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 由 正二位都承旨 發表于 垂釣
  • 2021-12-30
簡介高宗李熙的親生父親,即是朝鮮王朝歷史上著名的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升遐什麼意思啊

作者:正二位都承旨

大正八年(公元1919年)正月二十一日,朝鮮王朝第26代國君、大韓帝國開創者高宗李熙,在漢城的德壽宮咸寧殿內薨逝,享年67歲。這位親眼目睹國破家亡的朝鮮國君,彌留之際回憶起自己一生的過往。56年前,只因為哲宗李昪未能誕下子嗣,11歲的李熙就被群臣簇擁上王位,從此過著暗無天日傀儡般的生活。親生父親不但沒有替自己分憂,反而為了利益企圖廢黜自己的王位,父子倆從此形同路人。高宗李熙至死都無法逃脫父親的龐大背影,這也成為了他坎坷命運的關鍵誘因。

高宗李熙的親生父親,即是朝鮮王朝歷史上著名的興宣大院君李昰應。這位嗜權如命的男人,藉助兒子登鼎王位的機會,掀起了朝鮮王朝的改革之風,意圖挽救千瘡百孔的李氏基業。由於李昰應所處的時代背景正是近現代交替之際,他的故事自然吸引了中外學者的高度關注。那麼,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究竟是如何從一位落魄王孫實現華麗逆轉呢?他與自己兒媳明成皇后閔氏之間究竟存在哪些恩恩怨怨呢?民間流傳的藏父奇聞是否真實存在?本期,承旨將援引相關文獻,為大家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南延君李球第四子、高宗李熙的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根據朝鮮王朝李氏王族的宗譜《璿源系譜》記載,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字時伯,號石坡,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於京畿漢陽。父親是南延君李球,母親是驪興閔氏,他是家裡的小兒子。李昰應的降生,對於李球夫婦而言,並不算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李球夫婦之所以態度淡然,其原因在於當時整個朝鮮社會的紛亂局面。南延君李球即便貴為王室宗親,可在王權衰微、權臣當道的時代背景下,處境愈發險惡。一個不遭人待見的宗親,生活條件註定好不到哪兒去,幼子李昰應無疑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梅泉野錄·卷一》

南延君球有四子,興宣其季也。

南延君李球是麟坪大君李㴭的六世孫,而麟坪大君李㴭又是仁祖大王李倧的嫡三子。從宗法上來看,他的血統無疑是較純正的,這也為後來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的次子李命福(李熙)能夠繼承王位埋下了伏筆。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十二月十九日,幼名李寀重的李球被時任國君純祖李玜過繼給恩信君李禛,從此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而李昰應也正是在李球出任守園官期間出生。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的家譜

李昰應早年的生活並不順利,可以稱之為“命理坎坷”。一方面,自正祖(正宗)李祘薨逝以來,隨著李氏王權日漸衰落,安東金氏和豐壤趙氏輪番掌控朝政,國君早已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那個人了,而作為無數王室宗親之一的李昰應,待遇自然不會有多好;另一方面,在外戚專政所造就的勢道政治下,王室宗親成為他們重點關注物件,只要稍微展露一點頭角就會被當成潛在威脅,從而慘遭毒手。

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正月十六日,純祖李玜曾在教旨裡說道:

“冠禮時當有主人。而近年以來,宗班凋落無餘,只有南延一人,而又遭艱,不可擬議。”

純祖這番感慨,即是對王室宗親漸漸凋零的嘆息,也是對外戚專政的隱隱憂慮,可見勢道政治是多麼黑暗,就連尚未失權的純祖都束手無策。

外戚殘害王室宗親的例子,最典型的莫過於慶平君李皓。慶平君李皓算是當時李氏王族裡比較有名的人物,他曾於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十月二十八日擔任正使前往北京,期間還被哲宗賦予視察民情的重擔。然而,李皓因為失言得罪了安東金氏的領袖金左根,就被流放至康津縣薪智島,甚至差點被人暗殺。毋庸置疑,從慶平君李皓的事情便能得知宗親們的艱難困境。

