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 由 幼兒小黑板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25
簡介東漢隸書又在西漢隸書的基礎上演變出“八分書”,即漢隸,並由隸而演變出章草、楷書、行書、今草、大草等絢麗奪目的各種字型,從而創造了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色的藝術形式——書法

隸書曹全碑隻字怎麼寫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東漢摩崖刻石《蜀郡太守何君閣道碑》

書壇走進“俗隸”時代?

這是《中國書法》雜誌幾年前曾在網上徵集網友評論的選題。

《中國書法》編輯部第一把火就燒了當代隸書創作之上,他們可能會認為,儘管當下隸書創作確實存在著盲目跟風、低俗淺薄的現象,尤其是隨著展覽的濫觴,“展覽體”隸書大行其道。

也許是與隸書本身在書體演變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有關罷。

俗字標籤,不可避免。

當下“隸書”到底俗不俗?

如果說當代書壇確實存在“俗隸”,那這些“俗隸”俗在何處呢?

我想不外乎以下幾點:

1。俗在取法。

有古人優秀的隸書資料不學,偏學時人,誰是評委就學誰,誰入展得獎就學誰,近親繁殖,長相相近,格調不高。

2。俗在設計。

隸書是篆書在實用中簡化而來的,同時在藝術家們筆下,不斷完善,化圓為方,筆斷意連,渾雄古樸,浪漫優美,拉響了中國書法走向藝術王國的號角。

古人的隸書書寫,都是渾然天成的,由篆而隸的結體簡約大方,極具自然性的書寫線條,勁道又高古,生動又典雅。

而今之隸,在西風東漸的影響下,空間設計融入隸書之中,巧則巧矣,但古雅趣味盡失。

有如王羲之喝咖啡,終歸不倫不類。

3。俗在理念。

秦漢是隸書的時代,一代人的審美決定一代人的藝術。

秦漢雄渾博大、大樸不雕的審美,是形成隸書顛峰的土壤。

無論結字還是用筆,古人無不是莊重而生動地展現出來今人寫隸,寫碑者多,深研簡牘者少;

效今人法者多,探古人法者少。

不一個猛子扎進秦漢人的隸書堆裡,在認識上徹底取法乎上,那手下的隸書,不俗也難。

漢代隸書的輝煌時期

書法之美,蘊含人生哲理。

漢字是人類文明唯一的,傳承超過五千年的。它不同於拼音文字,不同於聽覺思維,它是一種視覺思維。正如臺灣美學家蔣勳老師所說“書法不是技巧,書法是審美”。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西漢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湖南省博物館藏

端秀之美的隸書,可以說是中國書法藝術之母。

隸書緊隨著篆書而來,上承篆書筆畫圓轉端莊的特點,下啟楷書的靜穆端正之風。也就是說隸書其實兼具了這篆書和楷書的兩種書體特點,雖然它產生在楷書之前,但是楷書中某些氣質特點早已經在隸書中埋下了伏筆。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西漢末《萊子侯刻石》,國家一級文物,被郭沫若先生稱為“從篆到隸過渡的里程碑“。

西漢時期,隸書則是由初創而進入發展階段,因此西漢初期的隸書,尚稱其為古隸。到了西漢中葉,古隸字型逐步演變為漢隸,也有人稱其為“八分”書。這次的演變進化,是隸書字型發展過程中里程碑式的飛躍,在書法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因此,西漢隸書在中國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處於從古文字轉變並演化為今文字時期。東漢隸書又在西漢隸書的基礎上演變出“八分書”,即漢隸,並由隸而演變出章草、楷書、行書、今草、大草等絢麗奪目的各種字型,從而創造了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色的藝術形式——書法。

從理論上講,漢隸為中國書法藝術之母也不為過。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東漢摩崖《楊淮表紀》

浪漫氣質就是隸書的風格特點。這些風格具體體現在隸書的筆畫、結構等造型處理上。

漢代的形而上美學,天圓地方。

1。漢代隸書的水平與波磔

隸書在一般談論書法的書籍中常用的名稱有“秦隸”“漢隸”“八分”……隸書造型上出現兩個傾向一、結構上傾向於扁平,強調水平線。二、每一字中誇張一條水平線,以毛筆“逆入,平出,挑起”造成一般人孰知的隸書的“波磔”。一般觀點依據碑刻來研究隸書,普遍認為隸書完全形成於東漢,而蔣老師依據出土的竹簡及木簡推測,宣帝以後,波磔的形式流暢縱逸,已經是成熟的隸書。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曹全碑全稱漢郃[hé]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 (185)。

波磔即波筆,俗稱“蠶頭燕尾”。因為“隸書的橫畫起筆時,回鋒隆起,形如蠶頭;橫波收筆時,頓筆斜起,形如燕尾”而得名。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2。漢簡

除了結字方式,隸書的波磔之美與書寫的材質也非常相關。毛筆遊走在竹簡或木片上,水平走向的線條被竹簡縱向的纖維影響,因為有阻礙所以用力越重,毛筆走過纖維的重重阻礙,筆勢越到尾端越重。這樣的用筆方法在秦隸中已經可見。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居延漢簡》

從居延漢簡的漢隸筆勢看來,水平線條佔了大部分,是垂直線條的兩至三倍。而垂直線條書寫時,毛筆筆鋒也常被竹簡纖維干擾,為了更大程度的表現線條,漢簡隸書的垂直線條常刻意寫成彎曲狀態,以避免被竹簡的垂直纖維破壞。

3。 書法上的“水平”“波磔”與建築上的“反宇”“重簷”

目前建築史的討論上大都認為漢代有“反宇”出現,即“脊部坡度大,簷部坡度小,即簷部上反”,屋簷微微翹起。建築上的反宇,翹起,幾乎與隸書上的波磔一起發展出來的。那種穩定的水平兩端微微上揚,不僅出於實用的目的,是否更是漢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呢?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清·袁江《山水樓閣圖》(區域性)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著名畫家蔣勳先生對隸書的波磔之美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波磔如同中國建築裡的“飛簷”,建築學者稱為“凹曲屋面”。利用往上升起的斗拱,把屋宇尾端拉長而且起翹,如同鳥飛翔時張開的翅翼,形成東方建築特有的飛簷美感。”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徐州漢畫像石《迎賓圖》

如今,從畫像石中觀察漢代古建築,一重重橫向飛揚律動的飛簷,如波濤起伏,如鳥展翼,平行於地平線,對天有些微的嚮往,常常就使人想起了漢隸的波磔。

遙想當年,漢代先祖手持毛筆,緩和地透過一絲一絲竹木纖維的障礙,完成了流動飛揚、漂亮的一條水平波磔。

楷書的衝擊,漸露衰落之勢。

東漢末年,隸書的書寫由於過分地追求筆畫的謹嚴和結體的裝飾性,漸漸露出板滯無靈而缺乏變化的狀態來。另外,受到一種更為簡便的新興字型——楷書的衝擊,其衰落也就勢在必然了。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東漢《張遷碑》,明代初年出土,現收藏於山東泰山岱廟碑廊

書法,是一種修養。

沒有個十年以上功夫,沒有個深入臨習和感悟十種甚至數十種經典漢碑的過程,想寫出高古樸厚的漢代隸書氣象,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種慢功出細活的過程最是折磨人,能否從漢碑中走出來,還是個未知數。於是,有人討巧,直接把別人的成果拿來,硬生生嫁接在自己的手上,這就是當下書壇一些人隸書創作的“國展體”現象。如此討巧,自然難於免俗。

EN 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