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 由 潤德軒主人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01
簡介前兩種字形在楷書中得以保留:楷書“靜”保留了隸書的兩種字形:“靜”字本義:青銅器上銅鏽頑強生長,其過程無聲無息,以此來表達“安靜”、“默不作聲”等義

靜字篆書怎麼寫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漢字的構字方法就是所謂“

六書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其中“轉註”與“假借”不是造字法,而是用字法。轉註是指同義詞的意義相互解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對轉註字,它們都屬“老部”,許慎對“老”字的解釋是“老、考也”,“考、老也”。今天就只用“老”字而不用“考”字了,“考”的意義用法已經轉移。 假借指借用一個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屬性近似的字來表達一個新事物。如:早晚的“早”寫成“蚤”;“令”本義表命令的會意字,後來又指縣令。

從造字角度說,漢字具有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體現了漢族先民無與倫比的聰明智慧。漢字的造字法從“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在“認識”的角度上,它提供了一個對物件的“形象描述→形神兼顧→得意忘形→抽象概括”的系統認識方法的進化模式。

(116)靜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字形演變: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本義溯源:

”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從青從爭。“青”字我們已經解釋過了

(見第115期)

,本義是指銅塊上的銅鏽(銅綠);“爭”字也解釋了

(見第108期)

,本義是“相爭”、“爭奪”,此處可引申為“止不住”、“頑強”之意。兩根會意,“靜”最初表示青銅器上綠鏽無聲無息地頑強生長: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由青銅器上銅鏽擦去後又頑強生出,其過程無聲無息,以此來表達“安靜”、“默不作聲”等義。 大篆“靜”字形與上述金文同: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大篆“靜”

小篆“靜”亦從青從爭,但繼承了春秋以來秦國文字的寫法: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小篆“靜”

隸變時,對右邊的“爭”上部之“爪”產生三種寫法,見下圖。其中第三種將上部爪訛寫成“日”的,當時多有流佈,不過後來漸不使用了。前兩種字形在楷書中得以保留: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楷書“靜”保留了隸書的兩種字形: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字本義:

青銅器上銅鏽頑強生長,其過程無聲無息,以此來表達“安靜”、“默不作聲”等義

衍生含義: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名篇欣賞: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白話文:

殘月高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誰見到幽居的人獨自往來,彷彿天邊孤雁般縹緲的身影。

它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能懂。

它挑遍了寒冷的樹枝也不肯棲息,卻躲在沙洲忍受寂寞淒冷。

蘇軾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透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其他漢字解釋:

丹 、 青 、 爭 、 修 、 身 、 儉 、 養 、 德 、 道 、 經 、 命 、 全 、 仁 、 義 、 禮 、 智 、 信 ......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夜“靜”更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