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垂釣
  • 2023-02-04
簡介攤主見我只看不買,連忙推銷說:“灶王爺的年畫是辭灶貼在鍋門前的

單個大龍蝦多少錢一隻

紅紅火火趕年集

作者、攝影:馮愛霞

春節將至,我抱怨年味有些淡。夫君說,現在的日子比蜜甜,天天像過年,超市、商場的商品應有盡有,滑鼠一點,也能網購到家,這都是幸福生活“惹的禍”。他又掐指一算,故露出神秘狀:“今天這日子,帶你去個地方。保準讓你感受到年味。”我說:“好,但行前路,不問西東。”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暖陽微好,年關帶著春的萌動,兩側的枝丫懸掛著五顏六色的燈籠,行人備年的腳步喜悅又匆匆。離家僅8公里的路程,車子穿過古色古香的莒縣陵陽街門樓,路上人潮湧動,開轎車、客車的、騎三輪車、摩托車、腳踏車的,大包小包步行走的,可謂成群結隊,川流不息。

夫君停好車說:“今天,正好是陵陽大年集。”哇!我已有很多年沒趕年集了,尤其這些年在外地,家鄉的年集一直是小時候的回憶。集市五天一輪迴,記憶的閥門一下子打開了,那是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刻,激動的晚上都睡不著,在年集上可以買到稀罕物,髮卡、紙花、糖果,泥叫虎,大人也爽快。年集上還有說書唱戲的,耍猴賣藝的,當我伸長著脖子在擁擠的人群中東張西望時,就會聽到有人高喊“油著、油著,借光、借光……”於是,我就拉著媽媽的手,七拐八拐擠出人群。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帶好口罩後,我三步並做兩步走穿過巷道,匯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集市一眼望不到頭,場面霸氣震撼,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商品包羅永珍,目不暇接。油條撒子熱年糕、瓜果蔬菜水煎包、衣服鞋帽一套套、米麵糧油大紅棗,鍋碗瓢盆交響曲、柴米油鹽醬醋茶。趕集的有男女老少,拖家帶口的;有村民、城裡人,有回鄉遊子、有大小學生;還有悠閒踱步,這裡看看,那裡講價的;更有遇到熟人招呼拉呱的。人群裡奔流著喧鬧與喜悅,車鈴聲、叫買聲,此起彼伏;討價還價聲、支付收款聲,不絕於耳。濃濃的鄉音,混合著肉香味、果香味、墨香味兒,連空氣都洋溢著人間煙火味,如一副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紅色成了年集的主色調,走進年畫春聯區,一位攤主圍著紅頭巾,招呼著顧客,如春的暖陽映著紅彤彤的臉龐。春聯、年畫,福字、窗花、過門錢,牆上掛的,地上鋪的,手裡拿的 ,洋溢的不僅僅是喜悅,更是心底裡流淌著幸福的清泉。攤主見我只看不買,連忙推銷說:“灶王爺的年畫是辭灶貼在鍋門前的;年年有魚的年畫多貼在堂屋裡的;咱莒縣的過門箋,那可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除日貼在門楣上,與春聯相配,漂亮又喜慶。”嘿,這招還真靈,我們當即買下了一整套,攤主高興地拿著二維碼,夫君快捷地刷上了。

年集上,只要一句“大過年的”,就化解了所有障礙。服裝鞋帽區,人頭攢動。一位大嫂推著腳踏車,車座上的小朋友一邊啃著糖葫蘆,一邊拿著棉花糖,咿咿呀呀唱著兒歌,小姑娘試著新衣在鏡前照來照去。大嫂見賣家咬著價格不鬆口,便打起了心理戰,故作勢要走,這時賣家趕緊招呼著:“大過年的,等於給閨女捎件了。”跟在後面的男人揹著年貨大包,憨憨地喜。我也看中了一個脖套,原價十元,趁勢一句“大過年的,八塊吧。”攤主把手一揮,“拿去吧,不要謊。”我當即圍在脖子上,既溫暖又優雅,一照美美的。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我只顧觀景,看人,一轉眼,尋不到夫君蹤跡,若在過去,早就著急上火起來,現在有手機好聯絡,那就兵分兩路吧。我隨著人流經過海鮮肉類場,那現宰的土豬肉、家養的笨雞、活碰亂跳的鯉魚、肥美的牛羊肉、新鮮的海貨、曬乾的魚蝦,都是走親訪友、宴請待客少不了的好食料。我想那口子一定會買,於是就步入了山貨果蔬區。帶白霜的柿餅,紅紅的大棗、山楂,甘甜的橘子,這些辭灶果賣的火爆。記得過小年時,媽媽炸魚、炸肉、包水餃,飯後擺上灶果,送灶老爺“上天言好話,下宅降吉祥”。剛買完辭灶果,就聽到耳邊的叫賣聲,“買碗買筷,增丁添口;買雞買魚,吉慶有餘;買塊豆腐,全家都福;胡蘿蔔拌香菜,和睦又生財……。”這一聽,那又必須得買。看到土特產,味蕾有記憶。白菜燉粉條、母雞燉山菇,西紅柿炒雞蛋,醋溜土豆絲,這都是我的最愛。於是,這兒稱上一斤,那兒買上一包,不知不覺手裡就提不動了。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正值晌午,一股香味直入鼻腔,那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皮薄餡大,香而不膩的貼包,呈現在了眼前,那就排隊買上個,咬一口唇齒留香。集市一角,一大鍋羊湯熱氣騰騰,攤主刀法嫻熟,切羊肉、舀羊湯,拌鹹菜。餐桌上,食客們端著大碗,掰著大餅,吸溜著羊湯,吃完後摸摸肚子,抹把嘴,提著年貨再去撒目下。

