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孔穎不尊禮制,犯顏直諫太子,望其愛戴子民,體恤百姓

  • 由 覺察觀天下 發表于 垂釣
  • 2021-09-18
簡介荒廢學業 不可不諫貞觀十三年時,太子右庶子張玄素因為太子常常狩獵,以致荒廢學業,上書勸諫說:“我聽說上蒼沒有偏私,對人不分親疏,只保佑有德行的人

陛的拼音怎麼寫

不尊

禮制 犯顏直諫

貞觀年間,皇太子李承乾違反禮制,奢侈縱慾越來越厲害。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寫《諫苑》二十卷勸諫他。同時,太子右庶子孔穎達也常常犯顏直諫。太子的乳母安撫太子,對孔穎達說:“太子已經長大成人,為何屢次當面指責他的過錯?”孔穎達回答說:“承蒙陛下的恩賜,我因勸諫而死,也不覺得憾!”此後,他更加急迫地諫言,太子令他撰寫《孝經義疏》,他又借註釋達了自己的意見,擴大了勸諫的途徑。唐太宗一併讚許他們,賞賜二人各絲綢五百匹,黃金一斤,以此來勉勵他們對太子的勸諫。

孔穎不尊禮制,犯顏直諫太子,望其愛戴子民,體恤百姓

荒廢學業 不可不諫

貞觀十三年時,太子右庶子張玄素因為太子常常狩獵,以致荒廢學業,上書勸諫說:“我聽說上蒼沒有偏私,對人不分親疏,只保佑有德行的人。如果違背天意,就會人神共憤。古代每年狩獵三次的禮制,並非是教人殺戮,而是要為百姓除害。所以商湯狩獵時網開三面,天下都歸服於他的仁義。如今在御苑內打獵娛樂,雖然名義上不同於在野外遊獵,但是如果打獵娛樂沒有限度,終究有損儒雅的風度。況且傅說說過:‘在學習上不師法古代聖賢,我還不曾聽說過。‘弘揚大道在於學習古人,學習古人一定要依靠師傅的教訓明示。

既然孔穎達已經奉聖上的恩德,傳授太子經術,希望太子能經常前去諮詢,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再廣選有名望有德行的儒士,朝夕相處。可以多多學習聖人的教誨,經常用聖人的訓誡來檢查自己的言行,每天都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每個月才會有長進,這樣就會盡善盡美。夏啟、周成王的功業又有什麼值得羨慕的呢?作為君王,沒有不追求美德的,但是如果理性不能抑制情感,心志就會迷亂。心志迷亂,就聽不進忠誠正直的進言了。這樣一來,小人阿諛奉承,國君的品德就會受到損害。古人有言:*不要因為過錯很小就不改,不要因為善事很小就不做。’禍福都是從小事開始的。太子身居儲君之位,應當廣泛地樹立美好的德行,一旦養成喜好打獵的惡習,如何主持國家政務?謹慎從事,堅持不懈,尚且擔心有時會放鬆警惕,如果開始就沒有謹慎,最終怎麼能保持!”

孔穎不尊禮制,犯顏直諫太子,望其愛戴子民,體恤百姓

太子不接納勸諫,張玄素又上書規諫說:

我聽說皇子人學以年齡大小為次序,是希望太子知道君臣、父子、尊卑、長幼之間的禮節,並且在全國上下普遍施行。這些都要身體力行,讓全天下的人都能知曉。太子雖然天資聰穎,仍然需要學習經書文章來檢點自己的行為言語。我見過孔穎達、趙弘智等人,他們不僅是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學者,同時也精通國家治理的要領。希望他們能夠經常在你的身邊傳授經術,講述事物的道理,研究討論古今,增添聖德的光輝。至於像騎馬射箭遊獵,醉酒玩妓,表面上只是一時的愉悅,時間久了必定會改變性情,影響美德。古人說:“心是萬物的主宰,行事缺乏節制就會亂了常理。‘恐怕太子德行的敗壞就在這裡了。”

太子看了奏書,更加惱怒,對張玄素說:“右庶子,你瘋了嗎?”

