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 由 通吃幫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03
簡介這筍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原生態食材,對於吉克達達這樣的採筍人來說,卻是生活的希望

絡筍是什麼筍做的

說到採筍,文藝女青年也許會想象自己一襲素衣,右手捏著小鋤頭,左手提著竹籃,狀若黛玉葬花,一鋤三嘆,感慨春華秋實。

文藝男青年則可能幻想自己一身短打,手握長劍,衝進青翠竹林左揮右刺,頃刻間竹筍堆積如山。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我腦海裡出現的是《舌尖上的中國2》第三集老包挖冬筍的畫面,一鋤下去,能聽到冬筍的脆響,然後就是各種花式吃筍……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9月初,我們從成都出發,去峨眉山體驗了一次讓人感慨萬分的採筍活動。

參加此次活動,全因自封龍鬚筍女王的曹芯夢無意當中提起。

我們中午分別從成都出發,下午陸續到達峨眉半山七里坪後,全部換成越野車,左拐向山上開去。

山陡路窄,車速非常緩慢,一個多小時後,到達公路盡頭。今年秋老虎肆虐,進入九月仍是高溫悶熱天氣,但身處這海拔兩千多米的高山,四周全是青翠的竹林,空氣清涼,甚至微有寒意。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被巔簸得頭昏目眩的我們還沒來得及抒情,就看到了這樣一幕。公路上停著一輛收筍的貨車,幾個中年婦女把裝鮮筍的編織袋往秤上搬,稱重後再往車上抬。袋子有半人高,一袋有上百斤,搬上車很費力。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收筍人名叫阿織木沙,彝族人,稱完筍後,他把工錢發給採筍人,她們用塑膠袋把紙幣裹了一層又一層,再貼身放好。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竹林是阿織木沙向當地林業局承包的,每斤鮮筍,採筍人可得1。5元的工錢,不同的山頭有不同的承包人,他們在產筍季僱人來採。採筍人一大早上山,下午回來,一天可以掙三四百塊,收入不算低,可艱辛程度卻非常人能忍受。公路邊上的一小塊緩坡就是他們的臨時住所——幾根竹竿撐成拱形、搭上塑膠布做成的簡易窩棚。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幾個彝族婦女不會說漢語,阿織木沙充當翻譯,她們來自美姑縣,每年八月才過來採筍。採筍非常辛苦,一身汗一身泥,當地少有人願意幹,遠道而來的也以中老年人為主。採筍高峰期,每天幾百人就在這高山上風餐露宿、早出晚歸。阿織木沙告訴我們,今年是產筍的“小年”,每天最多能收一萬斤鮮筍,而去年這時每天要收三四萬斤。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那群婦女當中還有一個揹著嬰兒,嬰兒開始啼哭,她連忙放在身前餵奶安撫。她叫甘鐵作石,和丈夫吉克達達一同到這裡採筍。吉克達達能用漢語和我們交流,他說自己已經52歲了,沒念過書,以前摔跤摔斷了腿,現在靠上山採藥採筍生活。他和妻子都是再婚,他有四個子女,甘鐵作石有五個子女,重新組合家庭後,為了彼此有個牽盼,又生了一個……聽完他的故事,大家心裡五味雜陳,紛紛表示回去以後要想辦法幫助他們。憨厚的吉克達達有點不知所措,拿出廉價香菸散給大家,一個勁兒地讓大家去他老家做客,他一定殺牛宰羊招待。大家有些錯愕,阿織木沙趕緊解釋,這是彝族人的風俗,再困難也要以這種規格接待客人。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大家唏噓人生不易,吉克達達倒很樂觀,他平靜地說著,好像是在訴說旁人的故事,日子再艱難,還是要過下去。他去公路邊的竹林砍下一捆竹子,幫我們搭棚放物料,又讓同鄉去林子裡找幹樹枝,幫著生火做飯。大家沒有野外露營經驗,三個多小時才把火鍋底料燒開,就著夾生米飯勉強吃個半飽。吃完飯,已經是半夜,那些採筍人早就睡覺了,次日一大早,他們就得上山採筍。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經歷了半天的舟車勞頓,搭帳篷做飯又折騰到半夜,多數人卻睡不著,手機沒有訊號,山上黑燈瞎火,一群人只有吹著冷風,望著星空發呆。凌晨一點過,道道閃電劃亮夜空,大雨傾盆。外面下大雨,帳篷裡下小雨,多數人徹夜未眠。這只是我們短暫的體驗之旅,但對達達一家三口和眾多采筍人來說,卻是日常。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次日六點過,當我們從露營地來到窩棚時,達達一家和那幾個同鄉已經圍在一起吃飯了,飯是用燒水壺燜出來的,山上沒有蔬菜,鮮筍和老家帶來的臘肉就是下飯菜。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匆匆吃完,她們收拾好裝筍的編織袋,帶上中午的乾糧就出發了。達達說他們已經習慣爬山鑽林,我們是跟不上的,他們兩口子願意給我們當嚮導,帶大家到旁邊山上體驗採筍,就當休息一天。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大家穿好雨衣,跟著他們向山上開拔。達達說,雨水多,筍子長勢才好,山上本沒有路,採筍的人走多了,就踩出一條泥濘小路。山陡林密,霧氣重,一些照不到陽光的小樹已枯朽倒伏,周遭滿是朽木腐葉的味兒。我開始還手端相機拍照,走了十多米,鞋子就糊滿了稀泥。一步三滑,步履艱難,只好收起相機,手腳並用。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這裡是峨眉後山,歸眉山市洪雅縣管轄,滿山遍野都是大拇指粗細的竹子,這種竹子叫冷箭竹,廣泛分佈在四川的邛崍、都江堰、臥龍、寶興、天全、峨眉山、馬邊、峨邊一帶。冷箭竹是大熊貓的食糧,外形和斑竹相近,只是每根竹子下部的竹節處有一圈尖刺,很容易被它刺傷手和掛破衣服。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爬上一處七八十度的陡坡後,已經快十一點了,大家手扶雙膝喘氣,揹著孩子的甘鐵作石在竹林裡穿梭採筍。嫩竹筍細長脆嫩,根部有手指粗細,用手輕輕一掰就齊根折斷。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他們把採筍叫做打筍子,掰到十來根後,再停下來“打”去筍殼,然後裝在背上的紡織袋裡。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吉克達達和甘鐵作石的動作極為熟練,用刀片順著筍尖往根部一削,露出三分之一的筍肉,再用手指挽住筍尖往下繞兩三圈,一根鮮嫩微黃的筍子就剝出來了。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大家學著做,也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這片竹林前幾天已經被採過一遍,筍子很少,為照顧我們又耽擱了不少時間,因此他們兩人一個多小時只採了十來斤筍。達達腿腳不便,所以一般是甘鐵作石鑽林掰筍,他跟在後面打筍。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我們在一個平緩的山坡上拍照作秀時,他們的同伴從另一個山頭繞過來了,每個人已經採了好幾十斤筍。夠一定分量後,她們會用紡織袋把筍裝好放在林子裡,下午時分,再沿途回去背到山下公路邊。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打去外殼的鮮筍必須當天運回廠裡,儘快加工處理,否則會變老變色。在這樣陡峭溼滑的泥濘路上,我們空手走路都打滑摔跤,而吉克達達說他在這樣的路上要背一百多斤的筍子,而他妻子除了背上一百多斤的重量,身前還要抱著孩子。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竹筍是大自然的饋贈,但它從山裡到城裡非常不易。這筍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原生態食材,對於吉克達達這樣的採筍人來說,卻是生活的希望。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龍鬚筍是如何製成的

