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 由 花花哎呀 發表于 垂釣
  • 2021-12-13
簡介當蘆筍嫩莖採收結束後,植株生長越來越旺盛,對各種元素的吸收也越來越多,因此蘆筍施肥時期,應以地上部綠色的莖形成時為重點,採收期不必追肥

蘆筍能一棵變多棵嗎

[別名]石刁柏、龍鬚菜、山文竹、天棘、螞蟻稈等。[學名]Asparagus officinalis L。

[植物學特性]蘆筍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植株可分為地上部莖葉、地下部的地下莖和貯藏根3部分。食用的嫩莖系地下莖的鱗芽萌發伸長,長呈地上莖。蘆筍的幼莖在出土前採收為純白色,稱白蘆筍;而在出土見陽光後為淺綠色或紫色,稱綠蘆筍。前者適合做罐頭,後者適於鮮食。綠蘆筍雖不及白蘆筍柔嫩,但營養成分比白蘆筍多。蘆筍莖上互生鱗片葉,它是一種喪失光合作用的變態葉。而代之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是其分枝葉狀莖,稱為擬葉。地下莖短縮橫生,互動並列,其先端形成鱗芽群,是萌發地上莖的器官。肉質貯藏根生於短縮的地下莖上,圓筒形,長達1。2~1。3米,直徑為0。4~0。6釐米,粗細均勻,分佈在30釐米土層內,起著貯藏養分和吸收肥水的作用,。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壽命長達6年。蘆筍為雌雄異株,單性花。雄花長而較細,每節生1~2朵;雌花較粗短,每節生2~4朵。實生苗植株雌雄株比例一般為1:1。雄株開花早,花期長;雌株開花晚,花期較短。漿果圓球形,成熟後呈紅色。種子3~6粒,黑色堅硬,半圓球形,每克種子約50粒。種子易喪失發芽力,生產上宜用新種子。

[栽培要點]蘆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和小亞西亞,現在在歐洲、亞洲(包括我國)、非洲均發現了野生種,大多生長在河谷及海濱等地。栽培蘆筍從羅馬和希臘開始,已在2 000年的歷史。16世紀在荷蘭首次培育出栽培品種,並推廣到歐洲,以後逐漸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我國在近百年才引入栽培。

(1)育苗場所3月上旬在溫室內播種育苗,4月中下旬可在溫床內播種育苗。育苗床土要求肥沃、透水、透氣。床土配製比例是沙質壤土或草炭土5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份,細河沙1份,充分拌均勻漏平。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2)種子處理蘆筍種子皮厚堅硬,外面有一-層蠟質,播種前需先浸種催芽。首先用涼水對種子進行挑選,漂去不成熟的和蟲蛀的種子。然後用30~ 40 C溫水浸泡2~3天,每天換水1~2次,待種子充分吸水後撈出種子,在20~25 C條件下催芽。每公頃用重量15千克。

