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從宋代詩詞,看詠梅之風盛行的原因

  • 由 君山梵靜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24
簡介梅花古畫宋人對梅花的喜愛堪稱痴狂,在詠梅的長久歷史之下,梅花詩漸漸發展出了獨屬於它的詩詞特徵,在表達詩人的情感方面更是達到了難以被超越的地位,在兩宋時期,對梅花痴迷的男女詩人不計其數,如詩人李迪寫道:我被梅花惱幾年, 梅花才發便詩顛

群芳妒怎麼讀音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從宋代詩詞,看詠梅之風盛行的原因

梅花古畫

宋人對梅花的喜愛堪稱痴狂,在詠梅的長久歷史之下,梅花詩漸漸發展出了獨屬於它的詩詞特徵,在表達詩人的情感方面更是達到了難以被超越的地位,在兩宋時期,對梅花痴迷的男女詩人不計其數,

如詩人李迪寫道:我被梅花惱幾年, 梅花才發便詩顛。月明繞卻梅花樹, 直入梅花影裡眠。

寄託了眾多文人墨客情愫思緒的梅也就成了當之無愧的群芳之首,更代表了崇高的文化地位。

一、梅花詩的繁榮景象初探

1、梅花詩的興起之路

梅花

最早在我國古人眼中是一種上等

調味品

,直到後來,才被當做傳情達意的意向。我們已發現的梅花詩的記載已經可以早至《詩經》中,在《詩經·國風》的部分就有用吟詠梅花來表示女子對愛情期待的詩句。到了魏晉時期,就已經有了早期完全以詠梅為基調的詩句,

及至兩宋,這種對梅花的喜愛才正式達到頂峰。

其實北宋早期梅花的地位並不突出,反而種

牡丹成風

,然而在梅花種植最多的南方一帶,由於部分詩人對其的鐘愛,尤其是林逋一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是佳作,這些詠梅詩的推動下,到了

北宋後期,梅才漸漸變得受人歡迎

,到了南宋更是繁盛,僅僅詠梅的文冊就有不少。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從宋代詩詞,看詠梅之風盛行的原因

梅花實景

2、因梅而生的文人集會

文人酬唱自中唐以後便流行開來,以詩對話頗為有趣。但宋時有

許多酬唱是完全圍繞梅為主題的

,一次酬唱甚至能有上千首詠梅的詩句產生,可見當時文人對梅的解讀由淺入深的挖掘是何其透徹。有的文人不滿與彼此酬唱,甚至開始與古人的詠梅詩進行酬和,將自己的愛梅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宋代的《觀林詩話》中有這樣一個記載:“(汴京)都下舊無紅梅,一貴人家始移植, 盛開,召士大夫燕賞,皆有詩,號《紅梅集》,傳於世。”

這講的是汴京的一次以詠梅為題的文人詩會,在這次和著春意賞梅的活動中,可以說是

詩篇盈積

,甚至僅僅一場詩會就出了一本詩集,可想而知在這場詩會上有多少梅花詩產生。

3、從詩文數量看文人的喜梅之情

在《全宋詩》一書中共收錄兩宋詩詞約

二十五萬四千餘首

,其中詠物詩中以

梅花為主要物件的就有超過四千七百首

,接近全書的百分之二,此外還有《全宋詞》中一千首以上的詠梅詞,以及各類文賦,共計五千以上。許多著名詩人都不可免俗的有幾首詠梅的詩詞,最著名的愛梅詩人林逋有八首梅花詩,我們更熟悉的辛棄疾在四十餘首花詩中,詠梅的就佔了三分之二,蘇軾的詠梅詩詞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五十,更驚人的是大詩人楊萬里,有一百五十首左右的詠梅詩可考。

在這數量龐大的詠梅詩中,縱然並非首首經典、廣為流傳,但僅從數量上看,梅的意象出現的次數僅次於楊、柳這兩樣幾千年來專用來傳情達意的意象,由此可見梅花這後來居上的意象在兩宋時期的地位之高,也可看出當時

詩人對梅花喜愛的真誠和狂熱

二、梅花的審美與詩人情愫

在我們熟知的梅花詩中,縱然有不少也是單純歌詠梅花以表達自身對梅的喜愛之情的,然而梅作為

凌寒盛開、傲骨不減

的豔壓群芳的兩宋詩人摯愛,更多時候是由於它能夠引起詩人共鳴,在傳情達意上有自己的獨特含義。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從宋代詩詞,看詠梅之風盛行的原因

凌寒獨自開

1、梅以寄相思

“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顏不掩天真。何時驛使西歸,寄與相思客,一枝新。報道江南別樣春。”

這首出自

晏殊

之手的詠梅詩也是一首典型的以梅抒發相思之情的作品。遠遊之人喜愛的梅花已經盛開了,多想折一枝梅花寄給對方,向他展示這江南的至美春色。在梅花這一當時梅花情結的襯托下,一隻梅變得更容易讓人共情,在詩人細膩心思的渲染下,進而成了

