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今天是魯迅誕辰140週年!為什麼說當代中國仍離不開魯迅精神

  • 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垂釣
  • 2023-01-27
簡介『開啟魯迅先生的思想寶庫』魯迅的“立人”思想是一座寶庫,它在入木三分地批判國民性弊端的基礎上,系統地提出了中國進入現代社會後,“立人”的重要性、目標、途徑以及待人和處事原則,提出了現代中國人應有的精神和方法論

為什麼說百年樹人

今天是魯迅誕辰140週年!為什麼說當代中國仍離不開魯迅精神

140年前,一個生命降臨到多災多難的中國,日後他扛起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他就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今天,為什麼說魯迅先生並未離我們遠去、他的思想離我們越來越近?請聽魯迅文化基金會特邀顧問、中國大連高階經理學院特聘教授劉國勝在現場教學和網課中和大家分享《魯迅“立人”思想與中國人的現代化》。

『我為什麼研讀和宣講魯迅思想』

我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國有企業,先是在上海鐵合金廠、上鋼五廠,後來又在寶鋼集團公司工作。2011年起,我開始撰寫文章介紹魯迅的“立人”思想,且一發不可收,出版了一系列相關專著。是我心血來潮嗎?不是。這產生於我在寶鋼調研中瞭解到的一些情況。

有一次,寶鋼員工發現高等級汽車鋼板上有水跡,就用抹布去擦,沒想到新日本製鐵公司的日方員工卻對此提出異議,他們說抹布會留下肉眼看不見的布纖維,從而影響鋼板的質量。還有一次,寶鋼自主研發製造被稱為“鋼鐵皇冠上的明珠”的取向矽鋼,儘管嚴格遵守了工藝規程和各項制度,但在一段時期內,成材率等指標就是達不到日本同類產品的水平,原因是有些員工缺少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我與中日合資企業日方管理者座談時,請他們對中日員工的素質做一番評價。他們說,中方員工素質參差不齊,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而日方員工素質差異不大,所以產品質量比較穩定。我還詢問了正在從事重大專案攻關的專家:攻關成功後,是否就意味著寶鋼能生產出這種高階產品呢?他們回答說不一定,因為要看相關生產線的員工素質能不能跟得上。

聽到這番話,我的腦海裡閃現出魯迅的一些論述,便與大家分享。魯迅曾說:“日人太認真,而中國人卻太不認真”“不認真的同認真的碰在一起,倒黴是必然的”。魯迅提出“人生卻不在拼湊,而在創造”,強調“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這些說法引起了寶鋼員工的濃厚興趣,希望我係統地給他們講一講魯迅的“立人”思想。

於是,我在通讀《魯迅全集》18卷的基礎上,梳理出魯迅“立人”思想的框架結構,並思考了魯迅“立人”思想與當代中國人提高素質的關係。2010年起,我開始在寶鋼宣講“魯迅‘立人’思想與寶鋼人的發展”。當寶鋼在注重技術和管理的同時,又進一步提升了員工素質以後,類似高階汽車鋼板和取向矽鋼研發製造中遇到的瓶頸,就被一個個突破了。

當下的中國正處於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我們發現,魯迅先生當年說的許多話,就像是針對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而說的,能為我們釋疑解惑,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開啟魯迅先生的思想寶庫』

魯迅的“立人”思想是一座寶庫,它在入木三分地批判國民性弊端的基礎上,系統地提出了中國進入現代社會後,“立人”的重要性、目標、途徑以及待人和處事原則,提出了現代中國人應有的精神和方法論。下面我來做一個提綱式的介紹。

