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 由 暮城煙雨遙 發表于 垂釣
  • 2021-08-26
簡介意思是說,詩中所寫的古原是咸陽古原

木離是什麼意思

白居易的《賦得古草原送別》,過去被收錄在小學的語文課本里,不過只有頭四句。那麼,這首詩在進入課本的時候為什麼會被“腰斬”呢?

原來,

有的學者認為,這首詩其實只能算是“半首好詩”。因為詩的後半段是延續自《楚辭》以來的一些“陳腔濫調”,並且第五、六兩句,還犯了“合掌”。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古人寫詩、作對子比較忌諱“合掌”。“合掌”的意思是說:相連的兩句詩,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或者相似。

儘管如此,因為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寫得太精彩了,所以腰斬後也不妨礙其成為千古名篇。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首詩是不能“腰斬”的,“腰斬”它的後果是歪曲了詩的本意。

一、《賦得古原草送別》的“缺陷”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詩作新譯:野草與古原相互依存,歲歲年年,枯萎了又榮盛。野火燒之不盡,待到來年春風起,又在原上覆生。

野草帶著芳香,鋪向遠方漫長的古道。它在陽光下閃耀著翠綠色的光芒,一直通往那座被燒燬的荒城。我站在這古原上,回憶往事,再一次為他送別。滿目芳草萋萋,心頭湧上了離別之情。

導致這首詩被語文課本“腰斬”的,就是“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兩句詩。“遠芳”和“晴翠”都是指“原上草”。兩句詩表達的內涵是一樣的,因此許多學者認為:既然寫了第五句,根本不必寫第六句。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除此之外,這首詩後面一直在寫古原送別,沒有什麼“新意”。把“春草”、“王孫”和“為友人送別”聯絡到一起,是沿襲《楚辭》以來中國詩歌的傳統。既然沒有創新,那就不值一提了。

於是,明朝人夏棅作《唐詩品彙》,沿襲古代詞評家“優良傳統”,自行把《賦得古原草送別》的標題改成了《草》。

後來者不明真相,直接將他改過的標題沿用了五百多年。

古代詩詞用字很省,恨不得能把十句濃縮成一句,所以忌諱“合掌”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這個規矩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呢?

在唐朝有沒有這個規矩呢,還不好講。

網上提到批評這首詩犯“合掌”之忌的,一是本清朝人寫的《唐律消夏錄》。

另外,還有一篇

明朝人寫的《藝圃擷餘》,裡面指責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篇之中重犯故事。”

我懷疑在唐朝的時候,作詩本來是沒有那麼多規矩的,當時許多作詩的規則,只怕都是到了宋代以後才形成的。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比如詩詞用韻的問題,前一陣子就有媒體說:原來

《平水韻》的韻書是後人總結唐人的用韻習慣修訂的。最終成形是在宋朝以後,卻有人拿著宋代的韻書去檢驗唐詩,說某某寫得不符合規矩。

這麼來看,不是搞笑嗎?唐人愛怎麼用韻,只是一個習慣問題,並沒有硬性的規定。偏偏後來的人捧著那本書當成“金科玉律”,半步不可逾越。

中國明清以後,學術界出現了許多皓首窮經的老鵰蟲。這些人本身寫不了好詩,點評詩文的時候還喜歡一板一眼的,非要“比著箍子買鴨蛋”,詩歌是不能這樣來點評的。

再說回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雖然兩句意思相近,但是前一句是用到了嗅覺,後一句用到了視覺,都是為了歌頌原上草的美好,並沒有什麼不妥。

二、“離離”原上草到底是講什麼

“離離原上”草的“離離”兩個字經常被人拿來討論,許多書上都把“離離”解釋成草木茂盛的樣子。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有人說,“離離”二字原來是白居易小的時候居住過的一個地方的地名

,那裡有一個符離縣,旁邊有一座“離山”,然後

還編了一個關於白居易和符離農家女子的愛情故事出來。

不過,這並不能解釋詩的第一句中要連用兩個“離”。因此絕大部分學者認為,“離離”出自《詩經·小雅·湛露》或者出自《王風·黍離》,意思是指野草伏地而生。

最近看到

有人用《易經》裡面的“離”象來解釋,得出結論:“離,離也。日月離乎天,百穀草木離乎土。”就是“依附”的意思。

兩個“離”字連用,就是兩物相互依存,不離不棄。表達的意思是“野草與古原共生”的關係。因此這首詩的主題,也不僅僅是歌頌“草”。與此同時,這首詩也歌頌了古原對野草的“護育生命”之恩。

