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曾媲美東京的“超級城市”,今天為何埋在河北泥沙裡?

  •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垂釣
  • 2023-02-05
簡介早在北宋前期,大名府就是大宋王朝的文化中心,引領宋初文壇的柳開、範質、宋白等名家,都是土生土長的大名人

泥沙多少錢一平方

「本文來源: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

曾媲美東京的“超級城市”,今天為何埋在河北泥沙裡?

中國的古代名城裡,“北京大名府”的歷史,見證了太多滄海桑田。特別是在那號稱“富宋”的北宋年間,這座大宋王朝的陪都,曾有著出名的繁華富庶。即使比起那堪稱中世紀“超級城市”,叫無數文人墨客碎碎唸的大宋東京(首都汴京)來,同時代的“大名府”,也足能與之媲美。

而今天,這裡則是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的大名縣,九十多萬人口的普通縣城。但嚴格來說,當年那“北京大名府”,跟今天的“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還是有區別。

曾媲美東京的“超級城市”,今天為何埋在河北泥沙裡?

雖然在元明清年間的野史演義小說裡,“北京大名府”依然非常紅,公認諸多宋元野史人物的“紅人打卡地”。比如“盧俊義”“展昭”“呼家將”“田賽彪”等“野史明星”們,都在這裡上演了愛恨情仇。古典名著裡對其“千百處舞榭歌臺,數萬座琳宮梵宇”風光的描述,更叫多少票友心嚮往之。但早在明初時,昔日的“大名府”就已埋入泥沙裡。它的舊址,距離今天的大名縣,大約二至六公里路程。

如此“走紅”的一座城池,怎麼就埋土裡了?那就先要瞧瞧,歷史上的大名府,有沒有野史裡那麼牛?答:更牛!

曾媲美東京的“超級城市”,今天為何埋在河北泥沙裡?

大名府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春秋霸主齊桓公曾在此地築“五鹿城”,戰國時更名為“元城”,一度是魏國的別都。東漢起改稱大名縣,南北朝時又成為北周的重鎮魏州。只要是逐鹿天下的年代,這個有著極佳戰略地位的城市,就是各路列強眼中的制高點,打破頭皮也要拿到手。

但那時的“大名”,頂多也只能算軍事重鎮。從一個戰略要地,變身為後來“極盡繁華”的名城,這卻是首先拜了一座空前工程所賜:京杭大運河。

曾媲美東京的“超級城市”,今天為何埋在河北泥沙裡?

在隋唐時代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的航線裡,當時的魏州(大名)正是其重要一站。作為永濟渠中段最重要的城市,發達的交通與頻繁的商旅往來,終於令其高速發展起來。經歷了盛唐的繁華後,中唐藩鎮割據的困局,卻更成了魏州(大名)的催化劑:這裡作為著名藩鎮“魏博鎮”的治所,城市規模再次擴充,分為“大城”“羅城”“牙城”三部分,總面積突破100平方公里,正式升級為古代“超級城市”。

也同樣是中唐年間的建中三年(782),當時的魏博節度使田悅,為求好彩頭,把魏州改為“大名府”。它的彩頭有多好?大名府所在的河北道,人口數量大唐第一,糧食產量大唐第二,從初唐到中唐,大名府僅人口數量,就膨脹了五倍。此時它已取代鄴城邯鄲等“老牌城市”,成為富庶發達的河北道,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所以在中晚唐以來的多次戰爭博弈裡,大名府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擁有大名府的魏博鎮,一度與盧龍淄青成德齊名,並稱“河朔四鎮”,給唐王朝找了一百多年麻煩。到了更亂成一鍋粥的五代十國時期,打遍北方的李存勖,也正是在這裡登基。之後的五十多年亂世,“大名府”的名字換了好幾個,到後漢年間又換回來,不變的卻是其重量級地位:國家之巨鎮!

但這個“超級城市”最黃金的時代,卻還是北宋時代。

北宋立國時,燕雲十六州已盡失,北方直面兇悍的契丹鐵騎。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上,大名府就成了大宋的“北門鎖鑰”,多少次抗擊契丹鐵騎的戰爭裡,這裡就是宋軍的指揮中心。前線數十萬軍隊的糧草物資裝備,更全靠大名府來週轉。大名府穩定,大宋戰線就穩定。

曾媲美東京的“超級城市”,今天為何埋在河北泥沙裡?

