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六祖警示:不懂一個道理,禪修越勤越焦慮;此理還對俗人有啟示

  • 由 文化人生譚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28
簡介3、“妙性虛空”之狀態人之妙性的“空”就應該如同宇宙的這種“虛空”:不是空無一物之空,而是內涵萬物,但對進入心念中的“萬物”不偏愛,不執著

啟有此理怎麼寫

題記:解讀《壇經》,吸取佛教智慧,解脫人生煩惱,開創幸福生活。

六祖警示:不懂一個道理,禪修越勤越焦慮;此理還對俗人有啟示

《壇經·般若品第二》相關經文: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

第一莫著空

;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

世人性空,亦復如此

善知識!自效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

心如虛空

,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六祖警示:不懂一個道理,禪修越勤越焦慮;此理還對俗人有啟示

經文“人生君”解:

1、不著“無記空”

愛學習的你們啊!不要聽我說佛就住在人的妙性之中,人之妙性的特點是空。於是,你們便

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心念駐留在“絕對空無一物”的境界

,透過數息、打坐、禪修等一切辦法排除雜念,想永遠把自己的思維固定在空無一物的狀態之中。並打心眼裡認為只要這樣持久修持,就可以成佛。

你們這樣認為就錯了,這樣的禪修打坐是成不了佛的

。你們此處的錯誤在佛學上有個專有名詞,這叫“執著無記空”。

執著無記空是修不成正果的

你們之所以做錯了,問題的關鍵在於,

你們對“性空”的理解是錯誤的。

前面我說過,作為佛之駐地的“人之妙性“的特徵是“空”。所以,你們就想當然的認為,

這個“空”就是“空無一物”之空,於是,順此理解,認為修禪打坐就是要強迫自己的心念空無一物。

我告訴你們,這樣理解“妙性真空”是大錯而特錯的。

六祖警示:不懂一個道理,禪修越勤越焦慮;此理還對俗人有啟示

2、人之妙性是“虛空”不是“無記空”

“人之妙性”的“空”既然不是“空無一物”之空,那麼它的真實狀態是什麼呢?

妙性之空”的真實狀態其實就像宇宙的“虛空”

。宇宙的“虛空”不是空無一物,而是內涵著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或者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於宇宙的虛空之中。

想想看吧!我們看到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各色人物、動物植物、真理與謬誤、天堂地獄、甚至須彌諸山……哪個不包涵在宇宙之中呢?

宇宙對這一切的態度是:

容納這一切,讓這一切都按自己的規律自生自滅,不偏愛任何一種事物,也不特意干涉任何一種事物。

任何一種事物來了就來了,消失了就消失了。對任何一個“來了”的事物宇宙不會感到欣喜,對任何一個消失了事物,宇宙也不會感到悲痛。

宇宙對存在於她之中所有事物的這種態度,就是我所謂的宇宙“虛空”的真實意義。

六祖警示:不懂一個道理,禪修越勤越焦慮;此理還對俗人有啟示

3、“妙性虛空”之狀態

人之妙性的“空”就應該如同宇宙的這種“虛空”:

不是空無一物之空,而是內涵萬物,但對進入心念中的“萬物”不偏愛,不執著

讓心念中的所有念頭都自生自滅,對任何一個念頭,既不強加排斥,也不強求到來,當然,對空無一物的念頭本身也不強求、不執著

一句話,作為佛之駐地的“人之妙性真空”不是“絕對無善無惡、無是無非、無喜無嗔的空無一物”,

而是包容一切善、惡、是、非、喜,嗔,但從不有意讓任何一物駐留下來

或者是說,

讓一切隨緣而來,緣滅而去,讓心永遠不染著

”,讓心虛空廣大,讓心永遠處於一種自由活潑的狀態,而從不強求心處於哪一念,當然也不強求心處於空無一物之念啊!這才是我所說的人性妙空之真實意涵,這也是佛之駐地的真實狀態,當然也是禪修打坐時理應追求的心念。

把握了這個意涵才能稱之謂“大”,稱之謂我們常唸的“摩訶般若波羅蜜”之“摩訶”。

六祖警示:不懂一個道理,禪修越勤越焦慮;此理還對俗人有啟示

啟示“人生君”評

在人生君看來,此段經文有兩方面啟示,一是對學佛者,一是對世俗之人。

1、打坐需心念“虛空”

學佛,尤其是學習禪修,往往要練習打坐,在打坐中學習控制自己的意念,達到佛教中所謂的“看空”狀態。這大約是禪修的第一步。

而初學禪修者往往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意念。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越想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心越靜不下來

。越想壓制雜念,念頭反而越雜越多,甚至平常不見的稀奇古怪之念頭也出來了。於是搞得自己焦慮、緊張,脾氣大漲,發展到最後,只好無奈放棄禪修,認為自己不適合進行禪修。

我們真不適合禪修嗎?學了惠能大師的這段經文,我們就會看到,不是我們不適合禪修,

而是我們的路壓根就走錯了

。我們這是落入了“著無記空”的錯誤裡了,一落無記空,打坐再勤也於事無補,甚至會與“追求心靜”的打坐目的適得其反。

所以,要入禪修之門,享受佛學對於心靈之奧妙,恐怕就得接受六祖的啟示:你得從“無記空”裡走出來,轉向“虛空”。也就是說,

打坐時不要強迫自己

排除雜念,而是和雜念握手言和,讓他們隨緣起滅,不刻意不想,也不刻意想

,就如同宇宙對待存在於她之中的一切事物一般。

六祖警示:不懂一個道理,禪修越勤越焦慮;此理還對俗人有啟示

2、幸福需“不染著”

此段經文的核心是“不染著”。“不染著”啟示我們俗人,

面對紛擾世事,我們應該不執著,不糾結

世事紛擾,人情冷曖,親情友情,事業財富,工作家庭,榮辱成敗,一切的一切,我們都持一種行雲流水、隨緣淡定的態度。想要的,就去追求,追求來了,我們就欣然接納,但絕不得意望形。追求不到,我們也承認失敗,但從不過份痛苦。

或者說,來到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朋友也好,愛人也罷,既然來了,我們就要好好珍惜,認真對待,絕不敷衍。時過境遷,朋友走了,愛人去了,親人老了,我們也明白,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人世常情,不執著,不糾結,就讓他隨風而去吧!我們的生活還是從容淡定的本來樣子。

這樣的人生態度大約就是六祖告訴我們的“不染著”

。六祖啟示我們俗人,不染著是幸福、快樂的不二法門。

為什麼?

這是因為,人生痛苦大多來自“死鑽牛角尖”,來自種種的“放不下”。愛走了,還想回到從前。至親之人隨風而逝了,總也走不出悲痛。事業失敗了,沉浸在自責、他責之中不能自拔。財產失去了,久久懷念過去的輝煌。升職無望了,牢騷怨恨難以釋懷……

六祖警示:不懂一個道理,禪修越勤越焦慮;此理還對俗人有啟示

諸如此類的放不下、走不出,其實就是六祖說的心靈“染著”了。“染著”越深,痛苦越大,尤其要命的是,這種“染著”無我們的追求無補,徒增煩惱而已!

因此,世事如流水般變化,

心念也應該如流水般自由活潑

。不染著,不執著,隨緣淡定,從容積極地度過我們有限的世俗人生,或許這才是我們每個俗人應過的本真生活。您說不是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