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底層魚離底上浮情況分析以及垂釣策略

  • 由 眼鏡哥說魚 發表于 垂釣
  • 2022-02-02
簡介如果發現底層魚集體上浮至中層水域,則應該改釣底為釣浮,根據浮漂在下沉過程中出現“離底介面”的位置判斷出魚所在的水層深度,然後移動浮漂縮短水線長度,並且修剪鉛皮採用釣定層浮的辦法來應對

底層魚怎麼喂

研究並瞭解魚類的習性對於釣魚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常見的淡水魚類中,鯉魚、鯽魚、青魚、羅非魚都屬於底層魚,底層魚通常都會在水底附近活動、覓食,因此針對底層魚進行垂釣通常都是採用釣底的方法,也就是讓鉤餌沉落至水底。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底層魚會改變活動習慣,離開水底上浮活動、覓食,此時釣魚人如果再繼續採用常規方法釣底就很難有好的漁獲了。

底層魚離底上浮情況分析以及垂釣策略

第一部分:容易導致底層魚離底的五種情況

(1)不斷有食物掉落

我們都見過遊客給錦鯉餵食,此時幾乎所有的錦鯉都會上浮至水面,張著大嘴等待遊客投餵的食物。這種情況與魚塘養魚是極其相似的,當飼養員開始向水中拋灑飼料時,魚便會集體離開水底上浮至水面進食。另外,當釣魚人使用比重較輕的餌料、窩料,並且拋竿、補窩頻率非常高時,魚也非常容易離底。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既然魚會集體湧向水面,那麼在垂釣底層魚的時候採用釣水面的辦法不就可以了嗎?需要說明的是,魚集體上浮至水面覓食有兩個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魚的密度和條件反射。

只有在魚的密度非常高時,魚才會集體湧向水面覓食,並且魚類的這種行為需要一段時間的馴化來形成條件反射。我們在垂釣的時候很少能夠遇到魚密度特別高的情況,並且也不可能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向水中投餵食物讓魚產生條件反射。因此隨著我們不斷打窩、反覆將餌料拋入水中,底層魚通常只會輕微上浮,並且不會集體上浮,活性較高、身體較為強壯的魚能夠透過上浮來搶佔覓食的先機,但是身體柔弱、活性較低的魚依然會待在水底撿食餌料。

底層魚離底上浮情況分析以及垂釣策略

(2)水中含氧量偏低

氧氣是魚類生存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空氣中的氧氣與水相溶,然後魚類將含有氧氣的水透過魚鰓進行過濾便能夠得到它們賴以生存的氧氣了。當氣壓偏低,或者是氣溫升高時,水的溶氧量便會降低,魚也就離開水底上浮至水域的中層甚至是表層來獲取更多的氧氣。

需要指出的是,底層魚常年生活在水底,這種習性的固化並不會讓底層魚輕易就上浮至水面,即便是在水中含氧量偏低的情況下,底層魚也會根據缺氧程度來選擇上浮的幅度。如果只是輕微缺氧,底層魚通常只會輕微上浮,只有在嚴重缺氧時才會完全上浮至水面。

底層魚離底上浮情況分析以及垂釣策略

(3)水底嚴重汙染

有一些養殖戶會把牲畜或家禽的糞便倒入魚塘餵魚,長年累月便會在水底沉澱很多的腐敗物質,形成了較厚的臭淤泥,這樣一來底層魚就會離底活動、覓食。這種情況還出現在一些黑坑垂釣園中,由於釣魚人大量打窩,窩料沉積在水底之後便會腐化發臭。水底的臭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細菌,魚不僅不會沉底而且還會養成上浮覓食的習慣,也就是在食物落到水底之前將其吃進嘴,一旦食物沉底魚便會徹底放棄。

底層魚離底上浮情況分析以及垂釣策略

(4)降雨

對於魚類來說降雨不僅意味著水面附近的含氧量更充足,同時也是絕佳的覓食機會,因為雨水很可能會讓樹上的果實、昆蟲落入水中,或者是將岸邊的植物種子、糧食衝入水中,所以在降雨時魚很可能會離底,上浮至水面附近尋找食物。

