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湯鍋?工程師透露排水系統,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

  • 由 國器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23
簡介在這個天然的喀斯特窪坑內,工程師們藉助模擬系統對該地進行了專業的定位定性研究,最終決定選定“大窩凼”為天眼的建設地,其中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就是喀斯特窪坑形成了天然的排水系統,下雨時降水沿著山體流入坑內,最終經過滲透流入了地下暗河和溶洞

暴雨是怎麼下雨的

FAST——口面直徑高達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的英文簡稱,也是位於我國貴州喀斯特窪坑中的“天眼”,其單面口徑大小自建成起就躍居全球首位,超過美國波多黎各、阿雷西博305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整體效能更是這個全球第二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的十倍。作為我國用於空間探索以及基礎科學研究的設施,截至2020年1月份中國天眼探測到102顆已經認證的脈衝星,獲得的週期性脈衝訊號以及各種地球難以實現物理性質,為基礎物理學的拓展發現打下基礎。但強悍的探測距離和效能、極高的探測靈敏度自然對望遠鏡的各個零部件的精準度有著高要求。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湯鍋?工程師透露排水系統,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

出品|國器

在強降雨時中國天眼有沒有排水系統、是否會成為一口“湯鍋”?

可是口徑長達百米的超大型望遠鏡自誕生起就袒露在群山之中,而且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自然要受到風雨的侵襲,那麼外觀看上去像一口“鍋”的中國天眼,在下雨時的積水問題恐怕是影響整個望遠鏡系統性能的關鍵因素。那麼總造價超6億、接收和反射面總面積高達25萬平方米的中國天眼,在經歷貴州地區連綿不斷的雨季時,是如何解決積水和排水的難題呢?其實早在天眼設計籌備之初,建設者們就在工程的選址以及望遠鏡自身的結構設計上做好了充足準備。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湯鍋?工程師透露排水系統,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

國家天文臺臺長提出的三大創新點之一解釋了天眼的天然排水系統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天眼選址建在貴州的原因,根據國家天文臺臺長嚴峻提出的三大創新點,除了反射鏡面鋪設方式和接收機定位結構兩個創新點外,還有一個創新點就解釋了天眼的排水系統,這就是喀斯特窪坑的選址。在這個天然的喀斯特窪坑內,工程師們藉助模擬系統對該地進行了專業的定位定性研究,最終決定選定“大窩凼”為天眼的建設地,其中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就是喀斯特窪坑形成了天然的排水系統,下雨時降水沿著山體流入坑內,最終經過滲透流入了地下暗河和溶洞。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湯鍋?工程師透露排水系統,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

天眼專業工程師解釋中國天眼自身適宜排水的反射鏡面結構

這個天然的排水系統和適宜天眼口徑的安置需求,無疑是中國天眼的最佳建設地。其次是天眼自身排水結構的設計,一位名為施小安的天眼工程師就曾提及,從遠處看上去像一面嚴實無縫隙巨型鏡面的天眼,其實是由4450塊小反射面拼接而成,在每塊反射面之間也留有導水的間隙。除此之外在反射鏡面本身還有著均勻分佈的導水孔,可以將積水逐漸匯入彙集到下面的窪地,藉助修建的洩洪水道匯入地下暗河和周邊地區。這就是中國天眼能抵禦強降雨的重要原因。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湯鍋?工程師透露排水系統,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

在2020年年初天眼結束除錯期透過驗收並正式投入到執行

歷經十三年的建設選址和長達二十二年的研究施工,中國天眼自2016年9月建成啟用後,便開始進入了數年的除錯期,在2020年年初正式透過國家驗收投入執行,其檢測的各項資料均達到或者超過預期,數項核心指標堪稱全球領先。屆時中國天眼將在引力波和星際分子等方向進行探測,並且國家天文臺不僅在國內組織科學家,還聯合國外天文學家參與天眼的探測過程中來,其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基礎物理學謀求進一步發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