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民間故事:燒房子

  • 由 木子良人 發表于 垂釣
  • 2022-01-19
簡介每當紙房子搬過來後,我跟小夥伴們都會去圍觀一番

燒拼音是什麼

我家屋後有一座小山。據說,以前挖出過許多罈罈罐罐,宋、明、清等朝代的都有,故名罐子嶺。

罐子嶺南面的山腳邊,有一個牛場。用青色石頭砌成的圍牆,圍住了大約六畝地大小的地方。

牛場東南角的地方有個兩畝地大小的池塘。由石頭砌成的階梯,從岸上延伸到水裡,是附近老百姓洗衣,洗澡的場所。

小時候,媽媽帶著我跟我姐去那裡洗澡。當我媽在認真給我搓洗時,我姐一個不小心,就溜進了水裡,瞬間不見了蹤影。我媽都還沒發現。

這時,岸上鄰居家的小哥,一個猛子扎進水裡,及時把我姐救了上來。

後來,長大了一些,聽大人們講了這事。每次見到鄰居家小哥,小夥伴們都會起鬨,要我姐以身相許。

我姐也不像平時那麼強勢了,只會滿臉笑容,害羞地跑開了。

牛場的北面是賣牛行。平地架起十多根紅磚柱子,把木頭嵌入柱子做成欄杆,在對面用水泥砌了一排低矮的供人坐的,條形凳子,上面再覆蓋遮風擋雨石棉瓦就成了熱鬧非凡的賣牛行。

賣牛行外面是一塊很大的平地,什麼也沒鋪,就是夯實了的泥土。每到春夏之際,都會長滿了綠油油的野草,小夥們都想著用來當球場,踢足球。可是,希望總是落空的。草沒長多高,就被牛給糟蹋了。場地裡還有下雨天老牛留下的坑坑窪窪的腳印,一旦幹了,就是踢足球崴腳的絕佳之處。

上午的牛場總是人聲鼎沸,各種各樣的牛輪番上場,被交易到新的家庭。我住的房間,窗戶正對著牛場,每到週末,都不要想睡懶覺。

下午的牛場,是我跟小夥伴們的遊樂場。

不過,它還承擔著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燒房子,我們當地叫化屋。

燒房子是燒紙房子,給去世的親人提供一個安身的地方。

去世親人下葬之後的當天下午,如果天氣晴好,就會舉行燒房子儀式。

先是在地上用石灰畫圈,外面還畫上了階梯相連。一座紙房子一個圈,圈裡堆放滿了紙錢。

紙房子一般有三四米高,兩三米寬。用竹子做成的框架,外面裱上色彩斑斕的紙畫,遠遠望去,極盡奢華。

屋頂是紫黑色的琉璃瓦,大門是硃紅色的鉚釘門,窗戶是精美的雕花窗。牆上有八仙,有丫鬟,有僕人,天空飛有仙鶴、仙鹿、蝙蝠等靈獸,邊上有山水紋、福祿紋圍繞。

有雕欄玉砌的二層閣樓,有金碧輝煌的三層大殿。甚至有更華麗的紙房子,在屋簷下還隱約可見傳說中天庭的模樣。

每當紙房子搬過來後,我跟小夥伴們都會去圍觀一番。不過,誰也不敢踏過石灰圈,只是遠遠地觀望。

對死亡,我們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恐懼和敬畏。

傍晚時,鞭炮一響起,大人們和小孩都會從家裡出來。

最前面的是一身黃色道袍的道士,接著一隊敲鑼打鼓的班子,緊跟後面的是手捧靈牌,穿著喪服的孝子賢孫們。

人們跟著隊伍,都湧到了牛場。偌大的場地到處都是人,有站在四周的,有站在圍牆上的,有站在自家樓頂的,都在圍觀這燒房子的儀式。

道士在石灰圈外停住,吹彈班子四散開來,孝子賢孫整齊跪下,鞭炮聲不斷。

道士口中振振有詞,拿著一把長劍起舞,一會停,一會行。燒上一堆小紙錢,擺上三牲,帶上三杯小酒,圍著石灰圈一路撒過去。迴歸原位後,道士又神神叨叨唸了一大串話,然後用長劍祭起一道符,在燃燒的紙錢上點燃,走進去點燃了房子。

道士退出來後,對著房子鞠了三躬,又舞動長劍圍著房子轉圈。這時吹彈班子跟在他後面,孝子賢孫們也起身跟了上去。他們順時針轉了三圈,又逆時針轉了三圈。

此時,房子已經被大火包圍,紅色的火苗到處亂竄。圍觀的人們都不自覺地往後退了很遠。

燒化的紙灰,在熱浪衝朝天空飄去,不一會,整個天空都飄滿了黑灰色的小碎片。

轉完圈的孝子賢孫們在道士的要求下,把孝服都脫了,捆成一塊。選了兩個人,在燃燒的紙房子前後,拋接孝服。孝服需要過火三次。每次成功,都要大聲歡呼,敲鑼打鼓一番。

拋接完後,道士接過,對著大火,又是一陣叨唸,最後再拋進火中,鞭炮響起,儀式結束。人們開始陸續退場。

這時,會留下一兩個人,拿著長竹竿,把沒燒透的地方,捅一捅。

火很大,紅了半邊天,至少還會燒上一兩個小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