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 由 什麼值得買 發表于 垂釣
  • 2023-01-21
簡介或許會有人認為,飛傲Q7在M17的基礎上精簡掉了與數字播放相關的模組的同時,卻還砍掉了一顆9038Pro解碼晶片,其聲音表現何以做到與M17並駕齊驅

求問dc電源介面是什麼

作者:DC_耳機美學

提起便攜解碼耳放,無論如何都只能算是HiFi這個小眾領域中的小眾玩法,而且有越來越被邊緣化的趨勢。相比之下,這廂國磚賽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類新品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每一款新品還都在聲音、操作體驗以及外觀設計上不斷進行著迭代,日臻成熟。一臺搭載驍龍660的播放器,日常使用除了打電話,移動上網和打遊戲,已經和手機沒有多大區別。所以,若非是捆綁裝置的忠實玩家,恐怕很少有人會留意便攜解碼耳放這種略顯冷門的玩法了。但有趣的是,這些HiFi廠家每年時不時還會發布一兩款解碼耳放。上市以後,熱度也都還不錯,總能看見身邊有人聊起它。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其實道理說來也挺簡單的——相同價位的解碼耳放與播放器,前者的聲音往往要好上很多。原因無他,解碼耳放的結構更精簡,研發成本也相對較低。部分廠家為了省事,甚至會把旗艦播放器上的音訊架構,原封不動地搬到價格相對親民的解碼耳放上來。而飛傲Q7就是這樣一臺具有代表性的機型。M17被飛傲冠以了“便攜臺機”的名頭,反手他們又給Q7定義為“便攜臺放”。這個名號不是隨便取的,在音訊電路部分,Q7延續了M17的核心架構,同時將絕大部分用料一併繼承了下來,尤其是那令人眼前一亮的“超級大耳”模式,使Q7真正化身成了一隻小臺放,為更好地驅動各種大耳機提供了種種可能。不僅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連售價也僅有M17的一半不到,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做“捆綁即是價效比”。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飛傲Q7的造型與M17如出一轍,使用硬橋硬馬的直角線條,在機器四周勾勒出未來感十足的方正造型,乍看之下頗像是某種機械外裝甲。隨著機身側面兩條散發著五彩斑斕顏色的LED“跑馬燈”開動起來,整個機身也像是被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機身正面的顯示屏被替換成了兩側黑色金屬格柵搭配一片亮面玻璃的樣式。並在機身上半安裝了一枚1。3英寸的彩屏,用於展示音源資訊與連線狀態,底部則赫然粘著兩枚彰顯身份的“小金標”。Q7頂部的耳機介面與音量旋鈕直接沿用了M17的樣式,6。35/4。4/3。5/2。5的規格一應俱全。而金色的旋鈕下還隱藏著一組環形呼吸燈,與兩條燈帶交相輝映。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為了提供更好的握持感,飛傲為Q7的背板添加了近年來在旗艦手機上頗為流行的素皮材質,其手感堪稱細膩絲滑。儘管整部解碼耳放的重量高達620克,把這個重達一斤多的“磚頭”握在手裡,也不會出現滑手的情況。若不是Q7底部配置齊全的功能介面,集成了同軸、光纖、USB-C以及一個DC充電插頭,乍看之下,你還會以為這是華碩或者微星又搞出來了什麼新鮮玩意。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雖然Q7的外觀足夠前衛漂亮,飛傲為了進一步增加機身的耐久度,還是貼心地為它定製了一副皮質保護套。在M17那裡備受好評的散熱底座以及對錄線,USB資料線,以及外接電源變壓器、鋼化膜、防塵塞等配件,只要是你想要的,它也一個都沒落下。畢竟號稱HiFi圈的藍綠大廠,飛傲從來不會在這種細枝末節的地方節省成本。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而藍綠大廠的另一項絕活則是極度重視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在這方面,同樣脫胎於步步高的飛傲自是得其真傳。回顧以往的解碼耳放類產品,要麼是功能過於單一,導致對前級頗為挑剔。亦或是集成了足夠多的功能,但苦於只能用按鍵盲操,調節起來也十分不便。而飛傲乾脆為Q7一類的產品專門設計了一款手機App,透過藍芽配對即可呼叫圖形化的操作介面,直接調節機身的“聲道平衡”、“濾波器”、“EQ均衡器”以及“放大增益”等功能,這約等於把省略掉的大彩屏又給加回去了,從而解決了人機互動中的一大痛點。如果實在不想掏出手機,透過Q7身上的按鍵與旋鈕,藉助小屏顯示,也可以調節這些功能。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介紹完了飛傲Q7的外觀與操控,下面我就來說說解碼耳放為何可以團結起一大批擁躉,無論隔壁的國磚如何進化,仍然保持經久不衰?答案其實很簡單:能夠充當前級的裝置實在太多了。無論是家中的電腦、Pad,還是與你形影不離的手機,或者是那些被你閒置許久的舊手機、舊播放器,只要給它們插上連線線,都可以立刻化身為“無情的放歌機器”。哪怕是三四年前的手機,跑個流媒體App,開個影片網站,其流暢度都與那些最新銳的國磚無甚區別。如果你更在意音源質量,完全可以使用手頭的入門播放器來捆綁Q7這樣的旗艦解碼耳放,實現無縫升級,從而把這套組合拔高到與旗艦播放器相差無幾的程度。即便考慮二者的總價,也許也仍然不到M17的二分之一。