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樣的的愛情,世上真的有嗎?

  • 由 詩詞論古今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04
簡介更何況像盧照鄰這樣的才子詩人,感情豐富、情思敏銳,他理想中的愛情可超越生死,讓人連神仙的生活也不羨慕了

竟古意是什麼意思

文/喬平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這句蕩氣迴腸、氣勢鏗鏘的愛情宣言,被世人無數次引用,作為對理想愛情的期盼和祈願,打動了不知多少痴男怨女的心。

現如今,“池上鴛鴦鳥”、“水中比目魚”,也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戀人或夫婦形影相隨,深情眷戀的纏綿美麗。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盧照鄰的《長安古意》,意思是: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願做凡人不羨慕神仙。

你是不是覺得,放出如此愛情宣言的人,一定是個情聖吧?他一生的感情生活,也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吧?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他雖然有過愛情,但並沒有長相廝守。駱賓王還專門寫過一首叫做《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的長詩,痛斥盧照鄰的薄情。

那麼,那個寫下“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的愛情宣言後,盧照鄰一生經歷了什麼?他的感情生活後來怎樣了呢?

01

哪個少年不曾對愛情抱有浪漫的想象?盧照鄰當然也有

盧照鄰在京城長安期間,盛唐的氣象使這位年輕的詩人和官人完全投入了繁華和生活,這在他的《長安古意》裡便可知一二。從這首詩除了領略詩人澎湃的才氣與熱愛生活的激情外,

單就那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不就赤裸裸地表達了一個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嗎?

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樣的的愛情,世上真的有嗎?

是的,如果能和你相愛,即使令我此刻死去,我也欣然接受;只要有你的愛,就是世間最好的風日,神仙的生活我也不會羨慕半分。

這是不是跟我們每個人的少年和青春時代很像?那個時候,人生風雨無多,即使有愁,也是輕如煙柳的少年愁,不會有刻骨銘心、深入骨髓的痛,所以對人生還抱有美好的想象,自然也少不了對愛情極盡浪漫的期許。

更何況像盧照鄰這樣的才子詩人,感情豐富、情思敏銳,他理想中的愛情可超越生死,讓人連神仙的生活也不羨慕了。可是,這樣的愛情,世界上真的有嗎?即使有,能得到圓滿的結局嗎?

02

一個對愛情充滿浪漫期許的人,一旦真的愛了,是甜暈對方的,比如郭氏

盧照鄰在益州(現成都)新都當縣尉期間,雖然對官職不甚滿意,但他除了寄情山水,還得到了友情和愛情的滋養。

他遇到了同為初唐四傑的王勃,有共同志趣的靈魂,總會有玄妙的引力讓他們相聚。他和他的知己才子們縱論詩文,暢談際遇,把酒臨風,悠然心會。

友情是悽清境遇裡的溫暖安慰,而不期而至的愛情,更是靈魂裡突如其來的一道閃光,可以喚醒沉睡的激情,可以化解心靈的冰凍,可以讓靈魂甦醒、飛揚。

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樣的的愛情,世上真的有嗎?

在這裡,盧照鄰和郭氏如何相遇,如何相愛,如何難受難分?郭氏到底有多美?是千篇一律的俗美,還是清新如露珠般脫俗?這些,盧照鄰沒有寫在詩裡,我們不得而知,所有的細節,只能依靠想象了。

但是,不論她美或不美,在盧照鄰的眼裡,她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她是否也有一顆詩意的靈魂,否則怎會愛上並不顯貴的他,而且還愛得如此之深,如此驚世駭俗、義無反顧?在那個禮教甚嚴的朝代,作為一個女子,她竟然為了愛情不顧一切,未婚懷了他的孩子。

我想,他們一定有過一段歲月靜好的甜蜜吧,卿卿我我,花前月下,是每一場愛情的必備戲碼,雖然概括起來不過區區幾個字,但身處其中的人,一定會覺得那些時刻心如浪濤,一瞬千年。

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樣的的愛情,世上真的有嗎?

然而,這一切都定格在了盧照鄰要去長安參加“典選”之時。盧照鄰暫別蜀地,與郭氏有過怎樣的海誓山盟,並也沒有記載。我們只知道他們愛情的結晶夭折了,她一直在等,而他一去杳然。

可以想象郭氏是怎樣度過一個又一個難捱的清晨和黃昏的。她也許捎過信給他,也許向無數人詢問,可就是找不到他。她偶然的機緣,找到了盧照鄰的好友駱賓王,不顧女兒家的羞澀,將自己與盧照鄰的故事和盤托出。

駱賓王聞聽此事,一副俠骨柔腸被深深觸動,馬上寫了一首長詩《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大概意思是說,盧照鄰你不能這樣喜新厭舊沒良心,痛斥好友不該如此薄情對待郭氏。但是盧照鄰對此沒有任何迴應,連隻字半語的辯解也不曾有。

郭氏和駱賓王一定認為盧照鄰是一個薄情寡義、始亂終棄的人了,因為他們不知道,除了這個原因,還有什麼事情能阻止盧照鄰的歸來?

