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成語“一問三不知”究竟要如何解釋和理解呢?其中大有玄機

  • 由 快樂老叟說生活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22
簡介後人從荀寅的這一段自我反省的話中概括出了“一問三不知”,其原意就是對某件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瞭解,就亂說話,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究竟的幾個意思解釋

成語是我國傳統歷史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而且許多成語中,還大多是很經典的典故,或者是包含有很有意思的傳說故事。成語由於具有字數較少、用詞凝練、結構固定、寓意深刻等特點,所以為人們經常使用。那麼,成語“一問三不知”究竟要如何解釋和理解呢?俗話也說“一問三不知,神仙沒法治”又是啥意思呢?何為“三不知”?其實,這其中是大有玄機的。

成語“一問三不知”究竟要如何解釋和理解呢?其中大有玄機

成語“一問三不知”的意思,是指不論你怎麼問都是不知道,很糊塗或者是很無知。而這其中的“三不知”,具體來說,就是對事情的發生、過程和結尾這三樣都不知不曉。也就是說,不管你怎樣問,總是說“不知道”。常常用來比喻對實際情況瞭解太少,甚至根本不知道。關鍵是後來的引申意思,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引申後的“一問三不知”,講的是有的人是確實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有的人是明明知道一切,卻說不知道而假裝糊塗,其目的是故意隱瞞,明哲保身,藉以逃避應有的責任,也就是明知而不說。

成語“一問三不知”究竟要如何解釋和理解呢?其中大有玄機

“一問三不知”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這個故事講的是公元前468年,晉國率軍攻打鄭國,齊國派兵去援助鄭國,齊國的謀士荀寅提出的意見沒有被主將所採納,反被批評,這是他自我反省時說的一段話。荀寅所說的“三不知”是指“始、衷(同“中”)、終”這三個字,也就是整個事情的開始、中間發展過程和最終的結果。後人從荀寅的這一段自我反省的話中概括出了“一問三不知”,其原意就是對某件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瞭解,就亂說話,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成語“一問三不知”究竟要如何解釋和理解呢?其中大有玄機

成語“一問三不知”的典故,它的原始含義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和人生,都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尤其是對於職場來說,更是具有警示作用。它旨在告誡我們,無論做什麼工作,當準備向領導人彙報的時候,必須要對整個事情的開始、發展和結果,這三個方面都要了解清楚,考慮周到,才可以說出來。否則,如果當領導人追問的時候,對某個環節說不明白,或者一無所知,那就難怪要被領導人批評訓斥,甚至追責處分了。

成語“一問三不知”究竟要如何解釋和理解呢?其中大有玄機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變遷,“一問三不知”有了更加豐富的含義和玄機。比如當我們要形容一個人沒有知識,什麼都不懂,工作很不稱職的時候,就可以說,這個人是個“一問三不知的廢人”。再比如當我們要表示一個人揣著明白裝糊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故意不關心與己無關的事情時,也是可以用這個成語的。正如《紅樓夢》中的王熙鳳評論薛寶釵時說:“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其實,薛寶釵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即使她什麼都知道,但是她比較乖巧、世故和謹慎,故意不輕易隨便說話罷了。這大概就是俗語“一問三不知,神仙沒法治”和“始終不開口,神仙難下手”的最好解釋吧。

成語“一問三不知”究竟要如何解釋和理解呢?其中大有玄機

成語“一問三不知”究竟要如何解釋和理解呢?其中大有玄機

由此可見,做任何事情,要想做對做好,就不能“一問三不知”,而要對事情的開始、發展和結果都掌握清楚才行。同時,對於那些故意“一問三不知”的人,還是要適當提防一點為妙啊。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