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情境的力量

  • 由 夏夏茶花會 發表于 垂釣
  • 2022-02-07
簡介路西法效應寓意著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並非不可逾越,強調了情境的作用,好人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作惡

惡的解釋與什麼情景相近

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環境改變人還是人改變環境?

歷史上曾發生過無數人間慘劇:納粹屠殺猶太人,南京大屠殺,亞美尼亞大屠殺,盧安達大屠殺等。而今天,從違反道德的霸座,插隊,破壞公共環境,到觸碰人性底線的事情仍在不斷上演,滴滴順風車殺人,中通快遞強姦案,保姆縱火案,美軍伊拉克虐囚醜聞,屢屢發生的校園欺凌槍殺案,網路上隨處可見的語言暴力……這不禁讓我們戰慄的懷疑人性真的是本惡嗎?如何在這個兇殘的世界安心生活,如何遠離邪惡,讓世界對我們溫柔以待?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界限在哪裡?

天使是如何墮落成惡魔的?

什麼是路西法效應?

路西法(Lucifer)曾是上帝最寵愛地位最高的天使——熾天使。然而他恃寵而驕日漸驕橫,拒絕臣服於聖子基督,並想與上帝平起平坐,帶領著三分之一的天使於天界北境叛變。失敗後墮落到地獄成為惡魔。此後上帝創造了新天新地和人類,路西法為了復仇化作蛇潛入伊甸園,引誘夏娃偷食禁果。使得新造物人類一同墮落,為魔鬼們開啟了新世界大門,從此世間佈滿罪惡、疾病、邪惡、死亡。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情境的力量

路西法效應寓意著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並非不可逾越,強調了情境的作用,好人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作惡。行惡之人本身就邪惡,還是由於環境的激發而為之呢,在善惡的面前,什麼因素促使人們做出選擇?我們是否會像上帝最愛的大天使路西法一樣,被情境推著走而不知不覺地對他人做出背信棄義之事呢?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浦·津巴多在他的經典著作《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中對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現象作出了詳細的解釋。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情境的力量

中文版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情境的力量

英文版

作者菲利普·津巴多

傳奇的真人實境實驗

瞭解人性的經典著作

作者介紹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情境的力量

畢業於耶魯大學的菲利浦·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在心理學界是大神級的人物,他主創了美國公共電視臺的獲獎節目《探索心理學》。由於津巴多教授四十多年來在心理學研究和教學領域的傑出貢獻,他曾獲得希爾加德(Ernest R。Hilgard)普通心理學終身成就獎。而讓津巴多譽滿天下的是《路西法效應》這本書的前身: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個實驗的過程後來也多次被拍成電影。這個實驗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裡面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答案就在這本書裡。

書中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1971年,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教授主導“斯坦福監獄實驗”;該實驗有如一發震撼彈,引爆全球心理學界重新審視以往對人性的天真看法。三十年後,津巴多教授以《路西法效應》首度親自撰述、並呼應從“斯坦福監獄實驗”到“伊拉克監獄虐囚案”三十多年來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全盤且深入解釋“情境力量”影響個人行為的概念。

實驗挑選了徵募來的受試者,都是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這些人被隨機分為獄卒和犯人兩組,接著被置身於模擬的監獄環境。實驗一開始,受試者便強烈感受到角色規範的影響,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情況演變得過度逼真,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經變成殘暴不仁的獄卒和心理崩潰的犯人,一套制服一個身份,就輕易讓一個人性情大變,原定兩週的實驗不得不宣告終止。

這個實驗在第六天就宣告結束了。在這六天裡,津巴多親眼見證了以往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大學生如何蛻變成了兩群人:一群揮舞著警棍肆意侮辱同齡人的獄卒,和一群唯唯諾諾戰戰兢兢的囚犯。這兩群人中有邪惡的獄卒赫爾曼,有服從所有指令卻堅守底線的犯人2093“中士”,有沉默的好獄卒蘭德里,也有堅持抵抗寧可絕食也絕不服從的416,甚至包括在實驗中漸漸失去中立態度成為“警務長”的津巴多本人,他自己也經歷了在維護監獄執行的“警務長”和把受試者的健康福祉看的高於一切的“心理學家”雙重身份之間的碰撞交鋒。最終,在和同為心理學專家的女友的一場爭執之後,津巴多“幡然悔悟”,親自宣告實驗提前結束。

“斯坦福監獄事件”從此就成為一個著名的新聞話題,無數的新聞媒體、電視劇、電影都曾經反覆的提起或演繹這個故事,實驗中的每一個人物,都為人們呈現了模擬情境中每一面真實的自己,反映了在情境及系統的力量下,人們從友善轉為邪惡的“路西法效應”。

這個實驗反應了情境包括權利,角色等對人的影響。環境讓你是獄警,你就趨向暴力;環境讓你是囚徒,你就趨向畏縮。實驗顯示:好人也會犯下暴行。

2007年,津巴多教授首度撰書詳述其事,並結合從該實驗到伊拉克監獄虐囚案三十多年來發現的社會現象,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透徹解釋“情境力量”對個人行為的影響。為什麼優秀的美國女兵會對伊拉克戰俘做出虐囚的性遊戲?為什麼護士明知醫生處方超劑量,卻仍遵從指示開藥?為什麼上司只是暗示和默許,屬下卻惟命是從甚至變本加厲?在日常生活中種種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約束下,我們是否會像上帝最愛的天使路西法一樣,不知不覺地對他人做出難以置信之事,從而墮落成魔鬼撒旦。善惡的界限在哪裡?

