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當傳統街頭遇上摩托車或擦出怎樣的火花

  • 由 我耀這壹刻 發表于 垂釣
  • 2021-12-13
簡介每次只能花一角錢買個冰棒,或者攢五角錢買個雪糕

上鞋錐子多少錢

西方咖啡文化衍生出了咖啡賽車,如果歷史重來,中國傳統文化能和摩托車碰撞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Ace Cafe的另一個平行宇宙,摩托車版的中國傳統路邊攤兒,有沒有勾起你的兒時回憶。

畫糖畫,吹糖人

民間稱“倒糖人兒”,以文火熬製的糖漿為墨,在石板上迅速繪製成形,不僅藝術性強,還能解饞。擺攤的更常常帶一羅盤,羅盤周圈是各種題材,顧客轉動指標,停在什麼上便畫什麼,更加有趣。糖畫始於巴蜀地區,而另一種以糖為材料的民間藝術食品有異曲同工之處,那就是老北京的“吹糖人”,吹糖人的技術含量更高,類似吹玻璃的原理。早年間,孩子們買糖人不用花錢,拿家裡的兩個牙膏皮就換一個糖人。很多手藝人都是既吹糖人又畫糖畫。

當傳統街頭遇上摩托車或擦出怎樣的火花

棒冰?冰棒?雪糕?

我們小時候可以沒有什麼哈根達斯,都是一個腳踏車馱著一個白色木箱子,箱子裡面窩著個棉被,棉被裡是至高無上的寶藏!每次只能花一角錢買個冰棒,或者攢五角錢買個雪糕。冰棒兒還有白糖、豆沙、桔子三種味道!再後來就有了雪人(娃娃頭),有了棒棒冰,有了東北大板兒,有了馬迭爾……但找不到木箱子裡的夏天。

當傳統街頭遇上摩托車或擦出怎樣的火花

磨剪子,戧菜刀

“磨剪子來,戧菜刀”這句吆喝紅遍大江南北且音調不改,應該是革命樣板戲《紅燈記》的功勞。《紅燈記》裡有一個老地下黨用磨刀的身份作掩護,“磨剪子嘞戧菜刀”就是他的一句臺詞。後來,劉歡的同名歌又在新時代將這句詞的唱腔再次做了強調。磨剪子的人行頭全中國都一樣:一條長凳,一頭固定磨刀石或砂輪,另一頭自己坐,自詡騎的是日行千里的赤兔馬,磨的便是青龍偃月刀。

當傳統街頭遇上摩托車或擦出怎樣的火花

爆米花兒

每每孩子們看到爆米花的大爺來的時候,那高興勁兒不亞於過節。中國的爆米花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大炮手搖爆米花機是近代演變而來。幹玉米裝到爐子裡,大爺從塑膠瓶裡往爐子裡倒一些糖精。烤個20分鐘左右後,大爺會高喊一聲“出鍋!”,小屁孩們便趕緊捂著耳朵四處躲藏,那陣式像是在躲避炮彈。“嘭”的一聲後,小孩們便知道警報解除,歡呼著跑過來搶食熱氣騰騰的爆米花!

當傳統街頭遇上摩托車或擦出怎樣的火花

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天津人叫“糖墩兒”,南方有些地方叫“糖球兒”。在宋朝年間便開始了古式的做法,《燕京歲時記》記載:冰糖葫蘆,乃用竹籤,貫以山裡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最早製售糖葫蘆的,要數“不老泉”、“九龍齋”、“信遠齋”等出售蜜果的幾個老字號店鋪。

當傳統街頭遇上摩托車或擦出怎樣的火花

修雨傘

大街上喊“修雨傘”的口音一聽都來自南方。江南多雨,傘是人手必備單品,於是成就了這麼門手藝。整理維修傘骨這麼精緻的活兒也得是手活細膩的南方人來得遊刃有餘。很多修傘人的活動區域並不侷限於一個城市,因為經過修理的傘再壞很難,所以他們如吟遊詩人一般騎著車遊走大江南北。有位修傘師父在修傘50年的歲月裡,從安徽老家出發跑遍了江蘇、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半個中國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當傳統街頭遇上摩托車或擦出怎樣的火花

算命先生

算命看手相的老先生們估計是最算不上手藝活兒的營生,但他們靠三寸不爛之舌卻賺得來千家萬戶的銀子。周易預測、看手相、抽籤算卦、看風水、讀八字、起名字、卜前程……都是算命先生的業務範圍。十個算命先生,有九個是盲人,還有一個不是盲人也要帶著墨鏡裝瞎。雖然現在大街上還能看到擺攤算卦的,但他們無論扮相還是語言藝術上,都比不上前輩了。

當傳統街頭遇上摩托車或擦出怎樣的火花

修鞋匠

條件不好的時候,一雙鞋能修修補補穿上十年八年。當鞋破或者鞋跟磨損過度的時候,就要去找修鞋匠了。他們一般是在十字路口的一角或大門口,師傅的攤前放一個手搖補鞋機,一個鞋拐、上鞋錐子、榔頭、胡桃鉗、銼、剪刀等工具。能錐包頭,能補後跟,也能釘鞋掌。最神奇的就是那補鞋機,長相怪異,將皮子剪好後塞到補鞋機針頭下對準補丁,用手輕輕搖動手柄,排列整齊的化纖線針腳就會快速地出現在針頭後面,再硬的皮革也搞得定。

當傳統街頭遇上摩托車或擦出怎樣的火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