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甲骨文揭示夏啟不是名字,而是另有所指

  • 由 成白愛娛樂 發表于 垂釣
  • 2021-09-30
簡介透過“門”與“手”字解讀,很難判斷大禹時代有沒有出現“啟”的概念,但透過甲骨文啟字來看,商朝之前幾乎不可能存在啟字

夏啟是不是大禹的兒子

根據史記記載,大禹去世之前,選擇伯益為繼承人,但大禹去世之後,他與塗山氏的兒子“啟”陰謀取代伯益,成為新一代領袖,之後透過甘之戰,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於是“啟”就被通俗的稱之為夏啟。

甲骨文揭示夏啟不是名字,而是另有所指

關於夏啟的傳說,各種文獻記載大不相同,就以夏啟出生時間而論,《夏本紀》中大禹說“啟”出生四天之後,他就離家赴任,之後“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但屈原在《天問》中記載“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與塗山氏相遇於臺桑,懷孕的塗山氏女生下了啟”。司馬遷認為“啟”生於大禹治水之前,屈原認為“啟”生於大禹治水期間。這個小問題上的不同記載,也可以看出後人對夏啟的認知不一。

不管夏啟傳說有多少種,但非常一致的是大禹之子的名字叫“啟”,這一點似乎無人否認。然而問題很明顯,與大禹、夏朝是否存在的問題一樣,甲骨文中也沒有夏啟的記載,為何後人知道夏朝第一代(或第二代)君王名字叫夏啟?顯然,大禹之子的名字讓人懷疑,而甲骨文也揭示夏啟應該不是名字,而是代表了其他含義。

甲骨文揭示夏啟不是名字,而是另有所指

甲骨文中的啟字(見下圖),一共有七種寫法,呈現出啟字的演化史。

圖1是啟字的初始字形,右部“又”為手的象形,左部“戶”為門的象形,兩相會意,表示以手拉門或開門,因此本義是開啟、開門。

圖2與圖3的啟字,上面加了一個口字或日字,表示開門引進日光,用以表示晴朗之義。當時,商朝人估計將太陽比作有門之物,與開門之“啟”在比喻意義上是相似的,它們在造字心理上有著共同的構型。圖6和圖7的上部與之相似,上面都是一個日字或口字,代表的意思相同。

圖4與圖5的啟字,在圖1的基礎上,下面加了一個口字,表示以言語啟發教導,上半部分的“啟”是形旁也是聲旁。

從甲骨文中的啟字來看,有著完整的演化鏈條,逐漸演化為如今的啟字。

甲骨文揭示夏啟不是名字,而是另有所指

甲骨文啟字的左部,明顯是一扇門的形象,這一點可以參考甲骨文中的門字:由兩扇門構成,或由兩扇門上面加一橫木構成,是一個象形字。

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的“門”正反映了商代中晚期房屋建築中門的結構,整體結構非常嚴謹,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當時中國的房屋建造水平,後世的大門結構與商朝的相差不大。不過,陶寺遺址考古發現,比夏朝還要早一些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宮殿,自然也應該有門。文字是根據社會需要而應運而生,因此陶寺遺址時期應該有門的概念與相應文字,但可惜的是迄今沒有考古證據。

也就是說,從考古證據上看,門字始於商朝甲骨文,但從造字邏輯上看,門字應該出現更早,可能在倉頡造字時就出現了。

甲骨文揭示夏啟不是名字,而是另有所指

甲骨文啟字的右部,是“又”為手的象形,但讓人意外的是,在甲骨文卜辭中竟然沒有發現手字。作為人體重要部件之一,甲骨文中沒有手字讓人不解,但甲骨文中卻多次使用“又”字代表手的意思,比如甲骨文扔字,左邊彎曲的線條是“乃”字右下部就是一個“又”字,代表用右手扔出某樣東西,小篆中“扔”字將“乃”放到了“手”的右邊,於是形成了如今的扔字。

單獨的手字始於周代金文,上像伸開的指掌形,下像肘腕形,是一個象形字。隸變之後,已經看不出手形,與今天幾乎一致。

甲骨文中之所以沒有手字,原因有很多:一是商朝人還沒有意識到手的重要性,沒有給予單獨造字,二是甲骨文只是商朝祭祀、占卜檔案,並一定涉及手字,可能商朝其他文書中有單獨的手字。

甲骨文揭示夏啟不是名字,而是另有所指

透過“門”與“手”字解讀,很難判斷大禹時代有沒有出現“啟”的概念,但透過甲骨文啟字來看,商朝之前幾乎不可能存在啟字。

首先,甲骨文中的啟字,初意是開門、開啟,非常符合古人造字邏輯,然後根據這一本義,演化為晴朗、啟發等意思,從簡單到複雜,與後世啟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字演化鏈。也就是說,造字之初的啟字應該就是開門之意,是商朝人創造的。

其次,安陽殷墟甲骨文卜辭,始於盤庚遷殷(大約公元前3300年),盤庚之前的甲骨文並未找到。盤庚遷殷之後,三百年內啟字又發生了六次演變。按照這一演化邏輯,如果比盤庚還早1700餘年的大禹時代已有啟字,那麼這麼長的時間內,啟字的字形與含義至少該有不少演變吧!但實際上,甲骨文中啟字的初形與初意就是開門、開啟。

也就是說,大禹時代不可能存在啟字的概念,也不可能存在啟字,自然就不可能給兒子取名為“啟”,因此所謂夏朝第一代君王名字叫“啟”,應該是後人所定義。

甲骨文揭示夏啟不是名字,而是另有所指

大禹之子不可能叫“啟”,而史書上言辭鑿鑿地說夏啟,那麼夏朝與夏啟難道真是虛構的嗎?其實並非如此,原因很簡單,“啟”有開啟、開始之意,“夏啟”就是夏朝開創者、開始者之意。由於年代久遠,後人傳承夏朝歷史時,已經搞不清大禹之子的名字,於是就稱之為夏朝開創者——夏啟,後人以訛傳訛,誤以為他的名字叫“啟”。實際上,按照這一邏輯,商朝第一代君王商湯就可以說是“商啟”,周武王又可稱之為“周啟”。

值得深思的是,有的史書記載大禹是第一代夏王,有的史書記載夏啟為第一代夏王,兩種說法互相矛盾,但如果夏啟代表開創者之意的話,即大禹就是夏啟的話,那麼這兩種說法卻會統一了起來。當然,這僅是猜測,並無實據,筆者只是姑妄言之。

參考資料:甲骨文、《史記》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