集市的東頭,一輛三輪車,一個臉盆支架,一把老舊暖壺,一個燒水小爐,壺嘴正升騰著嫋嫋蒸汽,周圍排隊坐著五六位村民老大爺。我感到好奇,上前一看,原來簡易棚下,一位剃頭師傅正在給一位老人家理髮刮鬍,老人仰著臉眯著眼,一副享受的樣子。“大爺你好,剃頭多少錢?”我問等候的老人。大爺岔開手掌,笑吟吟地說:“五塊。”“那真是便宜呀。”我幾乎有些驚呼。“是呀,老手藝了。每個集都來,俺們都願意到集上剃頭。”另一位老人揣著手說。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這種老式理髮還是小時候看到的,真是熟悉的場景。還有編篦子的、扎馬紮的、賣旱菸的、賣捆柴繩頭的、結婚用的升斗、挎箱的,老式酒杯、酒壺的,讓人倍感親切。原來,很多傳統的元素並沒有失傳,在人間煙火的街頭巷尾,又與記憶的畫面重合。年集上還有小青年、識字班,帶貨直播的、發抖音快手的、線上線下互動的,解說集市見聞的,文化科普下鄉的,傳統與現代在這裡交匯。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陵陽集市是沿著一條河畔延展開的。臘月裡河面結冰,河面如鏡反射著金燦燦的光,河邊枯黃的蘆葦正孕育著新的生機。我問一位背靠河壩賣旱菸的老人,“大爺好,請問身後這條河叫什麼名?”老人說:“這就是陵陽河。”原來這就是聞名中外的陵陽河呀,聽後我感到汗顏,這還是我第一次與其對視。在我的想象中,它應是寬闊浩渺,氣勢恢宏。然而,就是這條看似普通無華的河流,穿越千年,歷經滄桑,就是這條波瀾不驚的河流,河床下卻埋藏著讓世界為之矚目震驚的燦爛文明。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陵陽,得名於漢代的王陵。該王陵是西漢第一任城陽景王劉章的陵墓,鄉村因在王陵之陽,名曰“陵陽”。陵陽河由東向西流經遺址匯入沭河,沉澱了千年文化底蘊,是黃河流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遺址之一。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陵陽河遺址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質牛角號證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把華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多年。還發明瞭釀酒、製陶、冶煉、針灸等,最早使用了錢幣。陵陽河如飽經滄桑的老者,默默見證著滄桑鉅變,傳承著地域文脈,凝聚著鄉土情結。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我凝望中轉身,竟發現夫君大包小包的滿載而來,果真買的牛羊豬肉、生猛海鮮,還有鮮花盆景,這年貨連後備箱都裝不下了。回家的路上,我們又想起還有些菜沒買到,經過商場時,夫君進去不一會就笑哈哈地出來了,原來他的購物小票竟抽了個二等獎,是一隻張牙舞爪好幾斤的波士頓大龍蝦。我驚喜得直誇他手氣好,隨拍發了個朋友圈,友人們紛紛點贊,說真是鴻運當頭啊。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這年的味道太濃了,趕年集,迎新春,備年貨,奔年味,品文化。大飽眼福、耳福、口福……

春節回鄉手記|馮愛霞:紅紅火火趕年集

馮愛霞,筆名小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協會員、日照市(桐鄉市)作協會員、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等。徵文獲第一、二屆青未了散文大賽獎、青未了金融散文大賽一、二等獎、黃海散文雙年選一等獎、2023膠東散文最佳作品獎、中國(日照)散文季劉勰散文獎、齊魯晚報清泉計劃獎、經典杯·華人文學大賽獎、全國酈道元山水文學獎、香山杯·美麗新中國時代獎、莒縣慶祝建黨百年徵文一等獎等數十次獎項。作品發表在《人民日報》數字、《山東青年》《青年文學家》《浙江工人日報》《山東工人報》《中國紡織報》《北京日報》《神州》《農村大眾》《日照日報》等國家、省市級報刊雜誌、網路。系列獲獎作品入選《初光3》《齊魯青未了》《膠東散文十二家》《中國當代優秀作家散文選》等文選詩集。

壹點號天街小雨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