第一,“立人”的重要性。

1907年,正在日本留學的青年魯迅,目睹明治維新後已經成為亞洲強國的日本,反觀積貧積弱、陷入深重危機的祖國,苦苦思索救國救民之道。他分析歐美強盛的根本原因,不是技術進步基礎上的富裕的物質文明,也不是“共和政體”那樣的政治制度,深層次的原因在人,“根柢在人”。由此,魯迅闡述了他畢生堅持的基本觀點:“是故將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他指出,“我所怕的,是中國人要從‘世界人’中擠出”。“世界人”指已實現了自身現代化的人,中國人如果不能實現自身現代化,就存在著被淘汰的危險。強調“首在立人”,絲毫不是否定技術、物質和制度的重要性,魯迅高度評價科學的作用,明確指出“第一要圖,還在充足實力”。

第二,“立人”的目標。

魯迅認為,中國人存在一種“無特操”現象。所謂“無特操”,就是善於變化,毫無信仰。對此,魯迅指出,“人心必有所馮依,非信無以立”“人到無聊,便比什麼都可怕”。現代人應該有什麼樣的理想?魯迅給出的答案是:“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致人性於全,不使之偏倚”。“偏倚”主要表現為主奴文化和物奴文化。如何糾偏?魯迅提出,“尊個性而張精神”。“尊個性”針對主奴文化,指要有獨立人格;“張精神”針對物奴文化,指要提升人生境界。“尊個性”當然不否定團隊精神,“張精神”也不否定物質利益。

『灌輸誠與愛,批判瞞和騙』

第三,“立人”的途徑。

魯迅力主改革,強調“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他指出,“沒有改革,以致沉沒了自己——也就是消滅了對於時代的助力和貢獻”。他強調每個人都有改革的一份責任。魯迅認為,“最要緊的是改革國民性”,並認為“必須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修齊治平”說的影子。

魯迅是從“思想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角度,深層次談改革的。可惜時至今日,認識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許多人抱怨這不好那不好,卻都認為與自己無關。學習魯迅的自我解剖精神,進入自省境界,“立人”先“立己”,是每個人應取的態度。

改革難在缺乏動力,魯迅指出,“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鞭子從何而來?魯迅提出“拿來主義”的開放觀。他從比較的角度談開放,指出“欲揚宗邦之真大,首在審己,亦必知人,比較既周,爰生自覺”。“拿來主義”的落腳點是自主創造,魯迅用豐富的筆墨描繪了女媧進行創造性工作的喜悅和艱辛,熱情歌頌中國古代的原創精神。

第四,待人和處事原則。

“立人”是在每個人的待人處事實踐中進行的。從複雜的中國社會實際出發,魯迅提出了待人和處事原則。關於待人,他認為,“我們民族最缺乏的東西是誠和愛”,強調要在國民中“灌輸誠愛二字”。他嚴厲批判“瞞和騙”,指出“第一件緊要事是誠實”。他認為,“獨有‘愛’是真的”“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的愛是勇於批評缺點的真愛和與平民百姓息息相通的大愛。然而,誠和愛的缺失仍是當今中國社會存在的突出問題,魯迅先生當年的警示在今天仍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

關於處事,魯迅認為,做事“可以記一個總綱”,一是“認真點”,二是“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社會上實際問題是也要注意些才好”,可概括為“務實”。魯迅指出,“中國有許多事情都只剩下一個空名和假樣,就為了不認真的緣故”。他認為,“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麼來的”“單是話不行,要緊的是做”。

『“立人”就是立精神』

第五,魯迅精神。

人是要有精神的,“立人”在解決基本物質需求的前提下,主要就是立精神。魯迅精神可以概括為反抗絕望的硬骨頭精神、鍥而不捨的韌性精神和從小事做起的一木一石精神。這是每個中國人實現自身現代化都應具備的三種精神。

硬骨頭精神針對“主奴文化”,魯迅指出,“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人的痛苦換來的”。他秉承儒家“明知不可而為之”的陽剛之氣,認為與強敵作鬥爭要“反抗絕望”。韌性精神針對急於求成,魯迅指出,“要治這麻木狀態的國度,只有一法,就是‘韌’,也就是‘鍥而不捨’”“改革,奮鬥三十年。不夠,就再一代,二代……”一木一石精神針對好大喜功,魯迅說:“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

