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師宗五龍水寨村何氏四合院

  • 由 冬子說茶 發表于 垂釣
  • 2021-12-30
簡介走進院落,第一感覺就是一種對稱美:正房與倒座房、東廂房與西廂房皆為一樓一底、面闊3間,柱、屏門、欄杆等結構形式一致

何氏農莊老闆

師宗五龍水寨村何氏四合院

​何家四合院坐落於五龍壯族鄉狗街村委會水寨村,始建於1920-1930年。四合院坐東朝西,佔地520平方米,大小房屋計24間,共1個院落。由正廳、倒座、天井、兩側廂房及耳房組成四合院佈局,懸山頂穿鬥式磚木(原為土木)結構,屬於典型的走馬轉角樓、四合五天井建築。當時,何家四合院建蓋了兩所風格一樣的四合院,一所為民國期間當地武裝勢力首領何紹周之弟何紹文的居所,五龍解放後被政府收歸做學校使用,一直到1993年仍然保持原狀,1993年的夏天,由於房屋內的電路老化著火,被大火燒掉,現在原狀全無。另-所是現在儲存完好的五龍鄉政府辦公用房。該建築為何紹周的居所,五龍解放後被政府收歸管理,為鄉政府辦公用房; 2007年,何家四合院因結構朽壞作過大面積維修,其形制基本上保留了初建時的風貌。

師宗五龍水寨村何氏四合院

院門為青石拱券門洞,整座大門嵌人山牆,與山牆融為一體,兩側以磚砌,拱頂以條形石嵌為弧型,上左陽刻“青天白日”、右陽刻“霽月風光”、中間陽刻“福”字,可惜“文革”中被毀壞。門洞間置兩扇木質門,左門上以椒圖裝飾,取鎮門安宅之意。整座門洞造型簡潔,結構簡單,堅實牢固。

師宗五龍水寨村何氏四合院

走進院落,第一感覺就是一種對稱美:正房與倒座房、東廂房與西廂房皆為一樓一底、面闊3間,柱、屏門、欄杆等結構形式一致;正房東側的配房、天井與西側的配房、天井大小相近;正房兩側的樓梯構造形式和長度相同;與二層的走馬轉角樓結構相映,一層為四通的走馬廊。此外,在走馬轉角樓的邊緣,四面都安置了既有防護作用又具有裝飾作用的欄杆,顯得整齊、氣派。這種“形態上的對應,性質上的一致,結構上的重複,規律性的不變”的特定的對稱,是中國古代建築中著力追求的準則。其次是錯落美:以對各類建築的規格的合理控制形成大與小,高與低的錯落感,闊大高峻的正房、端莊秀麗的廂房、穩重敦實的倒座、小巧精緻的耳房,參差交錯,層疊起伏。其三是秩序美。在整個院落中,所有建築都朝向一箇中心——正房,端坐於中軸線上,臺基高,進深大,整個建築闊大高聳,氣勢威嚴,唯我獨尊。東西兩側的廂房和對面的倒座房,形制收縮,斂身陪襯。

師宗五龍水寨村何氏四合院

廂房為晚輩居處,倒座房門窗北向,採光較差,一般為客人或下人居住;正房兩側的耳房,又稱鹿頂,簷瓦當上有龍紋圖案,專供僕人居住。這大小交替,主次分明,規整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秩序的建築風格,在外觀上往往給人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但其功能的核心,卻處處體現出舊時代森嚴的等級和秩序。其四是環境美:濃濃淡淡的遠山、鬱鬱蔥蔥的綠林、清澈透亮的流水、繁華熱鬧的街市與白牆灰瓦相輝映,周圍鱗次櫛比的旅館、商鋪、農家樂,現代風格與民族風情相交融,相互比襯,更顯出了這座四合院獨有的建築風貌。

師宗五龍水寨村何氏四合院

師宗五龍水寨村何氏四合院

正房為整座四合院的中心,通面闊3間,通進深8米,臺基高1米;正房前設一道須彌座垂帶式五級臺階,前簷柱為方形八面柱礎;正間和兩次間共20道屏門,均為一碼三箭格心木窗,裙板、絛環板未作任何雕飾;門、窗、柱、簷枋等均為褐紅色,色調統一,結構形式-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廈柱,內柱為圓形,外柱為方形,寄寓著方正與圓熟相結合的哲理。

師宗五龍水寨村何氏四合院

每一幢建築的背後,都蘊含著一段歷史,可圈可點,可歌可泣。在1949年5月解放五洛河的戰鬥中,何紹周。何紹文等勢力覆滅,五龍回到了人民手中,這曾經為何紹周獨有的四合院,亦被充為公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