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令龍讀書,中醫的司外揣內和見微知著、以常衡變》(中醫學04)

  • 由 曾令龍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11
簡介以常衡變,是指在認識正常的基礎上,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太過、不及的異常變化,從而認識疾病的本質

揆度是什麼意思

司外揣內,是指透過觀察事物的外在表象,以揣測分析其內在狀況和變化的一種思維方式。

也有人叫它“從外知內”或者是“從表知裡”。

在中醫學上,外,指疾病表現於外的症狀、體徵;內,指臟腑等內在的病理本質。意思是指透過外部的病理現象,來推測內臟的病理變化。

人體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臟腑與體表是內外相應的。內在的臟腑功能失調,在外部體表就會反映出來。《靈樞·本髒》言:“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

說明臟腑與體表是內外相應的,觀察外部的表現,可以測知內臟的變化,從而瞭解內臟所發生的疾病,認識了內在的病理本質,便可以解釋顯現於外的證候。

見微知著,最早出自《醫學心語·醫中百誤歌》。微,指微小、區域性的變化;著,指明顯的、整體的情況。見微知著就是透過觀察機體某些區域性的、微小的變化,就可以推測出已經或即將出現的嚴重疾病。

《令龍讀書,中醫的司外揣內和見微知著、以常衡變》(中醫學04)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體內的每一個臟腑都和體表、官竅等相互聯絡。心有病,它可以反映到舌頭上面來;肝有病,可以反映到眼睛上面來;例如,有的孩子感冒的時候兩個胳膊發冷,不打噴嚏、不流清鼻涕。但是他只要胳膊一感覺到冷就是快要感冒了。再比如,有的孩子感冒前,鼻子會發黃。根據這些不同的症狀可以判斷疾病的發生,這就是中醫學上典型的見微知著。

20世紀80年代,我國山東大學生物系張穎清教授在研究了大量的生物現象和生物事實的基礎上,創立了全息學說。它是指一個事物包含另一個事物的全部資訊,或者說區域性包含整體的全部資訊。中醫的很多診法都有這個特點,為什麼一個舌頭能夠看出全身的疾病,一個眼睛能夠觀察出全身的表現,脈搏為什麼能夠診斷全身的疾病,中醫診法上這種見微知著的原理可以說與生物全息的原理是相通的。

以常衡變。常,是指健康的生理狀態;變,指異常的病理狀態。以常衡變,是指在認識正常的基礎上,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太過、不及的異常變化,從而認識疾病的本質。

以常衡變最早出現在《素問·玉機真髒論》,“五色脈變,揆度奇恆。”恆,是指正常、常規;奇,異常、變動;揆度,就是揣測、推測、估量。透過從正常中發現異常,在對比中找出差別,進而認識疾病的本質。中醫透過望色、聞聲、切脈等來診斷病變,都含有這方面的道理。

《令龍讀書,中醫的司外揣內和見微知著、以常衡變》(中醫學04)

西醫診病,需要量體溫、血壓及驗血,有一個精確的數量,可是中醫沒有,很多都是透過比較而得的。

這個比較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衡量,一個用大家普遍認為的“常”作為尺子來衡量,第二個是用個人之“常”,相對之“常”來衡量。這個往往更加重要。

比如,很多中國人的膚色就是以黃色為主的,微微透著一些紅色,如果一個人的膚色比較偏白或者偏黃,這個時候就要考慮他的身體是否有異常,也就符合第一個的含義。

如果一個人從小臉色就白,突然間面色發黃,這就說明他的身體可能出現了異常情況,這就是剛才說的第二種。

以常衡變,需要對常有一個準確的把握,要想準確的把握住這個“常”,就要把各種因素都考慮進去。比如要考慮到他的年齡、職業,甚至連同他生活的周圍環境也都要考慮進去。

《令龍讀書,中醫的司外揣內和見微知著、以常衡變》(中醫學04)

而這種考慮是相對的,不能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比如說黃種人,黃到什麼程度算是正常的,超過了一點或者減少一點都不行嗎?並非如此,都是相對的。

現在推行健康檔案,就非常的有意義,每個人的相對之“常”都體現在裡面了,包括體溫、血壓、脈搏等,也許以後再加上面色、舌象、脈象等中醫的內容,這樣就更可以準確把握身體的細微變化,做到提前預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