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簡繁轉換易錯字梳理

  • 由 中國書法平臺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21
簡介“只”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也有“僅僅、只有”的意思,在這個意義上宋代以前多寫做“祇”“秖”“衹”

於繁體字有幾種

簡繁轉換易錯字梳理

當我們需要將一個字還原成繁體字時,就必須從整個句子或片語上進行分析判斷,才能確定其正確的繁體字形。在1986年公佈的《簡化字總表》中,有兩百個左右的簡體字是分別對應兩個或多個繁體字,這無疑造成簡繁轉換的難度。鑑於簡繁轉換的複雜性和各個字在轉換過程中存在的特殊性,筆者作了一些梳理,現將書法作品中簡繁轉換容易出的字分類列舉如下:

第一類:簡化字本就是一個具有獨特涵義的單字,它與繁體字是完全不同的字,漢字簡化時用它去代了筆畫複雜的字,這類字數量比較多。

首先,用一個簡化字替代兩個字。

(一)表:外表、儀表、表示、表親;

(二)錶:手錶、鐘錶。

(一)卜(bǔ):占卜、卜辭、前程未卜;

(二)蔔(bo):蘿蔔。

(一)醜:子醜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一)蟲(huī):長蟲;

(二)蟲(chónɡ):昆蟲、毛蟲

“蟲(huī)”為“虺”的本字,指毒蛇。《山海經·南山經》:“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腹蟲。”“腹蟲”即“蝮蛇”,不能寫做“腹蟲”。

(一)醜:子醜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一)澱:白洋淀、茶澱、荷花澱;

(二)澱:澱粉、沉澱、積澱。

“澱”指淺的湖泊,多用於地名;“澱”多指沉澱。

(一)鬥:車載斗量、煙鬥、北斗星、斗室;

(二)鬥:鬥智鬥勇、爭鬥、鬥雞、鬥牛。

“鬥”指盛酒器,如《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以祈黃耈”,也作為容量單位和星宿名。而“鬥”則多指打鬥和比賽,也可寫做“閗”“鬬”。

(一)豐:指草生長得茂盛,也可形容美好的容貌和姿態,如《詩經·鄭風·豐》“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用於丰采、丰姿、丰韻等;

(二)豐:“豐”有“富足”和“大”的意思,可以形容各種事物,如“豐富”“豐滿”“豐城”“豐收”。

(一)谷:山谷、進退維谷、姓;

(二)穀:五穀豐登、稻穀。

“谷”指山谷;“穀”本是莊稼和糧食的總稱,後引申出俸祿、養活、善、好的意思。如《詩經·陳風·大車》“穀則異室,死則同穴”,《左傳·成公四年》:“豈不穀是為?”。

(一)後:皇后、皇天后土、后稷、后羿、後黨;

(二)後:後面、落後、後代、後人

在古代“後”和“後”是兩個字,“君王”“君王的妻子”兩個意義都不寫做“後”。而“先後”“前後”的“後”,也很少寫做“後”。

(一)胡:胡琴、胡椒、胡鬧,姓;

(二)鬍:鬍鬚

(一)劃:划船、劃槳;

(二)劃:刻劃、劃分、計劃、劃。

在古代“劃”和“劃”是兩個字,“劃”指撥水前進;“劃”包含割開和籌劃兩個義項。表示割開、分開義時,不可寫做“劃”。

(一)幾:茶几、几案、窗明幾淨;

(二)幾:幾乎、幾個、所剩無幾。

(一)卷:卷次、卷宗、讀書破萬卷、試卷;

(二)捲:風捲殘雲、捲尺、捲煙、捲土重來。

(一)據:拮据;

(二)據:佔據、據點、根據、證據。

(一)克:克勤克儉、克服、克己復禮、千克;

(二)剋:攻剋、剋期、剋敵、剋復、剋食。

(一)困:困苦、圍困、困難、睏乏;

(二)睏:睏倦、睏覺。

(一)裡:鄰裡、鄉裡、公里、里弄;