底層魚離底上浮情況分析以及垂釣策略

(5)鑿冰

在北方地區,冬季的嚴寒會讓水面結冰,這也就意味著水與空氣會被厚厚的冰層隔絕開,此時水中的含氧量會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但是一旦有人鑿開冰面釣魚,水與空氣便有了接觸的機會,冰窟以下的區域性區域水中的含氧量會迅速上升,這樣一來沉底的魚便會上浮來吸收更多的氧氣。

底層魚離底上浮情況分析以及垂釣策略

第二部分:判斷底層魚已離底的方法

在第一部分的內容中我們已經提到,底層魚上浮並不一定會上浮至水面,而是根據魚的密度、水中含氧量高低等因素的影響來決定上浮的幅度。如果魚不上浮至水面,那麼人類就無法透過肉眼來判斷魚已經上浮,不過幸好釣魚人還有第二雙眼睛,那就是浮漂。

當我們對照第一部分中涉及的五種情況,認為底層魚很有可能已經開始上浮時,我們就應該更加仔細的觀察浮漂出現的訊號。從我們拋竿入水,浮漂落入水中開始,再到浮漂翻身站立,緩慢停頓後開始逐漸下沉,直到最後浮漂停止下沉,漂尾露出一定的目數。如果沒有外界因素的干擾,浮漂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動作規律是永遠固定不變的,一旦這種動作規律被打破也就意味著餌團在下底之前有魚觸動了鉤餌,甚至是魚已經咬鉤。這種現象被稱為“離底介面”,也就是魚離開水底上浮接餌。

如果頻繁出現“離底介面”,並且抬竿能夠中獲底層目標魚,便可說明魚已經開始上浮。另外,我們可以根據“離底介面”出現的時間來判斷魚上浮的幅度,如果浮漂還未能翻身站立起來便被魚拖走,說明魚已經幾乎上浮至水面。如果浮漂剛完成翻身站立,然後出現長時間停頓或者是加速下沉,說明魚已經上浮至中層水域。如果浮漂翻身站立之後下沉一段時間後才出現加速下沉,則說明魚只是輕微離底。

底層魚離底上浮情況分析以及垂釣策略

第三部分:魚離底時的垂釣策略

當我們透過浮漂在下降過程中出現的“離底介面”訊號判斷魚已經離底後,需要根據魚離底的幅度來採取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底層大魚上浮至水面覓食的可能性較小,而小鯽魚、小鯉魚、小羅非上浮至水面覓食的可能性較大。如果發現底層大魚上浮至水面,並且活性較差,努力張嘴呼吸空氣,說明水中已經嚴重缺氧,此時釣到魚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如果發現底層魚集體上浮至中層水域,則應該改釣底為釣浮,根據浮漂在下沉過程中出現“離底介面”的位置判斷出魚所在的水層深度,然後移動浮漂縮短水線長度,並且修剪鉛皮採用釣定層浮的辦法來應對。

底層魚離底上浮情況分析以及垂釣策略

如果底層魚僅僅只是輕微離底,說明魚離底很可能只是臨時行為,並且也很可能只是一部分的魚離底,依然還有魚未離底。此時為了讓中魚率更高,我們必須兼顧已經離底和還未離底的魚,也就是在不放棄釣底的同時儘量增加離底的魚上浮接餌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做出以下調整:

減輕餌料比重,並且使用拉餌或者搓小餌,這樣能夠減緩餌團下降的速度,讓離底的魚能夠有更多機會接餌。

更換吃鉛量更小的浮漂,讓浮漂下沉的速度更慢,給離底的魚更多接餌的機會。

修剪鉛皮,將調目升高,讓浮漂下沉的速度更慢,製造更多“離底介面”的機會。

使用飛鉛釣法,將鉛皮座向上移動20公分至30公分,讓子線在水中擺動的幅度更大,同時子線下襬到位的時間也更長,吸引已經離底的魚接餌。

圖:來源於IC Photo、圖蟲創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