《朝鮮王朝實錄·哲宗英孝大王實錄》

教曰:“慶平君皓,不慎言語,駭妄極矣,施以門黜之典。”

朝鮮官方史料對李昰應早年的記載匱乏,目前僅知道他具備一定水準的漢學素養及藝術才能,這可以從現存下來的《石坡詩集》、《繪石坡蘭圖集》中略知一二。說起李昰應的引路人,金正喜是李昰應的啟蒙恩師,傳授給他很多知識。出身於兩班世家的金正喜,曾一度官居兵曹參判之職,後來因為捲入權力鬥爭的漩渦,導致平步青雲的金正喜被流放至濟州島,最後淒涼地死在島上。金正喜的文學和藝術造詣極高,

“窮徹蘊奧、艸、楷、篆、隸”

,即便遭流放也不忘日日精進,以致於朝鮮史官稱讚他為

“世或比之於有宋之蘇軾”

,李昰應擅長畫蘭花和彈奏伽耶琴也是受了金正喜的指點,日後的他還超越了自己的恩師。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的恩師——金正喜

由於受到時局打壓,成長中的李昰應不敢有絲毫張揚。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正月二日,14歲的李昰應被冊封為興宣副正,4年後正式受封為興宣君,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八月二十五日進封興宣正併兼任守陵官。從文獻記載來看,李昰應在受封爵號後,多從事一些類似於代奠官、引儀引獻官、司饔提調、校正官等型別的禮法及後勤職務,相當於我們今天說的閒職,並無實際權力,充其量只為果腹罷了。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六月二十四日,27歲的興宣君李昰應被憲宗李奐任命為冬至謝恩使,即將率領使團前往北京朝賀,結果李昰應以“有病在身”和“為兄長興完君李晸應辦事”為由婉拒。出使北京,歷來都是十分榮耀的任務,畢竟使臣進京後常常私自售賣人參貨物,用於充實自己的錢包。肅宗朝喧囂一時的張禧嬪,她的堂伯張炫就是利用譯官身份出使清朝,從而變成國中鉅富。如此肥差,想必舉朝上下垂涎三尺。李昰應很清楚朝政走向,也深知金氏和趙氏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所以才會識趣地讓出位置。

《承政院日記·憲宗朝·道光二十七年》

興宣君李昰應疏曰:“第臣素患疝積,仍成膏肓,每當秋冬,發輒委頓,才經無前之霖溼,一倍肆劇,上衝之氣,如剚利刃,下墮之勢如懸巨石,刀圭罔效,神識迷錯。”

如果說婉拒謝恩使是李昰應的小聰明,那麼裝瘋賣傻、流連煙花柳巷則成為他的保身之道。在當上大院君以前,興宣君李昰應為了活命,可以說用盡了手段,甚至全然不顧做人的尊嚴。他穿梭於各種妓院酒館,穿著打扮更是襤褸不堪,

“往來於妓家,其處身之放蕩,與尋常破落戶無異”

,累了就躺在大街上,見人就哈哈大笑,終日與市井流氓互稱兄弟,即便受辱也毫不在意。在外人看來,這種貨色簡直是羞辱王室宗親的名聲,但在李昰應看來,唯有這樣才能讓他避免血光之災,免遭外戚的迫害。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為了活命,興宣君李昰應終日穿梭於妓院和酒館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早年的李昰應遭受過不少刻苦銘心的恥辱

自婉辭謝恩使以來,興宣君李昰應的放浪形骸,前後持續了10年,直到次子登基才逐漸恢復正常。即便是現代人都很難想象,李昰應究竟忍受了多少羞辱辛酸。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十二月八日卯時,傀儡一生的哲宗大王李昪在昌德宮大造殿內薨逝,在位14年,享年33歲,於次年四月七日葬於睿陵。

