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別擔心,他可能在嚇唬你

  • 由 劉潤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05
簡介也意味著,你選擇加入行業巨頭所在的行業,他選擇和你合作,才是對你們雙方最有利的局面

嚇還能讀什麼

(本文首發於“劉潤”公號,訂閱“劉潤”公號,和190萬讀者一起洞察商業本質)

作為一名商業顧問,有時候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潤總,我覺得這個行業不錯,很想加入,但是行業巨頭說,一旦我進去,就要“滅了我”,我該怎麼辦?

不加入,沒錢賺。加入,可能意味著血本無歸,這道題不容易解。

我說,你先別擔心,因為他有可能在嚇唬你。

為什麼?

1

1

在回答這個為什麼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動態博弈(dynamic game)和納什均衡。

什麼是動態博弈?

而且後面行動的人,可以觀察到先行動的人的選擇,然後再根據觀察做出相應的選擇。

並且博弈是多階段的。

比如,消費者和商家討價還價

、比如,企業之間的價格戰,比如,下棋等等。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場博弈中,參加博弈的人,他們的行動是有先後順序的。

有可能會兩敗俱傷。

博弈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

最好的結果是形成一種均衡的局面,在這種局面裡,誰單方面改變策略,誰就會損失。

你要進入這個行業,也就意味著,你要和行業巨頭進行博弈。對你們來說,最好的結果是找到一種好的納什均衡。

那我們怎麼知道,是不是存在一種好的均衡,怎麼找到這個均衡。

這其實就是納什均衡。

用逆推法,透過逆推法找到各自的最優策略,求解納什均衡。

所以,這裡又涉及到一個逆推法的概念。

2

以前解數學題的時候,老師會說,這道題我們要用逆推法來解。

比如,有一道題是這樣的,有一種植物,發芽後每天長高一倍,第16天的時候,已經長到16釐米,求長到4釐米的時候,是哪一天?

怎麼用逆推法解這道題?

首先,第16天,它已經長到了16釐米,而且每天長高一倍。

所以,第15天,就是:

16

÷2

=8(釐米)

第14天,就是:

8÷2=4(釐米)

所以長到4釐米的時候,是第14天。

2

那什麼是逆推法呢?

從最後一個決策點往回推,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走,這麼走,是不是我的最優選擇,最終找到博弈的均衡結果。

比如,我們開頭說的問題。

你看到某個行業發展前景很好,想要加入。

所以,逆推法其實就是從問題或結果出發,一步一步倒著推理,逐步靠攏已知條件,直到問題的解決。

所以他就嚇唬你,你給我等著,你要敢進來,我馬上就降價。以我們的體量,降價最多損失一點利潤。

但是你不一樣,你不僅沒得賺,還要賠錢,所以我奉勸你趕緊收手,不要進來了。

你一聽著急了,“兩軍交戰,必定傷亡慘重”,而且以你的實力確實“打”不過行業巨頭。他一旦發動“戰鬥”,你必輸無疑。

怎麼用逆推法求解動態博弈均衡。

這時候,按常規的思路,你可能就認輸了,打不過我就跑,我退出總行了吧。你覺得如果不進入他的行業,只是賺不到錢,但進去後,他如果發動“戰鬥”,那你就有可能血本無歸。

識時務者為俊傑,還是算了吧。

但行業巨頭聽到這個訊息很鬱悶。因為你一旦加入,就意味著他多了一個競爭對手,那他賺的錢就沒以前多了。

我建議你,先不要被他的話給嚇跑了,很有可能他只是在嚇唬你。

你在做決定前,可以先用逆推法推算一遍。

在這次博弈中,你是先行動的那個人。所以你要看,你每次採取行動後,行業巨頭會有怎樣的行動。

作為先發起行動的人,你有兩種選擇策略。

第一種,選擇不進入行業巨頭所在的行業,那他就保持現狀。遊戲結束。

第二種,你選擇加入他所在的行業。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我們再來看,在你們的博弈中,有沒有一種均衡的結果。

就是,你們最終達到一個局面,在這個局面,誰都沒法透過單獨改變策略,找到一個對自己更有利的局面。

別擔心,他可能在嚇唬你

我們可以用上面的圖片表示你們博弈的過程。假設你是圖中的B,行業巨頭是A。

所以你到底選擇進還是退?

