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中藥材山姜

  • 由 Zack8 發表于 垂釣
  • 2021-11-14
簡介用於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牙痛,胃痛

箭桿怎麼讀音

山姜

拼音

Shān Jiānɡ

別名

箭桿風、九姜連、九龍盤、雞爪蓮[江西婺源]

為姜科山姜屬植物

山姜

Alpinia japonica Miq。,以

山姜

入藥。四季均可採挖,洗淨曬乾。(果實為建砂仁,參閱砂仁附註項下)

原形態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40~60釐米。根狀莖分枝,多節,幼嫩部分紅色,生細長而稀少的鬚根。莖直立,叢生。葉互生,常排為二列,長橢圓形或快披針形,長20~40釐米,寬5~7釐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密生茸毛。5~6月間開花,總狀花序頂生於有葉的莖頂,密生鏽色茸毛,長10~15釐米,物大苞片;花白色稍帶紅條紋,物小苞片;花萼圓筒狀,長1釐米,紅色,表面密生毛。種子多數。

生境分部

生於山地林下陰溼出。分佈於浙江、福建、臺灣、湖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及雲南等省區。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理氣止痛。用於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牙痛,胃痛。

用法用量

1~3錢。

複方

1。風溼痺痛;山姜根、鉤藤全草、鋪地、蜈蚣、桑枝各5錢,白酒1斤,浸泡5天,每天服藥0。5~1兩,每日2次。

2。跌打損傷;山姜根、茜草根各5錢,大血藤根1兩、牛膝、澤蘭各3錢,白酒1斤,浸泡3~7天,每服0。5~1兩。

3。胃痛;山姜根、烏藥各1~2錢研末,溫開水送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材山姜

山姜

拼音

Shān Jiānɡ

別名

美草(《本草經集註》),箭桿風(《草木便方》),九姜連(《峨帽藥植》),姜葉淫羊藿(《貴州民間方藥集》),九龍盤(《貴陽民間藥草》)。

出處

《本草經集註》

為姜科植物

根狀莖

根狀莖

和山姜

。在栽種2~3年後的3~4月採挖,洗淨,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40~60釐米。根莖分歧。單葉互生,3~4片,2列,葉片長橢圓形或闊披針形,長20~40釐米,寬5~7釐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光滑無毛,下面密被茸毛。總狀花序,密被鏽色茸毛,長10~15釐米;花白色帶紅條紋,長約25毫米;花萼圓筒狀,長1釐米,直徑4毫米,先端3裂;花冠長圓形,先端3裂,花萼與花冠均被絹毛;唇瓣卵形,有波狀缺刻,橙紅色;雄蕊1;花柱1,超過藥隔,子房下位。果實闊橢圓形,直徑約1釐米,紅色,表面被細毛;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花(山姜花)、種子(土砂仁)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部

生於山野溝邊或林下溼地。分佈湖北、四川、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湖南等地。

性味

辛,溫。

①《本草拾遺》:“辛,溫。”

②《綱目》:“辛,熱,無毒。”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祛風,活血。治脘腹冷痛,風溼筋骨疼痛,勞傷吐血,跌損瘀滯,月經不調。

①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②《本草拾遺》:“去惡氣,溫中。治中惡霍亂,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③《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風溼四肢麻木,煎服;中風頑痺,煎湯洗。”

④《峨帽藥植》:“治無名腫毒。”

⑤《貴陽民間藥草》:“根莖和葉:溫肺,散寒,止咳。”

⑥《四川中藥志》:“根莖:治勞傷吐血,跌損瘀血停滯,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複方

①治勞傷吐血:九姜連(童便泡七日,取出陰乾用)三錢,一口血三錢,山高梁三錢。泡酒半斤,每服一兩。

②治虛弱咳嗽:㈠九姜連三錢,大鵝兒腸三錢。燉肉吃。㈡九姜連粉末一兩,核桃仁一兩。加蜂糖二兩,混勻蒸熱,製成龍眼大的丸子,含化吞服。

③治久咳:九姜連根(石灰水泡一天,用淘米水和清水洗淨,蒸熱,曬乾)二錢,白芷二錢,追風傘二錢。泡酒一斤,每服一兩。(選方出《貴陽民間藥草》)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藥材山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