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民國時,縴夫拉縴為何頭上要戴白手巾,它竟然有個想不到的用途

  • 由 歷史店 發表于 垂釣
  • 2022-02-13
簡介都說農民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其實下苦力的縴夫也是如此,為了更好的發力,他們需要彎下腰來,手、肘、腰和腿一起發力,當然,百餘人一起工作需要一個節奏,這就出現了後世仍然存在的“縴夫號子”,為了更好地合力拉縴,大家都會使用縴夫號子,其實就是集

背纖時拉頭纖二纖怎麼讀

“妹妹你坐船頭,哥哥在岸上走,恩恩愛愛纖繩盪悠悠。”一首《縴夫的愛》曾經火遍了大江南北,甚至今天也是KTV的“神曲”,可是縴夫本身並沒有多少人關注,這個幾乎消失的職業,有著一個鮮明的特徵,那就是他們頭頂包裹著白布手巾,手巾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民國時,縴夫拉縴為何頭上要戴白手巾,它竟然有個想不到的用途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自從《三峽好人》的片子播放過後,很多人對“三峽”二字都很熟悉,可是它具體指哪裡卻鮮有人知。從地圖上說,長江三峽西起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宜昌市的南津關,全場可達193千米,沿途奇峰陡立,峭壁對峙,風景綺麗,因為自西向東經過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所以被稱為“長江三峽”。

民國時,縴夫拉縴為何頭上要戴白手巾,它竟然有個想不到的用途

時至今日,“長江三峽”已經成為了重慶的一大文化符號,也是我國重要的水利工程,可是在民國時期,這裡就是極其危險的地方,一旦乘船走水路,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葬身江底。可是在民國時代,這裡鐵路和航空都較為匱乏,水路是運輸材料的主要方式,所以即使危險重重,但依舊有很多人以行船為業。

當船隻遭遇險灘惡水,抑或是需要逆水而行時,就需要縴夫登場了,這是一種完全靠力氣的職業,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合力逆水拉動船隻。江上的小船需要數十人拉縴,而大船則需要百人以上同時拉動,一根根粗重的竹纜套在縴夫身上,他們雖然分為幾組,但卻有著一個目標——向上遊拽動船隻。

民國時,縴夫拉縴為何頭上要戴白手巾,它竟然有個想不到的用途

都說農民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其實下苦力的縴夫也是如此,為了更好的發力,他們需要彎下腰來,手、肘、腰和腿一起發力,當然,百餘人一起工作需要一個節奏,這就出現了後世仍然存在的“縴夫號子”,為了更好地合力拉縴,大家都會使用縴夫號子,其實就是集體發出的口號,低沉壓抑的號子在江畔迴盪,別有一番景緻。

民國時,縴夫拉縴為何頭上要戴白手巾,它竟然有個想不到的用途

查閱資料可以發現一個事情,在很多的老照片中也都可以看到,縴夫大都是赤著身子,很少有穿衣服的,但都會在頭上包著頭巾。即使是寒冬臘月,他們依舊一絲不掛地工作,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他們揹著的可是粗糙的纜繩,這可不是光滑的細繩,細皮嫩肉的人試一下就會皮開肉綻,那他們為什麼不穿衣服來保護身體呢?

首先就是他們會一直出汗,由於要不停發力,所以幾乎就是“步步流汗”,穿著衣服的話,幾步路就會大汗淋漓,衣服也會變得溼漉漉的,如果是冬天,甚至還會凝結成冰,穿著衣服反而會影響工作效率,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窮,竹纜的摩擦力是巨大的,如果將其與衣物進行摩擦,相信用不了幾下,衣服就會損壞,所以他們選擇光著身子。

民國時,縴夫拉縴為何頭上要戴白手巾,它竟然有個想不到的用途

那他們為何都包著頭巾呢?有一個原因是為了保暖,寒冬臘月,身子冷一些沒關係,畢竟一工作就會熱起來,可是頭部還是需要保溫的,不然直接“凍傻了”還怎麼工作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保護生命安全,一方頭巾居然可以

是救命之物?我們常說縴夫的工作很危險,其中有部分風險來自江裡,一旦江流過於湍急,船隻拉著纜繩,將人帶進江水中,大都性命不保,還有一些原因就是來自纜繩。

雖然纜繩十分粗重,看起來十分結實,但“水滴石穿”的道理自然適用於它,一旦發力的時候纜繩斷裂,那縴夫們必定會因巨大的反作用力向前跌倒,江灘上最多的就是石頭,一旦腦袋撞到石頭上,那必然是頭破血流,立時而亡,有了頭巾的包裹,在撞到石頭時,就多了一層保護,也多

了一份

生存的可能性。

民國時,縴夫拉縴為何頭上要戴白手巾,它竟然有個想不到的用途

隨著新社會的到來和科技的發展,原來那些船隻都變成了機動船,故此,縴夫們也就逐漸消失了,長江之上不再有那些低沉的“縴夫號子”迴盪,只有一艘艘輪船悠然行駛,但曾經那些辛勞的縴夫,仍然值得我們銘記,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淳樸,最勤勞的人。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資料來源:1、《最後的縴夫》清風明曦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