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孩子不好好讀書,怎麼辦?看看古人怎麼做

  • 由 楊子曰 發表于 垂釣
  • 2022-02-06
簡介他說:“此三者之外,吾不能為兒計也”本片家書是從“惟多讀書可以使人敬,惟至誠可以使人感,惟耕田可以不求人”的角度提出“初讀古書,切莫惜書”的,只要能多學習知識,充分發揮書籍的作用,那麼“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這樣做要比置書不讀、束之高閣

遑效什麼意思

百年家書,做國人自己的家書!今天跟各位分享的家書是明末清初學者孫枝蔚的《示兒燕》。這是一封寫給兒子的家信,信中孫枝蔚教兒子不要太愛惜書,書要圈點才能看得透,也才能完成它的價值。

原文:

初讀古書,切莫惜書;惜書之甚,必至高閣。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蓋新書是有力之家藏書者所為,吾貧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飯碗,明知是舊窯,當珍惜;然貧家止有此器,將忍渴忍飢 作珍藏計乎?兒當知之。

孩子不好好讀書,怎麼辦?看看古人怎麼做

譯文:開始讀古書時,千萬不要太愛惜書本, 過分的愛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閣而不去讀它。讀書時就必須動手圈圈點點,如果看壞 了一本書,不妨再去買一本來。愛惜書本是有能力藏書的人家所做的事,我們窮人沒有餘力去效仿這種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飯碗, 明明知道是珍貴的古瓷器,本應當珍惜,但家裡窮,只有這件器皿,難道忍著口渴和飢餓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來嗎?兒子你應當知道。

孫枝蔚教子的內容很是簡潔,就三件事:一是讀書,二是待人,三是耕田。讓兒子讀書的目的是“使人敬”,因為那時的風氣是社會尊重讀書人,沒有文化是不被人敬重的;要求兒子待人應該“至誠”,只有待人實實在在沒有半點虛偽的“至誠”才能“使人感”,因為那時的人們在乎人與人之間的“誠”的關係,我以誠待人,人亦必然以誠待我;要求兒子耕田在於有一個生存的基礎,不至於衣不蔽體地餓著肚子去“求人”。他說:“此三者之外,吾不能為兒計也”

孩子不好好讀書,怎麼辦?看看古人怎麼做

本片家書是從“惟多讀書可以使人敬,惟至誠可以使人感,惟耕田可以不求人”的角度提出“初讀古書,切莫惜書”的,只要能多學習知識,充分發揮書籍的作用,那麼“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這樣做要比置書不讀、束之高閣的所謂藏書家划算得多!

關於讀書、惜書與藏書的關係,清初詩人孫枝蔚便有獨到的認識:藏書再多不讀,亦不過裝點斯文而已。提到書籍,人們很自然就會想到著名作家高爾基那句流傳甚廣的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個比喻很準確也很形象的道出了書籍對人類的重要性。對人類來說,書籍和空氣、麵包一樣,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即便人類已進入手機閱讀的電子時代,書的載體和形態發生了很大改變,但它仍與人們如影隨形,不可或缺。古代如此,當下也是如此。

古代讀書學習之訓雖汗牛充棟,令人目不暇接,但簡而概之,可歸為“十其”:知其要,立其志,務其勤,持其恆,精其選,專其心,覽其博,求其精,融其通,踐其行。

孩子不好好讀書,怎麼辦?看看古人怎麼做

讀書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和愉悅,它已經變成一種對文化的自覺傳承,不管讀書者自己是否意識到。這份關愛和溫暖也並非僅僅屬於父親、兄長、教師,它來自源遠流長、生生不滅的民族文化,溫暖並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