗浴大多有祓除的信仰意義舂天三月三的祓禊、六月六的婦女沐發、臘月的沐浴等等,都被解釋為禳災消禍的巫術手段。從社會生活的角度看,由於用水設施以及生活習慣的影響,鄉是社會的人們很少洗澡,但不洗又骯髒、不利健康,於是一年少有的幾次洗澡就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北方農村尤其如此。年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無論從民俗信仰的角度看還是從社會生活的角度看,洗浴都是必要的。清人趙懷玉《洗啾詞》小俗:臘月二十七夜浴,謂洗啾唧。祓除之意也。”當地還有“二十六洗福祿,之俗

傳統節日文化:忙年,和過年該拜的神仙,長見識了

歲節是人的節日,但注重天人關係、信們多神的人們往往在自己過節的時也記掛著神仙們,年節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又有新舊交替的意義,所以對諸神明就要照顧得格外周到,一如年下處理人際關係。正因如此,年節期間的神明也就多了起來,在傳統中國的第一大家族孔府,自然是禮數頗多,年節敬神亦復如是,以致到民國年間的臘八上供仍然讓人感慨不已:“上供也是挺麻煩的事,就拿佛堂來說大大小小有成千上萬尊佛:關公、玉皇大帝、觀音、菩薩、彌陀佛、送子娘娘什麼都有,好像所有的佛都集中在一起了,在年節敬奉神明的禮俗中,最露臉的當然是灶神。灶神也叫灶王、灶君、灶君菩薩,俗稱灶王爺。關於灶神的來源,眾說紛紜。不過,祭灶的風俗很早就存在了,《禮記》記載的古代“七祀”之中,除了土地、井、門戶、道路等之外就有灶。

傳統節日文化:忙年,和過年該拜的神仙,長見識了

《呂氏春秋》、《白虎通》、《史記》等書亦有記載。眾所周知,熟食對人類的進化、發展」起了極大的作用,所以人們不能不對火、灶給予一份崇敬,這樣也就必然創造出灶神來,在傳說中,黃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此外有說灶神是一位老婦人,她最先用灶,祭灶是為了報答這位婦人的恩德,現在流行的關於灶神的傳說,是唐段成式《酉陽雜》所說的情形: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長得像個美女。他不僅有一個叫“卿忌”的夫人,有六個都叫“察洽”的女兒,還有好幾位兵將。他常在每月的最末一天上天報告人們的罪狀,並根據罪行的大小折人的陽壽。本來,最初的灶神只是職掌灶火管理煙火飲食的,然而在傳承過程中,灶神的權力範圍逐漸擴大,時至今日,他的執掌除灶火之外,主要是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上告天帝。

傳統節日文化:忙年,和過年該拜的神仙,長見識了

這裡的灶神已經是天帝派駐人間的全權監察代表,即《敬灶全書》所謂“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家善惡,奏一家功過”了祀灶之舉古已有之。漢代以前在夏季祀灶,《呂氏春秋·孟夏》:“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漢以後改在臘月舉行,如《荊楚歲時記》說當時的荊楚之地在臘月八日祀灶;後世則在臘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灶。雖然祭灶之舉早就存在,但貼灶禡用餳糖的風俗則宋代時才出現。如果說最早的祀還只是以萬物有靈信仰為基礎祀灶“炅”的話,那麼貼灶禡祭灶就是祭完全人格化的灶神了;同時,用酒糟、餳糖祭灶,也反映了灶神信仰的人間化以及巫術手段的滲透。因此,可以說宋代祭灶新俗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和吳自牧的《夢粱錄》都談到了這種新風俗。

傳統節日文化:忙年,和過年該拜的神仙,長見識了

除了灶神之外,年節期間的頗為露臉的其他幾位神明也是不能不說的,為了敘述的方便,這裡也將年後新正的幾位神明一併介紹,門神,同灶神、財神一樣,門神也是我國民間普遍信仰的神明。門也是古代的五祀之一,所祀的一般是靈物。後世的門神則分出幾個系列來,如神茶鬱全、武士門神、祈福門神以及鍾馗等。神荼、鬱壘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有捉鬼的本領,所以被當做門神。《荊楚歲時記》說南北朝時代梁朝的門神就是神荼、鬱壘:“歲且,給二神披甲持鉞,貼於戶之左右,左神茶,右鬱壘,謂之門神。”到唐代,武士門神開始出現,充當門神的武士最常見的是秦瓊(叔寶)和尉位都是唐遲恭(敬德),二位都是唐代的名將,據說曾為唐太宗守宮門、防厲鬼驚憂後來唐太宗不忍心他們如此辛勞,便畫像貼在門上,成為後世的門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