(3)播種與苗期管理床土疊平後澆透底水,水滲後,用竹片或薄木片按株行距(10~12)釐米x(10~12)釐米壓成溝,,溝深2釐米,在溝的交叉處播出芽的種子1粒,未出芽的種子2~ 3粒,然後蓋疏鬆的床土2~3釐米。播種後,用地膜起小拱棚,蓋在苗床上,保溫保溼,白天保持25~30比,夜間16~18C。在2/3開始出苗後,立即去掉小拱棚,增加苗床內光照條件。利用溫床播種育苗,可不必扣小拱棚。出苗後,苗床內白天保持20~25C,夜間15C左右。出苗20天后,進行1次追肥,每平方米苗床用尿素5克、硫酸鉀2克。追肥後用噴壺澆水,澆透為止,苗床內千萬不能積水。苗床內如果長期積水,鱗芽容易腐爛,影響定植後成活率。苗床要勤鬆土,防除雜草和防止土壤板結。同時還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地下害蟲主要是螻蛄和蠐螬,可用敵敵畏乳劑加水1 200~1 500倍液噴灑防治。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4)整地定植栽植蘆筍的地塊,頭一年應翻地,深度40釐米;春天化冰後疊平杷細,起成1。5~2。0米寬的大壟,在壟上開定植溝,溝寬40釐米,深40~ 50釐米。溝內施底肥,每公頃施農家肥7500千克和底土拌均勻。6月初,當幼苗長出3條以上的根時即可定植,株距30~40釐米。栽苗時,地下莖上著生鱗莖的——端,必須順定植溝朝同一-方向擺放,使苗排成一條直線,將來長出嫩莖的位置就會集中在壟的中央,便於培土等作業。栽苗時把肉質根均勻伸展,蓋土後輕輕壓一-下,使根和土接觸緊密,然後澆水,水滲後蓋鬆軟土5~ 6釐米厚。緩苗後及時鬆土保墒。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5)定植後頭二年的田間管理定植後第一年,植株生長矮小,要勤中耕鬆土和除草。行間可種植矮棵作物,如矮豆角、豌豆、綠豆、大蒜、黃豆等。土壤肥力差的地塊還可種植豆科綠肥作物,以後翻入土中提高土壤肥力。但不能在行間種植高棵作物和吸肥力很強的作物,如甜菜等。隨著嫩莖的生長,每隔半月覆1次土,每次厚4~5釐米,最後使地下莖埋在壟臺下15釐米。根據幼苗生長情況,可追肥1~-2次淡稀糞或速效化肥。如用化肥,最好用硫酸銨或硝酸銨,每次每公頃225 ~ 300千克,結合灌水進行。封凍前灌1次封凍水,並割下地上枯莖,不要留在田間,以免傳播病害。定植後第二年,蘆筍長出的地上莖增多,但一般仍不採收嫩莖,主要是繼續培肥。如果植株生長旺盛,第二年也只能適當採收少量嫩莖。施肥量應比第——年增多,行間一般不間作其他作物。其他管理與第一年相同。由於蘆筍是多年生、多次採收的蔬菜,促進株叢旺盛生長是提高蘆筍產量和品質的關鍵,因此第二年田間主要管理是施肥。在第二年春季,在植株兩側距苗30~40釐米處開溝,每公頃施入22500~ 30000千克腐熟的有機肥、過磷酸鈣375千克,氯化鉀或硫酸鉀150千克、尿素150千克與土拌均勻後覆土。後期施肥易引起植株徒長,影響同化產物的積累。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6)三年生以後的田間管理與採收 第三年蘆筍進入採收期,田間管理的重點是培肥地力與合理採收。

①施肥。栽培蘆筍應多施有機肥,使土壤疏鬆肥沃,有利於地下莖和根系的生長。一般每年採收結束後,在壟兩側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每公頃22 500~ 30000千克埋入土中。蘆筍對氮素需要量最大,其次是鉀,再次是磷。如每公頃產6 000千克嫩莖時,理論施肥量氮166。95千克、磷108千克、鉀130。35千克,氮、磷、鉀的比例為5:3:4。以後隨著栽植年限的增加,按這種比例關係逐年增加施肥量。當蘆筍嫩莖採收結束後,植株生長越來越旺盛,對各種元素的吸收也越來越多,因此蘆筍施肥時期,應以地上部綠色的莖形成時為重點,採收期不必追肥。

②中耕、灌水與排水。雨後及時中耕,保持土壤疏鬆,使根系有足夠的氧氣。高溫季節,尤其是連雨季節,要注意排水,防止爛根缺株。蘆筍株叢繁茂,對水分消耗多。為使嫩莖抽生多,組織柔嫩品質好,並保證第二年豐收,在採收期間必須保證水分充足,及時灌水。: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③培土。若採收白蘆筍,需在早春嫩莢出土前培土,使嫩莖不見光成為白色柔嫩的產品。土壤不可過溼,把壟溝土打碎培到根株上。培土寬度為3年生20釐米、4年以後40釐米,培土高度25~30釐米。採收綠蘆筍的栽培,為使嫩莖粗壯,也應適當培土,培土厚度15釐米左右即可。