從山上體驗採筍後,我們又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位於峨眉山市城郊的沐之源食品廠,參觀龍鬚筍的加工過程。

曹遠根是沐之源的創始人,是曹芯夢和曹俊的父親,他負責生產,曹芯夢管營銷,曹俊專門收筍。曹遠根1969年生在沐川鄉下,小時候家境貧窮,20歲到24歲那幾年,父母和爺爺相繼去世,那時他剛結婚生下女兒曹芯夢,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開始收售筍、茶等土特產養活一家人。2000年後,他帶著兒女來到峨眉山,從小作坊做起,慢慢發展為食品加工廠。“我的生活軌跡是因龍鬚筍而改變的,我希望它也能幫更多山裡人改變生活現狀。”這是曹遠根樸實的想法。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龍鬚筍是一種加工筍,有人又叫它刷把筍,曹遠根說,以前當地人都是直接用煤炭將筍烘乾儲存,最早開發龍鬚筍的是龍森園火鍋的周建軍,後來有人開始加工製作出售,而他算是規模最大的。他告訴我們,冷箭竹生長在海拔兩千米左右的高山上,又叫冷筍,細長脆嫩,是製作龍鬚筍的最佳原料。冷箭竹每80年要開一次花,然後枯萎死亡,掉在地上的籽經過七八年長出新的竹林後,方可重新採筍。這幾年峨邊、馬邊都處於封山養息期,那邊的筍是每年三月採,因此又叫“三月筍”,峨眉山一帶的筍每年八月採,因此又叫“八月筍”。

曹遠根帶我們參觀龍鬚筍的製作流程。收購回來的筍,得連夜煮熟,經過一個傳送帶裝置去除筍衣雜質,再進入大池浸泡清洗後,撈出來加鹽拌勻。產筍季就一個月左右,大量的鮮筍來不及加工,因此需要加鹽醃漬保鮮。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劃絲是最耗人工的環節,車間裡面有二十多個工人,都是中年婦女,她們坐在案板前,右手捏著一根一頭纏滿線的粗針頭,左手拿筍,左右手相互配合,從根部向筍尖划動,每根要劃六七下才成刷把狀。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劃好的筍整齊地擺在筐子裡,裝滿一筐後,再拿到烘乾車間,筍尖相向擺在有眼的塑膠板上面,然後送進機器裡烘乾。15斤鮮筍才能烘出1斤幹筍,幹筍經過挑選,密封包裝才銷售。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曹遠根說他會把龍鬚筍當成終身事業來做。“我是從山裡走出來的,各種苦難都經歷過,經營龍鬚筍,對我來說不只是賺錢,更多的是一種使命,我們絕不用硫磺燻筍,我們多賣一斤無硫筍,市場上就可能少一斤硫磺筍,我們多賣一斤筍,採筍人就多一份收入。”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他現在主管生產,兒女受他精神感染,相繼加入輔佐。以前龍鬚筍都是靠土特產渠道零售,主要使用者是家庭,曹芯夢去年才開始組建營銷團隊,開始向餐飲企業推廣。她的團隊都是90後年輕人,從小衣食無憂,可是當他們進山瞭解到採筍人的工作後,都願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賣筍事業當中。

龍鬚筍好吃,採摘多艱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