因為在這個局面裡,你還可以透過改變策略,找到一個對自己更有利的局面。

這時候,他就會有兩種選擇,選擇戰鬥,或者選擇合作。

這是一個均衡的結果,但它是一個壞的均衡。

第一種情況,你選擇不加入,那麼他賺3,你賺0。這顯然不是一個均衡的結果。

這是對雙方最有利的局面,在這個局面,你們都沒法透過改變策略,找到對自己更有利的局面了。

也意味著,你選擇加入行業巨頭所在的行業,他選擇和你合作,才是對你們雙方最有利的局面。

第二種,你選擇加入,他選擇戰鬥。這樣他是-1,你也是-1。

第三種,你選擇加入,他選擇合作。這樣他是1,你也是1。

所以在一次博弈中,對方在嚇唬你的時候,其實非常害怕你無視他的嚇唬。

在這個例子裡,我們就透過逆推法找到了一個均衡的結果。

你發現了嗎?在這個博弈中,你的對手其實就兩種選擇。

在這個局面裡,你說我認命了,他說,我也認命了。誰都無法透過單方面改變策略,然後尋求一個對自己更好的局面。

3

3

這樣的博弈,在商業世界中也有很多。

戰鬥,兩敗俱傷。

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軟體,非常受人歡迎。

Snapchat是2011年才被開發出來的一款社交軟體,這款軟體有個特點,在聊天過程中,使用者傳送的圖片和文字,過段時間就會自動消失。

很有趣吧,所以這款社交軟體推出後,在美國年輕人中特別受歡迎。

但對Facebook來說,這可不是個好訊息。

合作,雙贏。

Facebook想出價30億美元收購Snapchat。告訴對方,你趕快簽字,如果不籤就不要怪我。

這時候Facebook已經是公認的行業巨頭,而Snapchat只有6名員工,完全就不在一個量級。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對Snapchat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接受30億美元,然後賣掉自己。

否則就是以卵擊石。

除非你的對手是瘋子,否則最後他會放棄“攻打”你,你們最終會形成一種新的平衡。

Snapchat創始人斯皮格爾是怎麼做的?

比如,Facebook收購Snapchat的例子。

在談判失敗後,Facebook確實開始了一系列打擊動作,甚至拿出了殺手鐧Instagram。

作為

Snapchat

的競品,Instagram

功能和Snapchat差不多。

但是,運行了一段時間,Facebook發現Instagram沒法取代Snapchat。

花了很多精力想要打敗對方,但他發現,打敗對方要比和平共處損失得更多。

Facebook就對Snapchat說,我們來談談收購的事情,你想要多少錢,出個價吧。

而Snapchat呢,在拒絕收購3年後,估值漲到150億,2017年,Snap以24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Facebook和Snapchat其實就是

透過博弈,最終達到了一種局面,在這個局面裡,Snapchat和Facebook都找不到一個更優策略,讓自己達到更有利的局面。

但是,看完前面的例子,你就會明白,這對Snapchat來說,並不是一個最好的局面。

如果,在一次博弈中,對方跟你說,你最好別這麼做,否則我就滅了你。

他拒絕了Facebook30億美元的收購邀約。訊息出來後,斯皮格爾被很多人罵狂妄自大,說他遲早會被Facebook打敗。

如果你被嚇唬住了,剛好就中了對方的圈套。

這時候,我建議你,先深吸一口氣,冷靜一下。

試試用逆推法,看在你們的博弈中,有沒有存在一種均衡。一種好的均衡。

所以,Facebook只好停下來,放棄“戰鬥”。

如果存在一種這樣的穩定結果,對方一定會放棄“攻打”你,除非他是瘋子。

最後的話

當對方嚇唬你時,最怕的,就是你不怕被嚇唬。

別擔心,他可能在嚇唬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