(二)裡:表裡、裡面、城裡、這裡。

“裡”是形聲字,形符是“衣”,聲符是“裡”,表示衣服的裡層,引申為裡面、內部等義,如《左傳·僖公二年》“表裡山河”;“裡”在古代是一種居民組織,引申為街坊、家鄉、長度單位等,如江淹《別賦》:“離邦去裡。”

(一)簾:酒帘;

(二)簾:窗簾、門簾、垂簾聽政。

“簾”僅指酒家、茶館的幌子,如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簾”則泛指以竹、布等製成的遮蔽門窗的用具,如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一句中,“簾”不能寫做“簾”。

(一)蔑:蔑視;

(二)衊:汙衊、誣衊。

“蔑”指細小、輕微之意;“衊”指汙血之意。

(一)面:面孔、當面、表面、反面;

(二)麵:麵粉、麵條、麵包。

(一)闢(bì):復闢、闢除;

(二)闢(pì):開闢、精闢、闢謠、闢邪。

(一)樸:樸(pō)刀、姓(音piáo);

(二)樸:樸素、樸學、樸實、淳樸。

“樸”指未經加工成器的木材。

(一)僕:前僕後繼、仆地;

(二)僕:僕人、僕從、公僕。

“僕”指僕人、奴僕,引申為對自己的謙稱,司馬遷《報任安書》“僕非敢如是也”一句中,“僕”不能寫做“僕”。

(一)簽:簽字、簽訂、簽發、簽注;

(二)籤:書籤、牙籤、抽籤、浮籤。

“簽”與“籤”比較容易區分:“簽”用作動詞;“籤”用作名詞。

(一)曲:彎曲、曲折、戲曲、曲調;

(二)麯:麯酒、麯櫱。

(一)確:確犖;

(二)確:的確、確實、確證、確信、確守。

“確”作土地貧瘠解時,同“埆”,如左思《吳都賦》“庸可共世而論巨細,同年而議豐確乎”。在古代,“確”還有較量的意思,如《漢書·李廣傳》“數與虜確”。“確”指真實、堅定,也可寫做“塙”和“碻”。

(一)舍:宿舍、房舍、舍下、寒舍、館舍、雞舍、舍人、舍弟;

(二)捨:捨棄、施捨、取捨、捨得。

(一)術(zhú):蒼術、白朮、莪術;

(二)術(shù):技術、學術、數術、術語、戰術、武術。

指各類中草藥時,作“術”,不能寫做“術”。

(一)松:松樹、松明、松鼠、裴松之(人名);

(二)鬆:鬆散、蓬鬆、放鬆、輕鬆。

(一)塗:塗水(水名)、涂月(農曆十二月)、姓;

(二)塗:生靈塗炭、塗改、泥塗、糊塗。

(一)兇:吉凶、凶信、凶年;

(二)兇:兇惡、兇狠、兇頑、元兇。

在古代,“兇”和“兇”是兩個字。“兇”指不吉祥、莊稼收成不好,兇惡等意思;“兇”指恐懼而騷動、兇惡等意思。兩個字在“兇惡”的意義上可通用,其他的意義上均不相通。

(一)鹹:少長鹹集、咸池(日入之地)、鹹豐;

(二)鹹:鹹菜、鹹味。

(一)向:向前走、向來、姓;

(二)嚮:風嚮、人心嚮背、相嚮而行、嚮曉雨止。

(一)葉:葉韻;

(二)葉:樹葉、中葉、一葉扁舟、姓。

“葉” 音xié,表示和洽的意思時,不能寫做“葉韻”。

(一)餘:餘(代詞“我”)、姓;

(二)餘:業餘、多餘、餘黨、餘生、餘年。

“餘”與“餘”在古代漢語中是兩個字。“餘”為第一人稱代詞“我”,而“餘”表示多餘的和零數,也表示以後、以外,如胡曾《題周瑜將軍廟》:“庭際雨餘春草長。”

(一)鬱:濃鬱、馥郁、郁烈;

(二)鬱:蔥鬱、鬱結、鬱悶。

“鬱”表示香氣濃厚;“鬱”形容草木茂盛或憂愁集結於心。

(一)御:駕御、御賜、御用、御批;