譜寫相思的不二之選

,表達的情感真摯而濃厚更不失熱烈,怎一個“最關情,折盡梅花,難寄相思”了得。

2、梅之傲骨與人之傲氣

“凌寒獨自開”的梅花在世人心中已經和高潔、淡雅難以分割,所以在詠梅時也多多少少會帶上以梅自比的意思,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的後半首曾寫到:“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固然是在寫梅花本身的高潔品質,但又何嘗不是在寫他自己在艱難求存的同時,也

不會捨棄自身傲氣的宣言呢。

3、凌寒盛開與詩人身世

同樣以《卜算子》為例,若說這首詩後半句是

陸游

的錚錚傲骨,那麼前半句則是他當時所處環境的真實寫照:“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不僅風刀霜劍,無人賞識,更兼年事已高,仕途失意。這

與梅花綻放的環境何其吻合

,正是因此,梅才能輕易就引發了大詩人陸游的愁思。

除了表達自身愁苦,

梅也是忠君報國的象徵

。在《尚書·說命下》中有這樣一個典故:“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之後這個鹽梅和羹的典故就漸漸引申為臣子嘔心瀝血輔佐君王之意,因此也才有了“暗香消盡,和羹心事誰表”這樣的詩句,正是要借梅花來表達自己的求仕之心。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從宋代詩詞,看詠梅之風盛行的原因

三、梅花詩盛行的因由

1、審美上的恰好合適

在兩宋時期,由於儒學和宋明理學的高度發展,使得當時文人的情感要求偏向典雅高潔含蓄,士大夫之間嚮往的恰好是

梅花一般清瘦的美

,更要平淡雋永,要傲骨天成。梅花的暗香浮動和虯曲蒼勁恰好符合當時文人士大夫階級的審美需求,迎合了他們的審美期待,故而才能後來居上甚至漸漸一枝獨秀,在兩宋時期大受歡迎。

2、政治方面的移情

正如上文所說,

梅花在其自身環境與各種典故中都有能夠讓文人墨客藉以自比的部分

。北宋初年燕雲十六州落入敵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忍氣吞聲,當時大批

有志之士痛惜國難

,據理上述卻被統治者厭棄,紛紛罷免或貶謫,因此有了眾多感慨國仇家恨、時運不濟的文人,他們

將自己的愁苦遭遇和梅花的凌寒盛開相結合

,暗自表達其內心的悲憤,讓梅成為自己情感的寄託,這才有了梅花詩蓬勃的盛況。

在梅花詩中,眾多愛國詩人表達了自己對親朋的念,對國家的忠,對時事的痛,對本心的不離不棄,表達了自己對人生信念的堅定,完成了自己畢生的理想追求,面對這樣的無上豪情,可以說

梅花的風骨也在他們的襯托下更加高潔。

3、上層人士的扶持與引導因素

在兩宋時期,愛梅的文人墨客眾多,其中陸游、蘇軾、晏幾道這樣的大文豪無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前有陸游把詠梅設定了“日課”,要日日不間斷,甚至有

“七十八日,得詩百首”

的壯舉,後有杭州太守楊元素在每年的梅花宴上的常客蘇軾一生數十首梅花詩的流傳,都讓梅花成為了眾所周知的“流行單品”。在這股風氣的推動下,梅花在世人心中自然會變得高雅許多。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從宋代詩詞,看詠梅之風盛行的原因

不僅

士大夫們在不斷推崇梅花,就連皇族都沒能免俗

。梅花的清雅和高潔恰好符合宋朝統治者治理國家的需求,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梅花由一開始的江南特產逐漸延展,不僅遍及大江南北,甚至成為了皇家園林裡必不可少的一景。汴京最大的皇家園林艮嶽中甚至有特意開闢的梅園,在帝王自上而下的推動下,梅花的盛行也就更加快速且容易被眾人所接受了。

4、宗教文化的滲透

借梅花表達自己隱逸之情的宋朝第一愛梅詩人林逋所住的西湖邊有一

淨土社

,眾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常常聚在此處談詩論道。作為寺院聚集的西湖周圍,淨土社自然也離寺院非常近,因此淨土社的詩人們大多和僧人關係不錯,林逋自己就常常和同樣隱居此地的僧人智園談天,在智園的影響下對追求心靈的淨土有著別樣的情感,而

生長在白雪中的梅花恰恰和佛教淨土信仰的追求相合

,因此追求佛理的一眾僧人和文人自然的拜倒在梅花冰清玉潔的風骨之下。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從宋代詩詞,看詠梅之風盛行的原因

梅林

四、小結

宋代詠梅詩的繁榮給後人帶來的不僅是

無數佳作

,更有以梅花詩為例形成的詠物詩體系和在梅花的高潔中體現的傲骨,是一種

無上的精神財富

。“了知一氣環無盡,坐笑千林凍欲僵。力量世間誰得似,挽回歲律放春陽。”在無數詩人讚美過後,梅花變成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象徵,

代表了君子氣節

,也寓意了無論嚴寒風霜我們不畏懼,不逃避的精神。兩宋時期繁榮的梅花情結不僅體現了文化的繁榮,更展現了古人的思維方式,給後人留下了值得借鑑的生活理念,對我們研究和學習先人文化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宋代詠梅文學的盛況及其原因與意義(上)》

2、《淺析中國梅花審美文化的特點——以蘇軾陸游的詠梅詩詞為例》

3、《論宋代詠梅詩詞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