而隨著《澶淵之盟》落墨,宋遼和平到來,大名府的地位,卻是不降反升:宋遼使節的每次來往活動,都必須過道大名府。宋仁宗年間,面對虎視眈眈的遼國,北宋王朝也將大名府升為陪都,整個城市仿照東京城的樣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造,建造皇帝專屬的北方行宮,並屯駐精銳禁軍。以宋神宗的原話說:“大名為天下喉噤之地”。北京大名府,就是彼時大宋境內,僅次於東京的中國第二大城市。

而以經濟方面說,當時的大名府,很多方面更反超東京:在商品經濟發達的北宋,原本就毗鄰航道的大名府,自然賺得盆滿缽滿。這裡還是宋朝的絲綢產地,其號稱“綾絹州”的絲織品,常年暢銷遼國高麗。還誕生了古代農業史空前的棗梨嫁接技術,特產的“鵝梨”“棠梨”是享譽南北的名貴食品。大名府的賦稅排在全國城市第二,酒水產量卻是全國第一,人口也是全國城市第一,公認的“超級大都會”。

以這個意義說,諸多野史小說裡形容大名府的那句“千百處舞榭歌臺,數萬座琳宮梵宇”,看似絢麗,對比歷史,卻是很“謙虛”。

曾媲美東京的“超級城市”,今天為何埋在河北泥沙裡?

文化自然也無比發達。早在北宋前期,大名府就是大宋王朝的文化中心,引領宋初文壇的柳開、範質、宋白等名家,都是土生土長的大名人。一本《全宋詩》收錄了大名籍詩人三十三人,收錄詩作三百七十三首。北宋學派“朔學”的兩位中堅人物王巖叟與劉安世,同樣都是大名人。《續通典》《國史》等重要典籍,也都出自大名文士之手。還有寇準(文學家兼宰相)、張詠(政治家詩人兼發明紙幣)等傳奇人物,早年都曾在大名府遊學。

在整個北宋文壇,大名府出身的文士,更以“好剛有文”著稱。諸多大名籍的名家們,何止有一手好文筆,更習得一身好武藝。其慷慨豪放的文風,為宋代文壇源源不斷注入剛烈之氣。沒有大名府這個“大都會”,號稱精美的宋代文化,必然減色不少。

曾媲美東京的“超級城市”,今天為何埋在河北泥沙裡?

如此重量級的大名府,更是北宋大事件的見證:當北宋“第一大都市”東京上演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金人“組團”抓俘虜時。作為“第二大都市”的大名府,就是康王趙構(未來的宋高宗)的大元帥府。而隨著趙構撒腿南逃,同樣淪陷的大名府,也結束了其“超級大都會”的好日子:先做了“偽齊”的“國都”,被戰火蹂躪了一通,然後從金至元,淪為普通的府城,再到明朝建文三年(1401),徹底在水災裡被淹沒,埋入地下。

今天的邯鄲市大名縣,其實就是明代起重建的。

如此“超級城市”,為何會黯然謝幕,難道只怪天公不做美?更重要的,卻是中國經濟版圖的變化:宋室南渡之後,中國南北對峙上百年,作為大名府“血管”的永濟渠,早已淤塞斷流,大名府也就斷血。元朝一統天下後,中國經濟中心早已南移,河北更不再是唐宋年間的經濟地位。元代重開的京杭大運河,因此也改道東行,不再經過大名府。新興的臨清等運河城市,在接下來的六百年裡,扮演了與“超級城市”大名府類似的經濟角色。

所以,就算沒有1401年的那場大水,“超級城市”大名府的衰敗,也是必然。

曾媲美東京的“超級城市”,今天為何埋在河北泥沙裡?

大名府的黃金時代雖然結束了,但其最終的歸宿,卻留下了重要的文物意義:由於被埋入泥沙,沉於地下的大名府舊城,也“躲”過了接下來一場場戰亂,至今儲存完好。其原有的宮室街區建築,一概原樣儲存。目前出土的瓷器錢幣等文物,樣樣都驚豔現代人。而在泥土之下,還埋著中國禪宗發祥地興化寺,唐宋著名寺院“紅羅寺,大宋交通樞紐衛河古碼頭等重要遺蹟,每一樣,都填補多少考古空白。

以這個意義說,今天邯鄲市大名縣六公里外的土地上,埋著一部厚厚的宋朝史。

曾媲美東京的“超級城市”,今天為何埋在河北泥沙裡?

在看過了中國歷史上,多少慘烈的破壞殺伐,多少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哀嘆,看到“大名府”這樣的遺蹟,卻更要感慨歷史留給後人的饋贈:這完整儲存下來的一切,足以讓我們停住腳步,重新審視祖先的辛勞與生活,多少超越“成王敗寇”的體會,相信盡在其中。

參考資料:白曉燕《河北大名府故城遺址調查》 、張春梅《北宋大名府及其知府研究》、劉秋彬《北宋大名府詩歌研究》、梁洪,魏芝炳《北京大名府的歷史沿革及其研究價值所在》

(朝文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