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海信129億日元收購東芝電視,加速全球化佈局

  • 由 媒體訓練營 發表于 垂釣
  • 2021-09-29
簡介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空調超配比達到129%東芝超配在多少合適

摘要:近年海信在南非、澳洲躋身市場第一的位次。

海信129億日元收購東芝電視,加速全球化佈局

媒體訓練營11月15日報道

文 | 劉路陽 編輯 | 左遠良

昨日(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昨日在東京宣佈: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約合7。58億元人民幣),預期將於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日系衰落的縮影——東芝

擁有142年曆史的東芝在顯示技術領域引領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全球科技品牌價值排行榜位居前列。1960年東芝生產了日本第一臺彩電映象管電視機,被認為是日本的“彩電之父”。

海信129億日元收購東芝電視,加速全球化佈局

在當時90年代,東芝曾與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三洋號稱日本彩電六巨頭稱霸全球市場。直到時間走到90年代中後期,一系列國產牌子崛起(海信、長虹、TCL等),包括東芝電視在內的外資電視品牌遭受擠壓,到2010年,中國液晶電視銷量當年超3500萬臺,東芝電視銷量不到50萬臺。

根據媒體報道,即使2010年東芝在全球液晶電視的銷量達1400萬臺、佔全球市場8%,但在中韓品牌激烈競爭下,東芝2011年開始出現連年虧損,實施了數輪業務改革,仍未能重整旗鼓——在歐美市場退出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2013年底在中國停止電視機自主生產。

加之日本福島核事故,引起東芝旗下美國核能業務公司西屋電氣在美核電專案建設嚴重拖期超支(近90億美元的損失),東芝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

2015年末,東芝以約2500萬美元的價格,把印度尼西亞自主彩電生產工廠和二槽式洗衣機生產製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築資產出售給中國公司創維集團。2016年,東芝又把以洗衣機、冰箱等主營白色家電業務的子公司出售給了美的。

體現在財報上,東芝2016年收入27億元,虧損5。69億元;2017年上半年收入11。95億元,虧損2。47億元,淨資產-8。9億元。

不久前,東芝晶片的出售,也以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牽頭的“日美韓聯合體”以約2萬億日元(約合180億美元)結束。

如今東芝又將全球範圍的40年品牌授權出售給了海信,海信集團總裁、海信電器董事長劉洪新表示,收購後,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加快國際化程序。

東芝的衰落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90年代世界500強榜單上日企可達149家的日子已經過去,2015年時,只有54家日企仍在榜單之上。而上文提及的日本彩電六巨頭,除了索尼以及松下仍保持著獨立的運營之外,也大多花落中國企業之手。

國產興盛的代表——海信

抓住了平板電視興起機會的海信,在2004年-2008年其成為國內平板電視銷量第一的品牌,隨後海信又抓住了液晶電視的潮流,發展成為與TCL等領導國內市場的品牌。

而近年來,海信電視加大力度投入海外市場,透過贊助歐洲盃、世界盃等頂級賽事來為品牌做宣傳。海信在2016年成為歐洲盃頂級贊助商、在2017年4月6日宣佈成為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官方贊助商。

海信129億日元收購東芝電視,加速全球化佈局

海信在南非、阿爾及利亞、墨西哥等地擁有生產基地,在美國、歐洲、澳洲、日本等地設有銷售機構,產品銷售遍及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日本,海信是本土品牌之外市場份額最大的外資品牌。

如今海信收購東芝,對海信進一步開啟日本市場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雖然東芝在全球範圍內衰落,但根據資料,2016年東芝在日本彩電的零售量佔比是15。2%,仍位居日本前三。

在向海外擴充套件中,併購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不論是此前蘇寧併購三菱重工空調在中國的品牌運營權、TCL收購三洋電視墨西哥工廠及品牌運營公司90%股權,還是在鴻海收購夏普之前,海信收購了夏普美洲地區的電視業務以及品牌授權。如今趁著日系品牌日益衰落的機會,併購獲得品牌資產以及專利資產,都是很不錯的擴張機會。

不過發展正盛的海信,仍有需要加強的短板——面板業務。自去年以來,全球電視面板供應緊俏,擁有面板生產業務的公司將會擁有更強大的競爭優勢。

最後,附上海信近些年的一些資料:

海信電視佔有率連續13年中國市場第一;

在南非、澳洲躋身市場第一的位次;

2015年、2016年位居全球第三;

海信電視的網際網路運營使用者規模也保持著中國市場第一。

海信129億日元收購東芝電視,加速全球化佈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