哲宗薨逝,再一次把朝鮮王朝推上了風口浪尖。要知道,哲宗之所以能夠即位,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嫡系血脈斷絕,王室旁支才有出頭之日。如今哲宗撒手人寰,他也未能與哲仁王后金氏及後宮諸嬪妃留下子嗣,不僅讓王室宗親和外戚集團蠢蠢欲動,而且進一步加劇了王廷黨爭的激烈程度。到底該由誰來繼承大統?霎時間整個王廷暗流湧動,尤其是安東金氏和豐壤趙氏,他們都寄希望於指認符合自身利益的儲君。

正當眾人為搶奪儲君人選爭得雞飛狗跳之際,始終默不作聲的興宣君李昰應卻看準了機會,他透過自己在漢陽街頭認識的那幫狐朋狗友的子女(宮女+內官),有意在神貞王后趙氏旁邊散播言論,儲君人選應當考慮興宣君李昰應的子嗣。果不其然,急於尋找候選人的神貞王后很快就注意到了興宣君李昰應。在經過一番謹慎考量後,神貞王后趙氏於哲宗薨逝當天利用自己大王大妃的王室家長身份,搶先頒佈懿旨,決定由興宣君李昰應的嫡次子李命福繼承王位,並派遣領議政金左根和都承旨閔致庠前去奉迎。

《朝鮮王朝實錄·哲宗英孝大王實錄》

大王大妃殿,命興宣君嫡己第二子(命福)嗣位,遣領議政金左根、都承旨閔致庠,奉迎於潛邸。

神貞王后敲定興宣君李昰應的子嗣為儲君,並非急於求成的結果,作為周旋王廷長達29年的強權人物,趙氏不是那種頭腦簡單的女人,她之所以會認準李命福為儲君,其理由有兩點:首先,興宣君李昰應一脈可以追溯到麟坪大君李㴭,而麟坪大君李㴭亦是仁祖的嫡三子,血統方面佔有絕對優勢;其次,興宣君李昰應的放蕩不羈早已傳入趙氏耳中,這種人既不會爭權奪勢又不會偷奸耍滑,加之李命福的年紀幼小,是再適合不過的傀儡人選。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憲宗大王李奐的生母、孝明世子的原配、神貞王后——趙氏(趙妍熙飾)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朝鮮王朝第26代國君、翼成君、高宗大王——李熙

神貞王后的獨斷專行,引起了安東金氏集團的不滿,但此時的他們只能選擇順從,因為純元王后金氏已於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八月四日在養心閣升遐,安東金氏失去了爭奪權勢的最強靠山。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現如今豐壤趙氏掌控朝綱,安東金氏再怎麼有意見也於事無補。就這樣,尚未成年的李命福被群臣抬入景福宮,入承翼宗大王(孝明世子李旲)的血脈,受封【翼成君】,更名為李熙,於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在仁政門即位,是為高宗大王,成為朝鮮王朝第26代國君。興宣君李昰應則依靠兒子身份的轉變,在兒子入宮的翌日被冊封為【興宣大院君】,從此開啟了風雲後半生的攝政生涯。

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的上位,讓本就風起雲湧的朝鮮政壇震驚不已,大夥都想不到這個放浪形骸的落魄王孫居然有朝一日爬上高位,因此各種流言層出不窮,其中傳得最兇的莫過於藏父奇聞。依據朝鮮民間流傳的說法,南延君李球病逝後,窘迫潦倒的李昰應為了給自己父親尋找墓地,可謂是煞費苦心。

當他跟隨風水師來到位於忠清道伽倻山中麓的大德寺時,風水師手指此地說道:

“彼大吉壤,貴不可言。”

意思是在這裡安葬先人,後世將出現真龍天子。十分迷信的李昰應當即回家變賣家產,把湊來的兩萬兩資金分出一半賄賂寺中僧侶,讓他們放火燒寺,後面又親手揮斧砸爛石塔,並融化數萬斤鐵澆在父親棺槨上,修成伏雉形,結果14年後,高宗李熙誕生。

