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給疼痛裝“開關” 市立成功開展鞘內鎮痛泵植入術幾百例

  • 由 信網 發表于 垂釣
  • 2021-12-21
簡介丁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陳主任門診,陳主任詳細瞭解病情後告知患者:“像你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做一個鞘內嗎啡泵置入術,既能把藥物副作用降到最低,又能達到理想的止痛效果提高生活質量,就像給你裝控制疼痛的開關”

鎮痛泵三通管怎麼開關

信網3月16日訊

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疼痛科主任陳付強就已經幫助數百位深受疼痛折磨的患者按上了該“開關”,讓他們重新獲得享受生活的權利。跟隨陳主任一起來認識這個神奇的疼痛“開關”。

給疼痛裝“開關” 市立成功開展鞘內鎮痛泵植入術幾百例

先看一個讓人如釋重負的故事

39歲丁先生(化名),是一個家庭的中流砥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像大多數平凡人一樣,生活不易,但也算平凡歡喜。

直到有一天,“鼻咽癌”三個字赫然出現在了他的報告單上,那一刻,猶如晴天霹靂。此後,鼻咽癌併發全身骨轉移帶來的疼痛將丁先生拉入痛苦的深淵。

為了止痛,丁先生開始大把吃止痛藥,疼痛雖然能暫時止住,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卻讓丁先生掉入了另一個人間煉獄:頭暈、噁心、嘔吐、便秘、小便費力等一系列副反應讓丁先生精神狀態日益萎靡。腫瘤的侵犯導致他全身劇痛,讓他變得暴躁、絕望,有時甚至失去理智。看著自己的至親每天受著煎熬,家人們也心如刀絞,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在他生命最後的時光裡能少受疼痛折磨。

“我聽說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疼痛科陳主任那裡治療癌痛有好辦法,之前認識的一個朋友胰腺癌骨轉移就去陳主任那裡做了個小手術,回來之後就不疼了,並且散步、外出什麼的都不影響”,與熱心鄰居的一次對話,猶如一道光線照進丁先生掙扎的深淵。

丁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陳主任門診,陳主任詳細瞭解病情後告知患者:“像你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做一個鞘內嗎啡泵置入術,既能把藥物副作用降到最低,又能達到理想的止痛效果提高生活質量,就像給你裝控制疼痛的開關”。

丁先生隨即辦理了入院手續,入院後團隊迅速完善相關化驗檢查,第二天即為丁先生進行了“完全可植入型鞘內嗎啡泵體內建入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後安返病房。

“我真後悔沒有早點來”

術後查房時丁先生親切的握住了陳主任的手:“我真後悔沒有早點來,您給了我第二次生活的權利。”丁先生的疼痛評分已由術前的NRS評分8分(重度疼痛)降到了1分(基本不影響生活)。兩天後,丁先生像常人一樣在病區散步,輕鬆的步伐裡透著擺脫癌痛後的如釋重負。

問:癌痛到底有多痛?

答:生命無法承受之痛。

陳主任表示,癌症疼痛,是癌症最顯著的訊號,也是最重度的疼痛之一。隨著病情加重,癌細胞向骨骼、神經及內臟等組織擴散轉移,晚期患者會成片乃至全身疼痛,無法進食、睡覺,連喘氣和翻身都成了奢侈,放化療等也可引起疼痛。每一次的疼痛加劇,都會使患者失去治療信心,焦躁、抑鬱接而襲來。在接診的患者中,陳主任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話“醫生,說實話,我真的不想活了,真的太痛了”,“主任,我感覺肚子裡像有一把刀子在割我,一下一下,像扎心一樣”……

鞘內鎮痛泵植入術止痛的原理是什麼?

“想要了解鞘內泵陣痛原理,首先要知道疼痛是怎麼產生的,人體痛感必經的路徑是神經—脊髓—大腦,如果將這一路徑從中攔截,讓痛感無法傳遞到大腦,那麼人就不會感受到疼痛了”,陳付強主任表示。

鞘內鎮痛泵的原理就是透過埋藏在患者體內的輸注泵將泵內嗎啡輸注到患者蛛網膜下腔,作用於脊髓相應的位點,阻斷疼痛訊號透過脊髓向大腦傳遞,使疼痛訊號無法到達大腦皮層,從而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它是透過微創手術將導管植入人體(硬膜外腔或鞘內),藥盒通常埋藏於皮下,病人只要輕輕一按藥盒的開關,就可以把止痛的藥物輸送進疼痛的部位。這種做法就相當於在患者體內搭建全天候輸入止痛藥的“綠色通道”,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治療頑固性疼痛的領先技術。

“為了解決癌痛這一難題,我們在2012年率先在山東開展了鞘內嗎啡泵體內植入技術,治療中晚期頑固性癌痛,目前已完成300餘例,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我們同時還幫助省內20餘家大型三甲醫院的疼痛科開展了此項工作,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陳付強主任表示。

鞘內鎮痛泵有哪些優勢?

高效鎮痛。鞘內用藥直接把阿片類藥物送入到脊髓后角,阻斷或抑制疼痛訊號的傳導,鎮痛藥物的用量較傳統用藥方式顯著降低,鞘內鎮痛泵每天鎮痛用藥量僅相當於口服用量的 1/300、靜脈用量的 1/100 ,且鎮痛質量顯著提升。

輕微鎮痛藥副反應。由於用藥量明顯減少,因而相較於口服等傳統給藥方式,透過植入裝置給藥使副作用減輕,也使阿片類用藥依賴性問題得到一定的解決。

療效好,手術創傷小、加量空間大、副作用小,可持久、穩定鎮痛,還可很好控制爆發性疼痛。

降低整體醫療費用。與需求量較大的口服、靜脈、肌注傳統給藥方式相比,鞘內給藥量大大減少,可使患者整體用藥成本降低。

突破性的疼痛患者管理新模式。可體外控制、靈活和個性化的給藥模式、強大的資料儲存功能且易跟蹤隨訪。劇烈頑固疼痛、爆發痛時候方便患者自行及時控制追加量,有效改善疼痛,操作簡單,攜帶方便,回家也可使用。

該技術適用於哪些癌痛患者?

陳主任表示,該技術主要適用於以下三類癌痛患者:需要長期大量使用阿片類鎮痛藥物、不能耐受大劑量阿片類藥物毒副反應者。經過神經阻滯、神經破壞治療、靜脈PCA治療等方法仍無法見效時,對預期生存期>3個月,且無相關的穿刺和手術禁忌證的患者均可考慮。經保守的藥物治療無效,不能夠使用其它疼痛微創治療方法。

信網記者 叢黎 通訊員 徐福強

【來源:信網-商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