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歷代關於襄陽或隆中的詩——宋代蘇軾

  • 由 搬磚的高階工程師 發表于 垂釣
  • 2021-12-31
簡介襄陽逢漢水,偶似蜀江清

上堵吟最後兩句有什麼含義

隆 中

宋 蘇 軾

諸葛

來西國,千年愛未衰。今朝遊故里,蜀客不勝悲。

誰言

襄陽野

,生此萬乘師。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

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空餘婉蜒跡,使我寒涕垂。

點評:同樣是隆中懷古,蘇軾這首重在情,曾鞏那首重在理不同。首先從西國、故里、蜀客切入,親切感油然而生。然後三用“龍”字,以見諸葛之不凡及後輩之嚮往。末雲“空餘婉蜒跡,使我寒涕垂”,呼應收束自然。

南陽八里崗一個矮矮的丘陵,不要碰瓷襄陽隆中。

萬 山

宋 蘇 軾

西行度連山,北出臨漢水。漢水蹙成潭,旋轉山之趾。

禪房久已壞,古甃含清泚。下有仲宣欄,綆刻深容指。

回頭望西北,隱隱龜背起。傳雲古隆中

,萬樹桑柘美。

月炯轉山曲,山上見洲尾。綠水帶平沙,盤盤如抱珥。

山川近且秀,不到懶成恥。問之安能詳?畫地費簪箠。

點評:萬山在襄陽附近。此詩乃萬山遊記,詩中提到的禪房今已不存,王粲故居、王粲井空有遺址。昔人雖已沒,青山依舊在,當年孟浩然遊萬山詩云:“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遊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曾鞏詩云:“留連至歸時,長見西林月。”蘇軾亦是遊至月上,可知其樂。應該注意,詩中“箠”字當讀上聲,屬四紙,不能讀平聲。

襄 陽 樂

宋 蘇 軾

使君未來襄陽愁,提戈入市裹氈裘。自從氈裘南渡沔,襄陽無事多春遊。

襄陽春遊何樂許,峴山之陽漢江浦。使君朱旆來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邊逢人問洛陽,中原苦戰春田荒。北人聞道襄陽樂,目送飛鴻應斷腸。

點評:《襄陽古樂府》共三首:其一《野鷹來》,詠劉表事;其二《上堵吟》,詠孟達事;其三才是《襄陽樂》,詠劉道產事。據《南史·劉道產傳》,道產為雍州刺史,領寧蠻校尉,加都督兼襄陽太守,恩威並施,政績卓著,百姓安居樂業,作《襄陽樂》歌。當然,分裂時期的“襄陽樂”永遠都是暫時的,不論羊祜、杜預,還是劉表、劉道產。蘇轍也有一首同題之作,可以參看:“誰言襄陽苦,歌者樂襄陽。太守劉公子,千年未可忘。劉公一去歲時改,惟有州南漢水長。漢水南流峴山碧,種稻耕田泥沒尺。里人種麥滿高原,長使越人耕大澤。澤中多水原上乾,越人為種楚人食。火耕水耨古常然,漢水魚多去滿船。長有行人知此樂,來買槎頭縮項鯿。”

漢 水

宋 蘇 軾

舍棹忽逾月,沙塵困遠行。襄陽逢漢水,偶似蜀江清。

蜀江固浩蕩,中有蛟與鯨。漢水亦云廣,欲涉安敢輕?

文王化南國,遊女儼如卿。洲中浣紗子,環佩鏘鏘鳴。

古風隨世變,寒水空泠泠。過之不放慢,佇立整冠纓。

點評:此詩寫漢水,而時時不忘蜀江。中連用三典:《詩經·漢廣》;周文王政教化行乎南國;鄭交甫解佩。三個典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如《詩經·漢廣》中的遊女與文王並立,或者就是今日洲中環佩叮噹響的浣紗女。末句點出對文化的敬重,今日旅遊者也應該有這份虔誠。

峴 山

宋 蘇 軾

遠客來自南,游塵昏峴首。 過關無百步,曠蕩吞楚藪。

登高忽惆悵,千載意有偶。 所憂誰復知,嗟我生苦後。

團團山上檜,歲歲閱榆柳。 大材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憐山前客,倏忽星過罶 。 賢愚未及分,來者當自剖。

點評:峴山位於襄陽附近。此峴山登高之作,惆悵者何,不遇羊祜也。“可憐山前客,倏忽星過罶”,化《詩經》“三星在罶”,意思是人生如同三星在魚罶,稍縱即逝。人生既然如此短暫,就得抓緊時間建立功業,否則大限到時,尚未分賢愚,那就太失敗了。此理,遊峴山者不能不知;此詩,遊峴山者不能不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