當今社會令人咂舌的罪行屢屢曝光,

為什麼美國小石城城郊社群爆發高中生槍械掃射,造成幾十名學生和老師死傷?為什麼一對英國學生會在購物中心綁架三歲孩童,最後還冷血殺害?為什麼無數巴基斯坦和伊拉克青年男女會成為自殺攻擊炸彈客?為什麼許多歐洲國家的人民,明明曉得極有可能被納粹逮捕,危及自身和家人生命安全,仍然選擇保護猶太人?為什麼許多國家裡的

吹哨人

冒著個人損失的風險挺身而出,揭露當局者的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為?如果這些事情離你太遙遠,那麼插隊,破壞公共設施,霸座等不文明行為是否讓你避之不及,滴滴順風車殺人,快遞強姦案,虐待兒童等熱點事件是否讓你不寒而慄?

本書中的觀點是個人的性情不是一成不變的,善惡之間並非不可逾越,人會受到情境的影響做出行善還是作惡的舉動,不合理的社會情境會讓好人變成惡魔。舉個淺顯的例子,如果飯店的飯桌一塵不染,你也會傾向於不留下垃圾痕跡,甚至小心到不想在透明的水晶玻璃上留下指紋。而到了一個亂糟糟的環境,到處都是廢紙垃圾,桌子油汙又有殘羹剩飯的,你就可能無意識的丟下點垃圾,根本不會想維護環境,因為已經很糟糕了。如果一個社交圈子風氣很好,家庭觀念很重,那麼一個人出軌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因為風險極大,TA有可能會被排斥,失去所有的朋友。而如果一個圈子都在互相欺瞞當託,很多離婚或者出軌的,那麼正常人過去也會被帶歪的。會被不正的風氣影響。不禁讓人聯想到古代孟母三遷的智慧,認為自身居住的地方,應該有仁人君子為鄰,以得到其薰陶。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情境的力量

每個人身上都有天使和惡魔的成分,不好的風氣環境或不合理的制度會將“惡魔”成分激發出來。作者認為作惡並不需要大奸大惡之人,罪惡往往都是由普通人付諸實行;同時,英雄行為也是平常人做出來的,任何一個人都是潛在的英雄。

那麼面對環境的壓力我們該怎麼堅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我們自己是否可以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來把惡魔壓制下去,讓大家都友善相待?而不是被動的被環境牽制,不自覺的墮落做出不道德甚至傷害別人違法的事情?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去探尋神秘的“路西法效應”。

5

特質、情境

面對“惡人”傳統取向會分析特質及其來源,如基因,個性,品格等。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學、人格與衡鑑心理學皆傾向特質論,在非常態行為出現時會以“誰”的問題為出發點分析時間,例如“誰”為此事負責,“誰”應受譴責,而“誰”應得到讚揚?

社會心理學家是從情境出發,避免特質論,會以“什麼”來提問,在“什麼”狀況下會造成某種反應,“什麼”引起的,當事者是在“什麼”情境下做出行為決定的。如果情境改變是否會有不同的結果。

從情境取向這種觀點來解釋問題,試圖理解為什麼人們會這樣做事、那樣做事,理解該怎麼做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一出現問題就看動機,特徵,回顧過往言行舉止,甚至一竿子打死過往的成就和貢獻。比如近期消失的范冰冰,曾經眾星拱月現在變成了“透露著人間最大的涼薄”。世人只愛錦上添花,極少雪中送炭,而牆倒眾人推才是常態。在個人主義當道的社會中,大多數人在分析他人行為時,都傾向高估特質的重要性,而低估情境因素。

毫無疑問,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準則是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對有智慧的人而言需要時刻警惕身邊環境對自身的侵襲,還可以進一步透過營造特定環境來實現操控其他人。

比如破窗效應,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及時制止不合理的行為才能創造好的環境影響他人。在歐洲,如果有插隊,在公交車上佔老年人的座位,隨手扔垃圾等不文明的現象,所有的人都會以譴責的眼光看TA,而且會有人指出來提醒,違規者自然會臉紅改正。如果看到偷盜行為不報警,就會縱容罪犯再次行惡,自己受害的機率也會提升。營造特定的環境就是津巴多教授所說的普通人中的英雄主義,不需要有三頭六臂,不是超人蜘蛛俠蝙蝠俠,沒有特異功能,而是看到不正常的行為會挺身而出,堅持正義。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情境的力量

“情境論”為道德鬆綁,但並不逃避錯誤,不是為罪犯開脫,不會縱容胡作非為。路西法效應絕不是說人們不用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把錯誤全歸咎於外界環境。法律是有侷限的,治標不治本,只能夠懲治一個人的罪惡,而非導致罪惡的所有連帶體。它將整個社會,每個人,上層建築都置於良心的拷問之下。

目睹霸座,插隊,甚至搶劫行為時,明明可以阻止或者提供幫助卻不施以援手,就是在縱容惡魔,助紂為虐,培養惡魔滋長的環境,最後自己就極有可能會受到惡魔的待遇,而自己也可能變成惡魔,走進了惡性迴圈。

每個人都有責任營造激發天使的環境,而不是創造惡魔。在這個良性環境下,你以及你的家人朋友就會被溫柔以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