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紡車,紡出悠長歲月,紡出盛世繁華

  • 由 花開的聲音AA 發表于 垂釣
  • 2022-02-07
簡介雖然也見過機制毛線,蓬鬆柔軟的,但也僅限於女性尤其是小姑娘用來扎頭髮,我們叫做頭繩,就是《白毛女》中楊白勞給自己的女兒送過年禮物時拿出來的那種

路亞竿紡車輪怎麼穿線

紡車,紡出悠長歲月,紡出盛世繁華

紡車也是我所見到的農耕時代最後的生產工具之一。今天看來,這其實是一個極其簡陋的工具。一塊長約一米出頭的厚木板,在左右兩端各豎起立木。兩端的立木實際各有相同的兩塊,前後各一塊,中間空出,便於安裝錠子和輪子。一般說來,左邊的立木矮,是安裝錠子的;右邊的立木高,是安裝輪子的,錠子和輪子之間有繩子當做傳動帶將它們連線在一起。輪子軸的一邊,安裝有搖柄。使用時,右手轉動搖柄,帶動輪子轉動,輪子上的傳動帶又帶動錠子轉動。左手拿著棉花,利用轉動的錠子,將纏繞在上面的棉花上勁擰成紗線。

紡車常常放在炕上,白天在窗前,晚上則不拘,奶奶盤腿坐在紡車前,右手搖輪,或快或慢;左手握花抽線,時高時低,像是在獨自表演這一支歡快悠揚的舞蹈,只是沒有音樂。不,有音樂,那就是紡車輕輕地嗡嗡聲。也有停下來的時候,線抽不均勻,斷了;或者上得勁太大了,線縮成疙瘩了,不過這種情況十分少見。我趴在炕上,或者依偎在奶奶身邊,常常不知不覺間朦朧睡去。

紡車,紡出悠長歲月,紡出盛世繁華

等到錠子上的線纏繞成兩個圓錐體對接的一個疙瘩,我們叫做一穗,那就算是一個定向目標完成了。對,那一穗線極像高粱的穗頭,只是顏色不一樣罷了。奶奶半天或半夜就可以紡成一穗。我見過幾穗線緊挨著放在簸籃的情形,但是我不知道這些線最終要交到哪裡去,自己家是沒有織布機的。殘存的記憶中似乎誰家有過織布機,也見過有人織布的情形,但終於因為記得不清楚,難以一一描述了。

直到後來很久了,才聽村裡的老輩們說起,那時候村裡還有織布的,他們叫做織匠,同氈匠、皮匠、鐵匠一樣,是專門的手藝人,都是男的,也有女的會織布,那一般也是給男人換個手替個班的。我有些疑惑了。我所接觸的資料中,說起傳統的農耕社會,都是講男耕女織的,似乎織布就是女性的工作。何以到了我們這裡,織布成了男性的工作,而且成了一門專門的手藝?

不過聯絡到歷史上高臺織布曾聞名全省,是高臺縣的一大特產,那麼,男的織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紡車應當也能紡毛線,但我沒有見過。也許因為是集體時代,各家各戶所有的毛,除了縫棉襖、縫棉被,極少有能用來紡線的。但我見過用紡錘紡毛線的。說是紡錘,其實就是羊的一截腿骨,好一點的中間鑽個孔,便於穿線。手拿一團羊毛,也可能是駱駝毛,而且這些毛常常是將動物自然脫落的毛收集起來,積少成多的。

紡車,紡出悠長歲月,紡出盛世繁華

先將毛捻成毛線,在紡錘上拴好,然後一邊陸續將毛均勻抽出,一邊轉動紡錘給毛上勁成線。線達到了一定長度,將其繞在紡錘上,然後繼續抽毛成線。那時已經有織毛衣的了,紡毛成線就是為了織毛衣。這種毛線粗硬扎人,織成毛衣也只能穿在外面。而且我見過的也幾乎都是坎肩,就是後來所謂的毛背心。

雖然也見過機制毛線,蓬鬆柔軟的,但也僅限於女性尤其是小姑娘用來扎頭髮,我們叫做頭繩,就是《白毛女》中楊白勞給自己的女兒送過年禮物時拿出來的那種。雖然我生活的那個年代距楊白勞生活的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三十年。

紡車很快就消失了,隨著機制布的廉價優質靚麗華美等,手織布自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也許是因為我們這裡較為偏遠的緣故,我們只是把沿海地區的經歷的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的傾軋推遲了一百年而已,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可阻擋,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奶奶留下的那輛紡車,先是被懸掛在草房裡,後來伴隨著一場大火就灰飛煙滅徹底消失了。

紡車,紡出悠長歲月,紡出盛世繁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