在採收期間,必須經常保持培土厚度。由於土壤沉實或雨水沖刷,培土厚度降低,應及時培土,保持原來厚度。在蘆筍採收結束後,應及時將培土扒開,使壟恢復到沒培土前的高度,保持地下莖在土面15釐米處。如不扒掉過厚的培土,會使地下莖向上生長,造成以後培土困難。

採收白蘆筍的栽培,可用黑色地膜覆蓋。早春地溫升高快,出筍早,可減少培土作業環節,栽植密度還可適當增加。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7)採收5月上、中旬,15釐米深土溫達到5C時,蘆筍芽開始生長,應每天早晨巡視田間。當壟士表面有裂紋時,是嫩生出的標誌,按筍芽的位置入掘筍刀,將貼近地下莖處割斷,使嫩莖長度在18釐米以上。割嫩莖時不要割壞地下莖,割後的空洞立即用土填上。每次採後完畢,把壟臺表面整平,使下次採收時能準確發現裂紋。6月是採收盛期,嫩莖生長速度快,應。早、晚各採收1次。採收下來的白蘆筍先裝入容器裡,蓋上乾淨的溼毛巾,防止失水和變色,然後分期整理,保持溼潤和遮光上市。

採收綠蘆筍,在定植後的第2年即可進行少量採收,在幼莖長高21~24釐米時,齊地面割下,分級包裝上市。

一般定植後第 3年,每平方米可採收75~ 150克,採筍時間持續15~20天;定植後第4年,每平方米可採收225~-300克,採筍時間持續30~40天;第5年,每平方米可採收375~525克,採筍時間持續50~60天;定植後第6~12年(盛產期),一般每平方米產量可達750~900克,採筍時間持續60~70天。採筍切忌過度,防止株數減少、長勢變弱,影響下年生產。對蘆筍採收,不宜春季和秋季兩次採收。據研究表明,實行春、秋兩季採收,會使肉質根中貯藏的養分不斷輸出消耗,影響母莖的生長和產量;還會因貯藏養分消耗過多,使肉質根萎縮,活根新根生育緩慢,總根數目明顯減少,鱗莖枯萎,數量銳減,空心率明顯增加,嚴重影響植株生育,從而使幼苗蘆筍很快衰敗。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綠蘆筍不用培土,採收較方便。嫩莖採收高度為22~27釐米,切成21釐米的同——長度,並按粗細分級,每500克紮成1捆,然後送加工廠加工。

(8)清潔田園為了防止病害傳染,封凍前應把地上枯葉枝消除,搬到田間外面燒燬或做燒柴。在生長期間,出現的枯老莖枝、病枝和細弱枝,隨時割除,以利田間通風透光,並可防止病蟲害傳播。

(9)病害防治蘆筍主要病害是莖枯病、炭疽病、褐斑病、鏽病、根腐病、枯萎病等。

①莖枯病。此病主要發生在莖及側枝上。發病初期莖的中下部產生水潰狀橢圓形小斑點,後逐漸擴充套件成梭形或紡錘形、淡褐色或黃白色略凹陷的病斑,其上有許多小黑點。病部包圍莖幹,病斑以上莖枝枯死,使翌年嫩莖產量減少。夏、秋季高溫多雨,積水澇溼為發病的主因。風雨多,病情蔓延快,會導致植株成片死亡,造成減產。

防治方法:主要做好清園和開溝排水、中耕鬆土工作;不偏施氮肥,多施有機肥料,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加抗病能力。發病初期用質量分數為0。5%~0。7%的波爾多液或質量分數為50%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的多菌靈800~ 1 00倍液,然後用質量分數為70%的甲基託布津500~600倍液與質量分數為50%的多菌靈800~-1000倍液交替噴施。每隔10-14天噴1次,連續噴3~4次。。②炭疽病。此病主要發生在莖、側枝或擬葉柄等部位。發病初期在主莖上從莖基部開始產生橢圓形病斑,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略凹陷,多個病斑常聯合成不規則的大斑。後期病斑表面形成許多小黑點。側枝及葉片發病後易脫落。發病嚴重時整株或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加強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做好清潔園地,去除所有的病株,徹底清除菌源。藥劑防治可用質量分數為50%