《梅泉野錄·卷一》

初南延卒,興宣年方十八,隨地師至德山大德寺,師指一古塔曰:“彼大吉壤,貴不可言!”興宣即返,盡賣其產,得錢二萬兩,攜其半,賂寺之住持僧,使火之,於是寺盡燓。

關於李昰應的藏父奇聞,朝鮮官方史料未有隻言片語,反倒是朝末名士黃炫所著的《梅泉野錄》裡倒有詳細記載。《梅泉野錄》是黃炫嘔心瀝血之作,現存7冊6卷,主要記載了興宣大院君執政前到日韓合併前發生的各種歷史事件及宮廷秘聞,嚴格意義上而言是一部野史,但擁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其歷史地位類似於中國談遷所著的《國榷》。另外,《興宣大院君墓誌銘》中也有類似記載,

“緬奉南延君山於伽倻中麓,堪輿家自古稱大地”

。綜合來看,承旨認為李昰應為找風水寶地的所作所為是可能存在的事情,回想起來倒也蠻神奇。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為了給自己父親南延君李球尋找墓地,李昰應是煞費苦心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南延君李球下葬後,興宣君李昰應的嫡次子李熙果然成為真龍天子

興宣大院君李昰應邁入政壇後,逐漸顯露出政治天賦,名義上還很尊敬神貞王后趙氏的意見,遇事都會一一稟報,實際上卻小動作不斷,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對於李昰應這類人,外戚那幫老油條很是警惕,他們太瞭解扮豬吃老虎的手段了,所以在大院君封爵問題上屢屢抗議,金興根更是直接含沙射影曰:

“內外朝體例甚嚴,臣等與大院君恐無相接之時。”

擺明不同意李昰應參政。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二月十三日,神貞王后趙氏召集六卿大臣,向他們表達了自己將撤除垂簾聽政的決定,訊息一出引發眾人竊竊私語。為何趙氏會選擇放棄垂簾?難道是她的計謀?顯然不是,承旨更傾向於這是一種隱退。自從丈夫孝明世子和兒子憲宗先後逝世,對於神貞王后而言是相當大的打擊,而且她又是一個女人,天底下最諷刺的待遇,莫過於死一個親人就升一級,“大王大妃”的名號已經讓她揹負了太多重擔。此時選擇放下,不失是明智之舉,更何況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和高宗李熙唯自己馬首是瞻,忙了大半輩子,該享享清福了。

神貞王后退居幕後,等於解開了束縛在興宣大院君李昰應身上的鐵鏈。很快,李昰應就實現大權獨攬,金炳學、樸珪壽、李景夏等人也相繼轉投門下,勢力愈發膨脹。外戚集團看在眼裡、怒在心上,卻難以撼動對方的地位,更何況李昰應表面上還維持著他們的官位,雙方尚未爆發激烈衝突,暫時也找不到策反的理由。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公元1866年2月13日,神貞王后趙氏宣佈撤銷垂簾聽政

李昰應統攬朝綱後,旋即開始施展心中理想和抱負,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角度切入,在整個朝鮮半島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這場改革便是著名的“大院君改革”,目的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藉此達到強化王權、富國強兵的最終目標。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主導的改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重修景福宮,設定江華鎮撫營,提振李氏王權

改革政府體制,嚴厲整頓吏治

鎮壓天主教,裁撤書院

重修景福宮,設定江華鎮撫營,提振李氏王權。

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未發跡前,曾是一介落魄王孫,為了活命遊走於市井之間,看透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人在落魄的時候,最能夠體會世間百態,而他也琢磨出自己之所以會淪落,就是因為王權衰微。如何才能提振王權呢?首先應該重修景福宮,重塑李氏王族的權威形象。