(二)禦:抵禦、禦寒、禦敵。

“御”指駕馭、掌控、侍奉、進獻等,在上古時也有抵禦的意思,後寫做“禦”。“禦”多用於防禦、抗拒義,但在“侍奉”“進獻”“與皇帝有關的事務”等意義上,只能寫做“御”。

(一)雲:子曰詩云、人云亦云、歲雲暮矣;

(二)雲:雲彩、雲霧、煙雲供養。

在古代,“雲”是“說”和“如此、這樣”的意思,也作語氣詞,上述義項都不寫做“雲”。

(一)徵:遠徵、征伐、征程、徵和、征途、徵人;

(二)徵:徵兵、徵聘、象徵、特徵、徵求、徵稿、徵候、徵收、徵兆、徵召。

“徵”,另讀zhǐ,為五音之一,不可簡化作“徵”。

(一)制:節制、制度、控制、制止、學制、制誥;

(二)製:製造、煉製、製衣、製裁、製藝。

(一)致:致力、致敬、致謝、致函、致使、招致、大致、興致、景緻、別致;

(二)緻:細緻、工緻、緻密、精緻。

(一)築:擊築、築水(地名);

(二)築:建築、築造。

“築”為古代樂器名,《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擊築自為歌詩”一句中,“擊築”不能寫做“擊築”;而在表示“築牆”“修築”等義時,也不能寫做“築”。

其次,用一個簡化字替代多個字:

(一)幹:干戈、干涉、若干、干支、幹謁、干犯、江干;

(二)乾:乾燥、乾淨、乾杯、乾著急;

(三)幹:幹部、幹吏、箭幹、骨幹;

(四)榦:枝榦。

古代“幹”“乾”“幹”是完全不同的三個字,各不相通。在古書中,“乾濕”的“乾”,“樹幹”的“幹”,都不寫做“幹”。“幹”和“榦”在“樹榦”的意義上通用,但“才幹”的“幹”,一般不寫做“榦”。

(一)臺:三臺、天台(山名)、兄臺、臺鑒、姓;

(二)臺:亭臺樓閣、舞臺、燈臺、窗臺、一臺戲;

(三)檯:寫字檯、梳妝檯;

(四)颱:颱風。

“臺”有兩讀,讀yí時有“我”“何”“愉快”等意義,如《尚書·說命上》:“朝夕納誨,以輔臺德。”讀tái時是星宿名,也當作敬辭使用,如稱呼對方為“兄臺”,寫信時“某某臺鑒”等,“臺”用作以上義項時均不能寫做其他形體。

(一)系:系統、派系、直系、體系、世系;

(二)係:關係、幹係、確係、聯係;

(三)繫:繫馬、繫結、維繫。

“系”“係”“繫”三字在“拴綁”和“連線”的意義上可通用。但“世系”“系統”的意義上寫做“系”,不寫做“係”和“繫”;在“關聯”的意義上寫做“係”和“繫”,不寫做“系”。“係”在古白話中還可用作“是”,如“……實係此人”。

(一)於:於飛、于思(sāi)、於役、於歸、於闐、單於、姓;

(二)於:問道於盲、青出於藍、見笑於大方之家、勇於、善於、姓。

“於”和“於”為同義詞,《詩經》《尚書》《周易》多作“於”,其他書多作“於”。有些書(如《左傳》)“於”“於”並用。“於”常用於地名之前,其餘寫做“於”。當動詞詞頭作“於”,嘆詞作“於”,則不相混。動詞詞頭如《詩經·周南·葛覃》“黃鳥於飛”,嘆詞如“於乎(wūhū)”、“於戲(wūhū)”(同“嗚呼”)。

(一)只:(句末語氣詞)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二)隻:一隻、船隻、形單影隻、隻身、隻言片語;

(三)祇:祇林、祇陀、祇宮、祇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古代,“只”和“隻”是兩個字,“隻”是量詞,不能寫做“只”;“只”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也有“僅僅、只有”的意思,在這個意義上宋代以前多寫做“祇”“秖”“衹”。

第二類:用一個簡化字代替本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繁體字:

(一)沖:沖茶、沖喜、沖人(指幼童)、韶山沖;

(二)衝:衝動、沖擊、要衝、衝風(指暴風)、衝鋒陷陣。

“沖”表示向上衝、空虛、謙虛等意思,故《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老子》“大盈若沖”,《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謙沖節儉”等句中,“衝”的繁體字均寫做“沖”。“衝”本義為交通要道,後延伸出“衝擊”等義,如《漢書·酈食其傳》“陳留,天下之衝”,屈原《九歌》“衝風至兮水揚波”等句中,“衝”的繁體字均寫做“衝”。

(一)發:發達、出發、發配、發奮、啟發、揮發;

(二)髮:頭髮、毫髮、結髮、髮妻。

“發”與“髮”較易區分,“髮”是頭髮的意思,而“發”指發射、發放、出發、開掘等義。

(一)復:往復、復闢、復旦、復習;

(二)複:重複、繁複、複雜。

“複”本指夾衣,也表示“重複”的意義;“復”表示回來、恢復、回答、報復、免除賦稅徭役等義。“複”表示“重複”義時也可寫做“復”,但“復”表示回來、回答、報復等義時,不可寫做“複”。如屈原《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復”,《史記·高祖本紀》“沛幸得復”等句中,“復”的繁體只能寫做“復”。

(一)獲:捕獲、獲得、獵獲、獲獎、獲勝;

(二)穫:收穫。

捕獲人或鳥獸寫做“獲”;獲得農產品寫做“穫”。有時表示“農業收成”也寫做“獲”,但表示“捕獲”義不可寫做“穫”。

(一)盡:盡力、前功盡棄、盡善盡美、窮盡;

(二)儘:儘管、儘快。

“盡”表示完全、全部、儘量、達到頂點的意思,如孟郊《投所知》:“盡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儘”表示任憑的意思,不可寫做“盡”。

(一)歷:歷史、來歷、歷險、歷代;

(二)曆:日曆、曆法。

(一)纖(xiān):纖細、纖塵、纖巧、纖弱、纖維;

(二)縴(qiàn):縴夫、縴繩、縴手。

“纖”由音義俱不相同的“纖”和“縴”簡化而來,故由簡轉繁時要予以區分。

(一)壇:天壇、祭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

(二)罎:酒罎、罎子。

“壇”指土築的高臺;“罎”指罈子,還可寫做“墰”“壜”“罈”。

(一)須:必須、須知、須臾;

(二)鬚:鬍鬚、鬚眉、鬚鯨、鬚髮。

“須”本來就有鬍鬚的意思,如《史記·高祖本紀》“美須髯”,後用“鬚”來承擔和鬍鬚有關的義項。而在等待、必須、需要、須臾等意義上,均不可寫做“鬚”。

(一)臓:心臟、內臟;

(二)髒:髒話、骯髒。

鍾:

(一)鐘:時鐘、鐘錶、鐘點;

(二)鍾:鍾意、鍾情、鍾愛、姓。

此外,還要特別注意姓氏的簡化對應,如範、姜、種、嶽、於等姓氏,是沒有繁體字的。“蘇”姓的繁體字是“蘇”,又要與“囌”(嚕囌)字相區別。“蘇”用作“蘇醒”義時,亦可寫做“甦醒”,但不能反過來將“蘇東坡”寫做“甦東坡”。“萬”在複姓“万俟”(音mòqí)中,並無對應的繁體字,但作姓氏wàn時,它的繁體字是“萬”。

在書法創作時,我們對於簡繁轉換應該慎重,尤其對常用到的干支紀年、姓氏等更要注意,這是常識,也是書家必備的素質。如“己丑”不能寫做“己醜”,“一國兩制”不能寫做“一國兩製”。對於詩文名篇中的易錯字,簡繁轉換一定要了然於心,否則就要鬧笑話。如劉禹錫《陋室銘》,至“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有人將“孔子云”寫做“孔子雲”。蘇軾《赤壁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有人將“鬥牛”寫做“鬥牛”,“鬥”與“牛”都為星宿名,與西方的“鬥牛”活動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