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為什麼農村人平時很少吃韭菜

  • 由 煙雨霧竹 發表于 垂釣
  • 2021-07-07
簡介在一年中,當地的農村人有三次吃韭菜高峰

為什麼韭菜沒有韭菜味

老賀的老家在冀中平原上。

在一年中,當地的農村人有三次吃韭菜高峰。

為什麼農村人平時很少吃韭菜

最後一次是年兒三十兒晚上的黃韭餡餃子,無論窮富,幾乎每家都吃,如果三十兒晚上不吃頓黃韭餡的餃子,就感覺這個年好像缺了點兒什麼。這個傳統一直保持到現在。有的年頭一斤黃韭能賣到20多元一斤,可見當地人對黃韭的嗜好程度。

1960、70年代的黃韭只有成人的一拃多高,以深縣(現在深州)產的最受歡迎,如果說是深南的,口氣都多少帶點兒驕傲。因為深南產的黃韭曾作為貢品獻給宮裡面。原因無他,因為他們有兩大優勢:白沙地,苦澀的鹽鹼水。

現在的優勢基本喪失。華北地區水位相較1960、70年代大為下降,沒了鹽鹼水;為增加產量,改良品種,黃韭長得像小樹,以至於許多人錯把黃韭叫蒜黃,絲粗且味兒淡。

第一次高峰是吃春天的頭茬韭菜。頭茬韭菜經過了一個冬天的養分積蓄,生長速度比較慢,營養好。這時的韭菜沒有辛辣味道,也沒有沖鼻的氣味,吃到嘴裡清香甜脆,柔軟鮮嫩好消化。城裡人除了鄉下有親戚,否則無此口服。城裡人吃上非大棚韭菜的時候,春天就快結束了。

春韭吃完後,農村人對韭菜的熱愛程度開始下降。無論是自吃的還是一些韭菜種植戶開始對韭菜不聞不問。不施肥,少澆水,甚至不除草。

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北方的春天非常短,很快就進入炎熱的天氣。老百姓貪圖涼快省事兒,中午一般就是涼粉兒、涼麵,大熱的天兒除非不得已,沒幾個人願意包韭菜餡。

夏天的韭菜味兒衝絲粗難消化,老百姓認為韭菜是發物,大熱天兒吃了容易“上火”,一般不大動韭菜。所以在農村的夏天有臭,爛韭菜之說。

許多種植戶夏天放棄對韭菜的管理是屬於無奈之舉。原因有二。

一是夏天農村對韭菜的需求不旺,城裡的需求也不如天氣涼爽時,菜賤傷農。在農村一個蔬菜批發市場上,老賀親眼目睹過一幕讓人心酸的場景。一位農民起大早割了一排子車韭菜,拉到批發市場,收購商一車韭菜才給5元錢,沒錯,是5元。把農民氣得把一車韭菜全部扔進河裡。扔了我也不賣你。想想可憐。

二是惹不起地蛆。地蛆專門咬韭菜的根兒,是韭菜減產的主要根源。少澆或不澆水,土地乾硬,在一定程度上能制約地蛆的活動和生長。

第二次高潮出現在收完韭菜花後,農民會把韭菜全部割掉,新出的韭菜也被稱為頭茬韭菜。這種韭菜不僅鮮嫩,而且趕上了頭伏。農村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炒雞蛋。”之說,是一個韭菜消費的小高潮。

關愛生命,講究養生,又喜歡吃口兒韭菜的城裡朋友在吃韭菜前,聽老賀一句勸,最好關注一下當地蔬菜質檢通報,注意一下哪個批次,哪個地方的韭菜不合格。原因無他,這些年關於韭菜的不合格通報呈上升趨勢。

為什麼農村人平時很少吃韭菜

為什麼農村人平時很少吃韭菜

韭菜的質量問題突出的就是農藥殘留超標。

在前面咱們說過,影響韭菜產量的主要因素就是地蛆,當前的特效藥就是兩款老的劇毒農藥1605(好像已經不再生產)、3911,施用方法就是澆地時灌根。這種農藥高殘留,難分解。當然,還有一種農藥腐黴利也是必施的。

3911國家嚴禁施用到蔬菜類,腐黴利是允許的,但有施用要求和檢測標準。農民在施用農藥時不講究,一般不按說明書,完全憑自己的感覺甚至愛好,一般本著寧多勿少的原則使用,往往造成韭菜農藥殘留超標。

這一點兒農民也清楚。在農村,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景。“嬸兒,吃韭菜趕緊到地裡去割啊,要不過兩天就灌藥了。”“大媽,趕緊去我家地裡割韭菜,剛收完韭菜花的頭茬兒,沒藥。”

在這點兒上,質量和收入永遠是一對兒矛盾,看起來暫時無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