景福宮是太祖大王李成桂遷都漢陽後修建的正宮,由三司右僕射李恬負責監工。因為景福宮特殊的政治地位,故而後世常常以景福宮來統稱李氏王族居住的宮城。然而,宣祖李昖在位期間,朝鮮遭受到嚴重的倭寇入侵,曾經壯麗的景福宮變成一片廢墟,後世國君常以“離宮”昌德宮為居所,對景福宮則鮮有修繕。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景福宮是太祖大王李成桂遷都漢陽後修建的正宮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景福宮遠景圖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四月二日,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以神貞王后懿旨為訊號,正式下令重修景福宮。重修景福宮前後歷時近三年,共計耗費資金約800萬兩,讓曾經破爛不堪的景福宮煥然一新,就連神貞王后看後都驚歎道:“三百年未遑之事,有此告成。”充分肯定了李昰應的功績。只是,李昰應在重修景福宮期間肆意壓榨民脂民膏的做法,讓朝鮮百姓及兩班怨聲載道,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景福宮修繕結束3年後,李昰應又馬不停蹄地在江華島(沁都)設定鎮撫營,兵丁定編3000餘人、糧草6000石,用於拱衛首都漢陽。江華鎮撫營的設立,實際上是李昰應強化軍事實力的手段,因為他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武力支援的改革,最終都會付之東流。在增強王權之餘,李昰應還在朝鮮八道強化軍鎮、擴充軍備、增設炮臺,在朝鮮社會大興尚武之風。

改革政府體制,嚴厲整頓吏治。

王權衰微、朝綱紊亂、吏治腐敗,是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末年的生動寫照,作為當時朝鮮權力中樞的備邊司,遂成為李昰應首要開刀物件。備邊司始創於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六月二十七日,由築城司更命而來,最初只是輔助政務。後來,隨著國家局勢變化,備邊司的地位水漲船高,孝宗李淏在位時已經到了“政府徒擁虛號,六曹皆失其職”的地步,外戚集團經此得已施展勢道政治。

李昰應上臺後,很快就把備邊司拆得七零八落,將行政權和軍事權分離,分散給議政府和六曹管理,並且恢復了王朝初年設立的軍事機構——三軍府。此外,李昰應對貪官汙吏的打擊毫不手軟,以1000石為標準,以上則殺頭、以下則流配,即便是身邊親信也不留情面,李東淳、蔡東述等人盡皆被處罰,致使吏治煥然一新。

鎮壓天主教,裁撤書院。

隨著西學東漸,越來越多的洋玩意傳入朝鮮半島,這種趨勢在高宗登基之初愈發明顯。天主教在朝鮮的傳播,最早可以追溯至仁祖李倧時期,正祖李祘曾系統整頓過傳教活動,但在純祖李玜時卻爆發了血腥的【辛酉邪獄】,甚至牽連到恩彥君李䄄,致使對方被賜死。其實,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最初對天主教並無惡意,畢竟他的老婆驪興府大夫人閔氏也是信徒。

可是,他本人固有的儒家觀念令他無法對天主教熟視無睹,加上以神貞王后為首的守舊派對李昰應施壓,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發生變化。於是,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正月五日,刑曹逮捕了傳教人士金長雲和崔炯,隨後又相繼抓捕南鍾三、張敬一、洪鳳周等人,拉開了【丙寅邪獄】的序幕。此次邪獄號稱是朝鮮歷代邪獄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一次,共計8000餘人慘遭殺害,其中包括9名法國傳教士,卻直接點燃了法國人的怒火,引發了後來的【丙寅洋擾】。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朝鮮官員與國際人士、儒生們的合影