其實在古代詩詞中,“離離”出現次數並不算少。從先秦時代開始直至唐朝,一直有人在使用。比如李賀的“膩香春粉黑離離”、左思的“離離山上苗”等等。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如果說“離離”二字是指“符離縣”,除非這些詩人全部都曾經去過這個縣。這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離離”的意思,就是指野草與古原相互依存。

另外,

在《幽閒鼓吹》等古書中,這首詩的第一句還有一個版本,是“咸陽原上草”。

意思是說,詩中所寫的古原是咸陽古原。

從前秦朝覆亡的時候,項羽曾經帶兵進咸陽,放了一把火。大火燒了幾個月,把繁華的咸陽燒成了一片廢墟,後來一直都沒有恢復元氣。那麼,白居易為什麼要寫“咸陽古原”呢?

據白居易撰《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和新舊《唐書》中說,白氏的祖上是楚國羋姓,白氏。

後來楚王殺了他們的家人,他們就去了秦國。世代都是名將,其中

出了一個鼎鼎大名的將軍,叫白起。

白起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武安君,但是後來因為得罪了權貴,又被賜死於杜郵。秦朝的人憐憫白起,在太原給他建了廟紀念。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儘管白起是被秦王賜死的,但是

他們白家祖上最風光那一段時期,全都是在秦朝鼎盛的時候

。因此

少年白居易到了“咸陽古原”,就會想起楚人項羽火燒咸陽的那一段往事,所以就寫下了。

結語

“又送王孫去”一句用到的是《楚辭·招隱士》中的典故。說的是淮南王劉安去世後,他的門客作《招隱士》替他招魂。

白居易這一首詩不是普通的“送別”詩,而是他登“咸陽原”懷古,觸景傷情之作。他很可能是由古原回想起了秦朝那一段歷史,以及秦人勇武頑強的精神。

這種精神就像是野草一樣,和咸陽古原共榮共生。儘管戰火把咸陽化為一片焦土,但是第二年的春天,當草木重生的時候,秦人的英魂又會復活。

他們的英魂散發著香氣,在太陽光線底下泛出晶瑩的翠綠色。透過古道,一路蔓延至從前被項羽焚燬的咸陽城。

“又送王孫去”用了一個“又”字,是因為咸陽原上的秦人早已經“去”了。白居易現在只是在回憶,回憶完畢,他馬上就要離開,所以是“又送”。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這位“王孫”是白居易詩中秦人的代表,或許也是楚人的代表,甚至很有可能就是指那位深受秦人愛戴的太子扶蘇。

目睹原野上的芳草,少年白居易回想到千年前的那一段往事,想到咸陽早已不復往日的輝煌,自然是“萋萋滿別情”了。

其實,不僅古人對於古詩詞的解讀會有一些誤讀,現代人更是如此。因為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很多字詞的意思有差距。普通的現代人讀古詩詞,基本和讀外語沒有太大差別。

如果有古詩詞方面的專家或者專業人士進行引導和講解的話,那麼普通人理解起來就會顯得很容易了。但是這種機會太難得,很多人因為自身條件的原因,很難得到。

不過,這個不要緊,只要我們手中有詩詞鑑賞相關的書籍,我們同樣可以玩轉古詩詞。那麼,市面上如今這麼多詩詞鑑賞相關的書,哪個價效比最高呢?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本價效比較高的詩詞鑑賞方面的書籍——【學海】的《飛花令裡讀詩詞》,這本書透過“飛花令”的形式,對一些經典的古詩詞進行了賞析和解讀。

這本書中對於詩詞的賞析用語淺顯易懂,整體賞析深入淺出,普通人很容易就能夠理解。所以,這本【學海】的《飛花令裡讀詩詞》對想了解古詩詞的人來說非常實用。

尤其是處於學習階段的孩子,通讀這本書後,對他們鑑賞和閱讀古詩詞都會有所幫助。下方連結就是【學海】的《飛花令裡讀詩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購買。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學海】飛花令裡讀詩詞(32開平裝)

¥

30

度小店

月銷2

購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