的退菌特可溼粉劑600倍液、質量分數為40%的滅菌丹可溼性粉劑400倍液、質量分數為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700倍液、質量分數為50%的託布津可溼性粉劑900倍液、質量分數為95%乙磷鋁800倍液等,12~14天噴1次,連續噴2~3次。③褐斑病。此病主要發生在莖、側枝和擬葉上。莖稈上的病斑呈橢圓形,中央灰白色,邊緣紫紅色,潮溼時病斑中央有一-層稀疏的灰黴層。病情嚴重時,葉子變黃、脫落,植株提早乾枯死亡。葉柄和側枝上的病斑較小,紅褐色。在高溫高溼條件下,幼苗和定植不久的幼株容易發病。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防治方法:加強管理,注意排水通風,提高植株的抗性。藥劑防治可用500 ~ 600倍代森鋅液,或800倍敵菌丹可溼性粉劑噴施。

④鏽病。此病初期病斑呈黃色呈小斑點狀,秋冬時呈暗褐色。染病後全株或部分莖枝發黃枯死。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性,減少病原物。藥劑防治可用大生78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或質量分數為40%福美森400~ 600倍液噴灑。

⑤根腐病。此病由紫紋羽病菌引起。病菌侵染根部後,造成病根內部腐蝕,僅留下佈滿菌絲的表皮;地上部植株發育受阻,植株矮小,莖、葉發黃,最後枯死。

防治方法:選擇非果園或桑園地種植蘆筍。同時多施優質有機肥,注意排水,增強植株抗性。發現發育不良的根腐病株,及時挖出燒燬。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⑥枯萎病。此病的典型症狀是引起根、莖基部腐爛和整株枯萎。發病初期莖基部變黃褐色,後變深褐色;植株由下而上逐漸發黃,直至呈枯白色整株枯死;病株明顯矮化,嚴重扭曲。此病多發生於平畦栽培,澆水條件好的田塊。田間溼度大時,莖基部莖稈表面密生較厚的粉紅色黴層。根部受害表面呈褐色溼腐狀。田間發病嚴重時,植株成簇成片死亡;發病輕時,在成簇健株中

可見幾株死株。

防治方法:加強綜合管理,注意排水,切斷傳播媒介,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藥劑防治可用質量分數為50%的代森銨400倍液對苗期土壤進行消毒(0。5 千克/米2代森銨1 000倍液噴灑或浸苗2~3分)。

(2)蟲害防治蘆筍主要蟲害有斜紋夜蛾、地老虎、金針蟲、蚜蟲、薊馬、蠐螬等。

①斜紋夜蛾。斜紋夜蛾幼蟲啃食幼莖、嫩枝、嫩葉,危害嚴重時使莖稈光禿、枝幹死亡。

防治方法:用燈光糖醋誘殺,人工採摘卵塊;初孵幼蟲未分散危害前,用質量分數為90%的敵百蟲1 000~ 1200倍液或殺孢桿菌1000倍液噴殺;大齡幼蟲分散危害時,用敵百蟲原粉1 000倍液混合鮮草作誘餌誘殺。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②蚜蟲、薊馬。藥劑防治用質量分數為20%的殺滅菊酯3 00倍液,或質量分數為25%的菊樂合劑2000倍液,或用樂果1000倍液噴灑。

③地老虎、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用藥劑對土壤進行消毒除蟲害,每平方米用呋哺丹2。5~3。5克,分2次施入土中防治,採。

筍期不能使用呋喃丹。地老虎還可用糖醋誘殺。

(10)採種蘆 筍種子一般從種子田採收。種子田的植株由超雄株和雌株組成,其比例為1:40制種田僅採收少量嫩莖,並加強肥水管理。由於蘆筍的種子成熟期不一致,因此,採種需分期進行。採收成熟的果實,稍加晾曬脫出種子。種子洗淨晾乾,貯存於布袋中。

知道這些秘訣,白筍長得白白嫩嫩,綠筍又挺又直—蘆筍的栽培技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