大搞宗教肅反之際,李昰應對國內大小書院也毫不手軟。自中宗朝的豐基郡守周世鵬於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五月二十二日創立白雲洞書院以來,書院已經在朝鮮半島屹立了300餘年,起初的書院主要承擔著講學講武的作用,後面逐漸墮落成藏汙納垢之地。朝鮮歷代國君對書院都有過不同程度的裁撤,但始終無法將其根治。李昰應上臺不久便開始裁撤書院,先是關了祭奠宋時烈的華陽洞書院,後又關了祭祀明神宗的萬東廟,把大小書院連根拔起,等於徹底犁了一遍。裁撤書院,不僅增加了王廷財政收入,而且還打擊了敵對勢力,展現出興宣大院君李昰應雷厲風行的魄力和膽識。

《朝鮮王朝實錄·正宗莊孝大王實錄》

禮曹正郎李福休啟言:“書院,乃獎學之地,而近來全蔑士子講劘之效,徒作雜人哺餟之場,託書院避軍役者,每一院幾至百數。”

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策劃的改革運動,前後歷經十年,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正如金允植所言:

“十年之間,令行禁止,內外肅然奉公。”

衰敗的朝鮮王朝出現了一絲迴光返照,國庫充盈、吏治肅然、王權中興,大有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之風。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六月二十日,館學儒生李世愚等人向高宗上疏,提議尊興宣大院君為“大老”。大老是對儒學大賢的敬稱,可以視為李昰應權勢達到頂峰的標誌。

政治上事事如意,讓李昰應很是得意,卻無形中為他的垮臺埋下炸藥。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一生中有2大敵人,一個是自己兒媳婦

明成皇后閔氏

,另一個則是

滿清政府

。明成皇后閔氏,在朝鮮王朝歷史上乃至今天的韓國國內,知名度都相當高。當年初出茅廬的韓國演員李美妍,因為在2001年大型古裝連續劇《明成皇后》裡飾演王妃閔氏,故而開始被人們關注。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韓國演員李美妍由於出演了《明成皇后》裡的王妃閔氏,開始被人們所關注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興宣大院君李昰應與兒媳閔氏之間的恩恩怨怨

作為高宗李熙的原配,這位生於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九月二十五日的奇女子,憑藉著過人智慧與極深城府,在堂姐驪興府大夫人閔氏的推薦下,機緣巧合地結識了自己丈夫,並順利透過“三揀擇”跨進宮廷大門,成為一國之母。閔氏之所以能夠入宮,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興宣大院君的默許,當時的李昰應考慮到閔氏孤苦身世,也期待避免外戚威脅到自己權威,所以才答應了老婆的請求。可是,高宗與閔氏結婚5年都沒誕下嫡子,反倒是淑媛李氏搶先生下庶長子兼完和君李墡,這就讓李昰應很頭疼,他很希望能夠儘快決定世子人選。

興宣大院君因為急躁,曾屬意完和君李墡可以為儲君,雖然後來作罷,卻引來了閔氏的仇恨。在古代朝鮮宮廷,女人想飛上枝頭變鳳凰,唯一的途徑就是產下嫡子,嫡子再繼承王位。興宣大院君的做法,無異於斷絕閔氏的後路,因此兩人的火藥味越來越濃,閔氏亦自發培植妃黨勢力。就在李世愚等人為大院君上尊號之際,閔氏暗中鼓舞同副承旨崔益鉉上疏抨擊大院君執政,言辭激烈、侮辱性極強,氣得李昰應以致仕威脅。誰知此舉正中閔氏下懷,高宗順水推舟批准了父親的辭呈。就這樣,威武十餘年的興宣大院君以一種極其突兀的形式轟然倒臺,閔氏成為新一屆掌權者。後面,李昰應相繼藉助【壬午兵變】和日本人扶植重掌朝綱,卻僅是曇花一現,翁媳之間從此變成仇敵。