笑嘲諷;高大的房屋,雕飾的牆壁,《夏書》把這作為國家危亡的訓誡。過去趙盾輔佐晉國,姜子牙做周太師,或者勉勵節儉財物,或者規勸不要暴斂財物。竭盡所能輔佐國家,竭盡誠意侍奉君王,希望崇高的德行能夠傳播到遠處,美好的名聲在百姓中傳揚。這些都載入了史冊,成為美談。再說現在居住的東宮,是隋朝建造的,見到的人都認為太過奢侈豪華,哪能在這裡面再次加以修建呢?天天耗盡財物,大興土木,用盡工匠的本領來增添裝飾?而且近來工匠、官府的奴隸頻繁進入東宮,又沒有人監視他們。這些人中,有的人兄長犯過國法,或者弟弟被判過徒刑,他們在御苑裡面來來往往,在禁宮內隨意出入,鐵器都背在身上、拿在手中。門衛在外無法保衛裡面的安全,而工匠、官奴在內,作為東宮的主管官員怎麼能安心?我怎麼能不感到憂懼?

孔穎不尊禮制,犯顏直諫太子,望其愛戴子民,體恤百姓

“另外,鄭衛兩國的音樂,古人已經說是淫亂的曲調。從前墨子到朝歌,因為朝歌的邑名不符合簡樸的精神,就駕車回頭了;孔子參加夾谷會盟,揮劍斬殺了在魯定公面前表演樂舞的侏儒。從前的聖人認為淫樂不符合禮法,通達的賢士也認為嗜好靡靡之音是一種過失。近來還聽到宮內常常領取太樂府的歌伎,入宮就不再放出去。聽到此事的人都兩腿發抖,說起此事的人都心驚膽戰。聖上對此事一再囑託,請殿下加以溫習;聖上的旨意懇切,告誡明白。對於殿下,不可不考慮;對於我,不能不擔心。

“我在宮中任職已經一年多了,即使是犬馬都知道報答恩情,木石也知道感恩戴德;我心中所有的淺顯見解,豈敢不全部說出來嗎?如果殿下憐惜我的一片赤誠之心,那麼我就有了生路;如果殿下認為我違背旨意,那麼我就是罪人。但是順從旨意,這是惡疾;犯顏直諫,《春秋》把它比作藥石。希望殿下停止建造中的工程,釋放久做勞役的人,杜絕驕奢淫逸的音樂,驅逐奸佞的小人。那麼,善德就將齊備,天下就能統一太平了。”

李承乾讀了奏書後,非常地不高興。

孔穎不尊禮制,犯顏直諫太子,望其愛戴子民,體恤百姓

捱打濫用民力 再三規諫

貞觀十五年時,農忙時節,李承乾召集車馬役夫,還不允許他們輪流換班,人人叫苦不迭、心懷怨恨。他又私自召引了很多突厥出身的童僕進宮。于志寧上書規諫說:“我聽說上天崇高,日月照耀它的德行;國君聖賢,輔臣協助他的功業。所以,周太子姬誦做太子時,得到毛叔、鄭畢公的輔助;漢惠帝劉盈當上皇帝,得到夏黃公、綺裡季等四位賢人的支援。周公旦拿世子應守的法規懲罰伯禽,賈誼直言規勸漢文帝。他們都是品德端正的人。歷代賢明的君主,沒有哪一個不是再三告誡太子,這是因為太子是天子的繼承人,地位極為重要。太子善良,天下百姓就能得到他的恩惠;太子邪惡,百姓就會因此遭殃。近來聽說僕寺、司馭、駕士、獸醫等類人,從初春開始到現在夏末,長期在內宮服役,不讓他們輪番休息。

孔穎不尊禮制,犯顏直諫太子,望其愛戴子民,體恤百姓

有的人家的老父母,得不到兒子的侍奉;有的人家裡的弱小子女,得不到父親的撫養。春天已經荒廢他們耕種的天時,夏天又妨礙他們播種繁殖。違反了人間倫理,恐怕會引起百姓的怨恨。如果訊息讓陛下知道,殿下後悔還來得及嗎?再說突厥達哥支等,都是人面獸心,接近他們會損害殿下的名聲,親近他們並不能增加殿下的美德。召集他們入宮,眾人都感到驚訝憤怒,豈止是我獨自感到不安呢?殿下必須與天子的聖德相稱,與百姓的願望相符合,不可輕視小的邪惡而不去改正,不能忽略小的善行而不去做。應當防微杜漸,採取防衛的措施。驅逐小人,親近賢良,這樣好的德行日益隆盛,美好的名聲將傳播到遠方去。”

李承乾看到這份奏書後,不禁大怒,於是派刺客張師政、汔幹承基去刺殺于志寧。當時于志寧正逢母親去世,在家中守喪。二人潛入他的房間,看到他睡在草氈上、枕著土塊辛苦守喪,終於不忍心下手。後來李承乾事情敗露,唐太宗知道了于志寧被刺之事,讚賞並勉勵了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