第六,魯迅的方法論。

1936年春天,重病中的魯迅對自己作了如下評價:“我在作家之中,一直沒有失敗,要算是很幸福的,沒有可說的了。”魯迅的成功,除了思想和才華,也和方法論密切相關。他看到改革者“總是吃虧”,就真誠告誡他們“應該改換些態度和方法”。

魯迅提出,要有“明白的理性”。針對“儘先輸入名詞,而並不紹介這名詞的函義”,他強調首先要把基本概念搞清楚。針對“自命為愛‘中庸’”“其實是頗不免於過激的”,他強調反對走極端。

魯迅從“時代精神表現”的高度,強調不可失去餘裕心。他指出,人生如果沒有“餘裕”,“不留餘地”,就會產生“壓迫和窘促之感”。“在這樣‘不留餘地’空氣的圍繞裡,人們的精神大抵要被擠小的”“人們到了失去餘裕心,或不自覺地滿抱了不留餘地心時,這民族的將來恐怕就可慮”。有沒有餘裕心,本質上是對人的生命節奏的把握,既要珍惜時間,又要保持從容不迫的人生態度,這也是魯迅充滿人生智慧的方法論。

魯迅的“立人”思想,還提出了“發國人之內曜”的重要觀點。“立人”極其重要,卻又十分艱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泛泛講道理不會有多少真實效果,要找準切入點,設法直達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人先天具有的本性都是接近的,而後天養成的習性差異甚大。“養成”大有文章可做。如果我們注意發現每個人點點滴滴真善美的閃光點,呵護它,鼓勵它,對提高一個人的素質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實效。

『他的批判只是為了建設』

歷史往往驚人地相似。魯迅在1933年指出,“國際的財神爺扼住了中國的喉嚨,連氣也透不出,甚麼‘國貨’都跳不出這些財神的手掌心”。與80多年前相比,如今,中國的製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的差距還很大。

寶鋼是走在中國現代化前列的企業,遇到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十多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遇到了與寶鋼當年類似的問題,被稱為“卡脖子技術”難題。技術問題的背後最終是人的素質問題。歷史證明,提高人的素質,也就是魯迅說的“立人”,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根本之道。

今天是魯迅誕辰140週年!為什麼說當代中國仍離不開魯迅精神

劉國勝在上網課。

實現人的現代化,要有先進人文思想的滋養,並在此基礎上實現文化創新。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外之既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

思想的價值,主要在於它能給人以啟示。常常有人問我:魯迅“立人”思想能不能直接幫助我們改進工作、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分享一些寶鋼前些年的做法。首先,將魯迅的“立人”思想體現在公司願景中,並據此形成以人為本的工作機制。一段時期內,寶鋼掀起了一股讀魯迅作品熱。傳播是為了踐行,寶鋼製定新的發展戰略時,在歷史上提出“實行以人為中心的現代化管理”的基礎上,把“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列入了公司願景。其次,寶鋼開展了與魯迅“立人”思想密切相關的一系列具體活動。比如,“員工經濟技術自主創新活動”。魯迅指出人生“不在拼湊,而在創造”,不是少數人創造,而是“幾千百萬的活人在創造”。寶鋼透過典型示範和全員培訓,讓員工掌握專利和技術秘密方面的知識,引導他們自願建立創新小組,鼓勵他們自主創新。據統計,寶鋼超過50%的專利和50%左右的技術秘密是由藍領工人創造的。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魯迅。過去,人們普遍看到魯迅的批判性,卻忽視了他的建設性,其實,他的批判只是為了建設。“立人”顧名思義就是建設性的。事實上,魯迅先生不僅有著“橫眉冷對千夫指”那樣怒目金剛般的冷峻,更有著“俯首甘為孺子牛”那般循循善誘的深情。魯迅先生並未離我們遠去,而是離我們越來越近,當代中國仍然離不開魯迅精神。

欄目主編:龔丹韻

本文作者:劉國勝

(來源:上觀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