除開明成皇后閔氏這一死敵外,滿清政府則讓興宣大院君恨得牙癢癢。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七月十三日,在壬午兵變後重回政壇的李昰應被吳長慶指揮的清軍抓獲,隨後被星夜挾持至馬山浦登上軍艦,於十九日深夜抵達天津並軟禁在直隸保定府。毋庸置疑,宗主國的抓捕行徑讓李昰應火冒三丈,自己剛鹹魚翻身就被拍下去,所以他才會當著清廷主審官的面放聲辯解自己在壬午兵變中的活動,現場不卑不亢、氣場十足,讓與會者驚歎不已。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在中國待了3年,期間曾攜重金走關係,想透過醇親王奕譞讓慈禧皇太后葉赫那拉氏同意自己歸國,可惜最終石沉大海。往後的他便靜心書畫,儼然一副退休高官的模樣。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吳長慶

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八月十二日,由於朝俄密約事件敗露,頓感朝鮮高宗及閔氏小動作不斷的清廷,在一番商討後決定釋放李昰應歸國。十三日後,李昰應在清軍護送下渡過鴨綠江,重新踏上了祖國的土地。高宗夫婦對大院君歸來顯得很冷漠,起初連迎接人員都沒準備,直到袁世凱發火派人質問,他們才勉強派遣大臣出迎。二十七日當天,李昰應一行人抵達景福宮南門,高宗李熙雖親自迎接,可父子倆全程無半點交流,讓旁人唏噓不已。

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歸國,急於找閔氏復仇,與日本駐朝公使及東學道勢力暗中勾結。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八月二十日凌晨,王妃閔氏被日本人殺害於乾清宮坤寧閣,事後屍體遭焚燬,這就是著名的【乙未事變】。國母慘死,很快就引爆了國際輿論,特別是真相公開後日本政府受到極大壓力,不得不處置三浦梧樓等犯罪者。而作為閔氏的公公兼死敵,興宣大院君也揹負上了罵名,不少人指責他為絆倒兒媳不惜與異族勾結。關於李昰應是否參與了殺害閔氏的行動,這是一樁歷史懸案,歷來眾說紛紜。

乙未事件後,身心疲憊的李昰應回到雲峴宮居住,從此不再、也沒有能力過問政事。翌年二月十一日,隨著高宗父子逃入俄國使館,新組建的親俄內閣對李昰應防備有加,他們重申“大院君尊奉儀節”,將其親信徹底清洗,李昰應真正變成了光桿司令。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的畫像

光武二年(公元1898年)二月二十二日,為自己理想奮鬥一生的興宣大院君李昰應薨逝,終年78歲,與先於自己病逝的結髮之妻閔氏合葬於漢陽以西的孔德里陵墓,結束了譭譽參半的傳奇人生。同年五月二十六日,高宗李熙攜家人為父親送葬,當遠遠望見靈車時,即便之前態度冷漠的高宗也禁不住掩面哭泣,皇太子李坧也跟著嚎嚎大哭,場面令人悲傷不已,所謂人間親情莫過於此。送葬隊伍悠長的鑼鼓聲,似乎在訴說著大院君生前波瀾壯闊的往事。

耗時兩個月,承旨終於寫至結尾,想想距離上期斷更以來也有2個月了,在此向各位支援承旨的朋友們說聲抱歉,近來工作繁忙,只能利用休息時間一點點啃、一點點查閱史料,所以請各位能夠諒解。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的人生充滿了各種悲歡離合,有人抨擊他風流成性、狡詐陰險、嗜權傲物,有人同情他生不逢時、命運坎坷、家庭不幸。即使是今天,對於興宣大院君的爭論依舊沒有停歇。他就像武則天的無字碑一樣,一切留給後人評說了。

【參考文獻】

1。《梅泉野錄·卷一》

2。《承政院日記·憲宗朝·道光二十七年》

3。《朝鮮王朝實錄·正宗莊孝大王實錄》

4。《朝鮮王朝實錄·哲宗英孝大王實錄》

5。《朝鮮王朝實錄·高宗貞孝太皇帝實錄》

PS: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請尊重版權。

⭐經典韓國電影推薦(第十期)

興宣大院君——落魄王孫的悲慘故事,朝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奇男子

明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