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樣的的愛情,世上真的有嗎?

03

每個人的愛情,都擺脫不了命運的纏繞,盧照鄰尤其是

去了長安的盧照鄰究竟遇到了什麼事情?讓我們回到那個久遠的時代,一一細數這個詩人的苦難歷程:

原來,盧照鄰到達長安參加“典選”以失敗告終,仕途遇阻,偏偏禍不單行,此時家中又生變故——盧照鄰的父親去世了。他在太白山下為父親守喪。然而,儘管如此,命運還是不肯對這個才子展露哪怕一絲絲仁慈的微笑,本當壯年的盧照鄰,卻突然得了一種怪病,當時人稱“風疾”,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風溼病,這種病發作起來相當厲害,疼痛劇烈,隨著病情進展,病者手腳痙攣,進而喪失行動能力。

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樣的的愛情,世上真的有嗎?

盧照鄰後來在《釋疾文·序》中寫自己得病後,只能在地上爬行,“寸步千里,咫尺山河”,他在《五悲·悲窮通》中則更加詳細地描述了自己病後的慘狀:“形枯槁以崎嶬,足聊蜷以緇釐……骸骨半死,血氣中絕,四支萎墮,五官欹缺……”此時的詩人,已然失去了往日的風采,四肢萎縮,五官變形,眼睛混濁,生命之火漸趨微弱。

這樣的盧照鄰,連走一步路都異常艱難,他還怎麼能去遙遠的蜀地赴約見自己的心上人?他怎麼能讓她看到他現在不堪的病容?他怎麼忍心讓她為他心痛卻無能為力?更重要的是,就算她不離不棄,願意照顧他終生,但他怎能因為自己的私心而害她受一輩子苦?他的本意,是不想把自己的苦痛分給她一半。

病後的盧照鄰,經濟狀況也一日不如一日,買不起上等的硃砂來配製藥方,他就用普通的硃砂來代替,結果由於副作用大,反而使病情加重。無奈之下,一向心氣極高的盧照鄰開始向朋友們求助,那些朋友們也都非常講義氣,慷慨相助,給他送藥送錢。

四十一歲那年,盧照鄰的病情進一步惡化,他來到長安,經人介紹認識了著名藥王孫思邈。然而藥王的醫術再高超,也無回天之力。生命的最後階段,盧照鄰來到具茨山,請人為自己修好了墓穴。他常常安靜地躺在墓穴裡,此時的詩人大約已看透生死,所以能夠平靜坦然地接受死神的擁抱,或者,他竟也是期待死亡的降臨吧?對於一個被痛苦浸透的生命,活著比死去更加需要巨大的勇氣。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他拖著殘疾的身軀,用勉強還能活動的一隻手,還在寫詩。在一首詩中,他寫道:

忽憶揚州揚子津,遙思蜀道蜀橋人。

鴛鴦渚兮羅綺月,茱萸灣兮楊柳春。

這裡的“蜀道蜀橋人”,除了郭氏女子,還能有誰?她是他唯一的愛人,永遠的愛人。

雖然遠隔天涯,雖然她因為誤解而恨他,但心底裡,那些愛還好好的,像水晶一樣地安放著,愛情是這個清冷塵世留給他的唯一一抹暖色。

最後,他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再撐下去了,就連心裡珍藏的愛情的力量也不能挽留他,他累了,於是寫下最後的文字《釋疾文》,把自己投放到清澈柔波的穎水裡。具茨埋才骨,潁水葬詩魂,這位命運多舛的才子,終於得到了安息。

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樣的的愛情,世上真的有嗎?

盧照鄰,雖然腦洞大開描繪了浪漫愛情的美好宏圖,大筆一揮寫下了千古名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也曾擁有過“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的愛情故事,但是,終究還是落得個“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道是無情卻有情”,如果不能做愛人天空中的太陽,那就做遠遠的一輪月亮,在看不見的暗夜,為愛人灑下一片月光,也是另外一種浪漫。

世間有一種愛叫作放手,萬不得已也好,有意而為也罷,在無能為力繼續駕馭愛情的時候,也許,放棄就是最好的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