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為了一個暫時為良性但有惡變風險的胰腺腫瘤 可能要付出切除十二指腸、胰頭、膽囊等臟器的代價?

  •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垂釣
  • 2021-12-31
簡介考慮到黃先生一家的糾結,普外科主任王國良主任醫師根據腫瘤的特點,本著微創化和精準外科切除的手術理念,提出可以進行“腹腔鏡下胰腺鉤突腫瘤切除術”

胰腺鉤突部是不是胰頭

「本文來源: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寧波人黃先生今年58歲,近1個多月來,他反覆出現中上腹的疼痛,當地醫院診斷為膽囊炎。黃先生吃了藥,可症狀依舊沒有緩解。

前不久,黃先生和家人來到浙江醫院三墩院區,希望能夠查明病因。接診的浙江醫院普外科謝達飛副主任醫師仔細看了CT,發現黃先生雖然考慮膽囊炎,但並沒有膽結石,這樣的情況很少見。同時,CT上顯示黃先生的胰腺鉤突處有個佔位,這引起了謝達飛的疑慮。

果然,增強核磁共振檢查提示,黃先生的胰腺鉤突佔位很有可能是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IPMN),它是目前胰腺腫瘤中發病率越來越高的一種疾病。雖然腫瘤目前考慮良性,且直徑也不大,但存在惡變可能。

另外,由於腫瘤位於胰腺鉤突部,被十二指腸包裹,又位於重要的血管後方,顯露、區域性切除極其困難,而且腫瘤與胰管相想通,切掉後容易發生比較棘手的併發症“胰瘻”。常規手術方法可能需要行胰十二指腸切除。也就是說,為了一個暫時為良性但有惡變風險的腫瘤,黃先生可能要付出切除十二指腸、胰頭、膽囊及膽總管等多個臟器的代價,手術風險和創傷明顯增大,而且消化道重建也會大大影響術後的生活質量。

考慮到黃先生一家的糾結,普外科主任王國良主任醫師根據腫瘤的特點,本著微創化和精準外科切除的手術理念,提出可以進行“腹腔鏡下胰腺鉤突腫瘤切除術”。術前,王國良聯絡消化內科副主任馮玉良主任醫師,請他為黃先生預先置入一根胰管支架,目的在於術中幫助定位,同時可以減少術後胰瘻的發生。

正式手術當天,通過幾個0。5~1釐米的小切口,在腔鏡操作下,王國良將黃先生的十二指腸降段和胰頭充分遊離,保護腸繫膜上靜脈和動脈,充分顯露胰腺鉤突腫瘤。經過1小時仔細分離,腫瘤連同包膜被完整切除。同時,保留十二指腸、胰頭、膽管等臟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創傷。此次手術術中無輸血,失血僅為20ml。不久,病理最終顯示,黃先生胰腺鉤突處的腫瘤果然為IPMN。

王國良介紹,IPMN的特點是起源於胰腺導管上皮,呈乳頭狀增生,可分泌大量黏液,也因此得名。“這個毛病常見於中老年人,男性比較多。一開始往往是因為反覆發作胰腺炎或體檢發現胰腺有囊性佔位而發現的。”

“胰腺手術是外科最為複雜、創傷最大的手術。但近年來,腹腔鏡技術已經開始被應用到胰腺外科手術中。而IPMN這個疾病正是所有胰腺疾病中最適合用腹腔鏡技術完成的,術後患者一般2~3天即能下床正常活動,一週左右即能出院。”王國良說。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患者為化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