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看門”中的“走”字,含義是走還是跑?

  • 由 乙史 發表于 垂釣
  • 2022-01-17
簡介而現代意義的“走”字,在古代稱“步”——即上文所謂的慢慢行走,“徐行曰步”

鯉隸書怎麼寫

古漢語的“走”,相當於現代的“跑”,古人用什麼字稱呼“走”?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看門”中的“走”字,含義是走還是跑?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寫下了大量的反映社會民生的“史詩”,其中的“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最具代表性。

《石壕吏》的開篇就給讀者呈現了一幕慌亂的人間悲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看門

(也作“出門看”)。”

作者的一次普通投宿,遇到的卻是“有吏夜捉人”的驚險,“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兩句,表現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看門”中的“走”字,含義是走還是跑?

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翻牆“走”了,由老婦開門出來應付、周旋。

其中,“老翁逾牆走”的“走”字,用的是走字的本義——跑,這裡指逃跑。再有,大家熟悉的《木蘭詩》的結句:“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雙兔傍地走”中的“走”字也是跑的意思。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看門”中的“走”字,含義是走還是跑?

“走”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原為象形字,其字形像人擺動兩臂跑步的樣子,在卜辭中,“走”有用作本義的,如“庚申貞其令亞走馬”(甲編二八一O)。

西周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增加了“止”(指腳)而成,其結構更突出了人奔跑時的特點。金文中還有加了“彳”的“走”字。

小篆承金文形體而來,但是上部變為“夭”。“走”字到了隸書後,上面的“夭”訛變為“土”。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看門”中的“走”字,含義是走還是跑?

《說文解字》解說道:

走,趨也。

”古人認為,“

徐行曰步,疾行曰趨,陝趨曰走

”。所以,“走”的本義,是跑的意思。

“走”用來表示的行走、步行是稍晚之後的事情了。“飛禽走獸”“走馬觀花”中的“走”實際上是古漢語走作為“跑”這個含義的遺留。而現代意義的“走”字,在古代稱“步”——即上文所謂的慢慢行走,“徐行曰步”。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看門”中的“走”字,含義是走還是跑?

“步”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為會意字,字上面的“止”是左腳。下面反寫的“止”是右腳。“步”字的本義就是行走,如徒步行走計程車兵稱為步兵。

“步”字的字形是兩隻腳一前一後,所以又引申為跟隨的意思,比如“亦步亦趨”。用腳走路,就會有一長段的距離,“步”就引申為階段,如:初步。用腳走路總要走到一個目的地,這樣“步”字又有了地步、境地的意思。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看門”中的“走”字,含義是走還是跑?

在古代,“步”字還是一種長度單位:古人以舉足一次為一跬,舉足兩次為一步。所以古人在估量距離時,也常說走了多少步。比如成語之“五十步笑百步”。

(圖片來自網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