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究竟為何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這就不得不提及國內HiFi廠家的難處——體量太小。由於沒有足夠的出貨量,往往就會導致他們在手機元件供應商面前缺少議價能力,只能選擇高價購買螢幕、SOC、儲存、無線晶片等配件。等回過頭為這些硬體匹配安卓系統,debug,又要耗費不小的人力物力以及大量時間。一臺便攜播放器,很大一部分的物料和研發成本都源自於此。與之相比,採購音訊元件的渠道,對於這些深耕音訊領域多年的廠家來說簡直是輕車熟路。利用開發播放器的經驗再做一款解碼耳放,也可以大大壓縮開發時間,降低成本。於是,在這種相對省錢的背景下,解碼耳放擁有更高的價效比也就不足為奇了。恰巧,一些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並不想為那些多出來的成本買單,他們理所當然地選擇了捆綁玩法。而這也是飛傲Q7能夠在音訊硬體配置上比肩M17的原因所在。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或許會有人認為,飛傲Q7在M17的基礎上精簡掉了與數字播放相關的模組的同時,卻還砍掉了一顆9038Pro解碼晶片,其聲音表現何以做到與M17並駕齊驅?但事實是,它確實做到了。要知道Q7的供電系統相比M17可一點都沒有縮水,卻少了處理器、儲存器、大彩屏這些耗電大戶,因此供電系統得以被更好地解放出來。ES9038Pro可是一枚正兒八經的臺機晶片,即便強如M17,也無法挖掘出這兩枚晶片的全部潛力。但對於單枚晶片來說,相對寬鬆的供電環境卻可以將它的效能壓榨得更為徹底,從而拉進二者之間的差距。除此之外,Q7與M17之間便再無不同了,一樣的470mF超級電容輔助供電,狂堆20顆低噪聲LDO進行穩壓,高精度時鐘管理,數模分離設計,再加上媲美臺機級別的THX AAA 788+耳放電路,使得這臺解碼耳放,無論面對低阻高敏的動鐵耳塞,還是阻抗高達600Ω的動圈大耳,都夠能做到遊刃有餘地驅動。甚至可以為它接上動力更加澎湃的外接電源,啟動獨立的DC供電線路,開啟“超級大耳模式”,使整機的輸出功率來到驚人的3000mw/32Ω,即便與一些真正的臺機比較起來,也絲毫不落下風。更何況它還可以搭配耳塞,隨身攜帶,成為你的出街好伴侶。靜可置於案頭,盡享大耳之美,動可塞進揹包,隨行大街小巷,飛傲Q7真正能夠做到不同場景,一機解決。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飛傲的產品力一向令人放心,Q7無論功能性還是使用體驗都沒什麼好挑剔的。只是每當談及它的聲音,人們總要受到一些固有印象的影響,譬如飛傲曾經的代名詞:“白開水”——不加修飾的音色,不予限制的三頻,再加上沒有刻意最佳化過的聲場與動態表現,都使得飛傲被扣上了“不會調音的帽子”。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麼?飛傲究竟會不會調音,其他HiFi品牌的調音都是什麼風格,又出於何種目的?Q7的聲音到底是怎樣的?我想著,不如藉著這個機會,一併跟大家聊聊我的理解。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關於“白開水”其實已經是老黃曆了。回溯飛傲初涉便攜HiFi市場的那幾年,他們做出的東西的確缺少一些調音技巧。一味地講究還原音色,卻並不知曉怎樣藏拙,加之平平無奇的電路設計水平帶來的些許失真,最後做出來的聲音不免讓人一言難盡。但是經過了幾年的錘鍊,收穫了足夠多的市場反饋與迭代經驗,飛傲無論在調音水平還是電路設計能力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只是他們家的前端沒有相對固定的調音風格,而是依靠產品定位去鎖定目標人群,再根據他們的喜好進行調音。比如定位中端的M11Plus,走的就是低頻器樂紮實緊緻,中高頻質感柔和細膩的風格。其在人聲部分也做了些許的音染,在加強密度的同時,也豐富了中低音的泛音細節。儘管飛傲的口味對比其他廠家仍然清淡不少,但適當的染色也確實能帶來相對舒適的聽感。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可為何HiFi便攜播放器不去追求極致還原,反而要摻入一定的音染呢?這就得從便攜裝置的特點說起了。其實,對聽感影響最大的並不是前端,而是各式各樣的耳塞。但小塞子由於先天條件所限,很難兼顧解析力、能量感以及音色的準確性。像拜雅動力T1一代那種中正、嚴肅向的聲音,在耳塞領域簡直鳳毛麟角。更多的塞子為了追求更清晰通透的聽感,更澎湃的大動態,亦或是寬廣的聲場,最後總要在音色的準確性與能量分佈上出現一點兒偏差。像是那些過於追求晶瑩剔透聲音的塞子,表現出高頻的能量感就會愈發強烈,聽起來也更刺激。而那些人聲相對醇厚的耳塞,中低頻樂器的音色也會變得更低沉一些。最明顯的恰恰是一部分多單元混合耳塞,高中低頻每個部分的能量都異常充沛,結項也十分飽滿,雖然擁有豐富的聲音細節,但是欠缺一定的層次感與分離度,也夾帶著一絲躁動感。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怎麼讓那些調音五花八門的耳塞透過搭配變得更好聽呢?這才是便攜前端廠家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對此,各家給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比如有的廠家傾向於給機器加上好聽的音染,讓它去主動篩選出適合的耳機,玩家們透過與有經驗的發燒友交流或是親自嘗試,最終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最優解。比如某個以“水晶般聲音”著稱的廠家,他們會盡可能多的保留甚至加強原有的高頻諧波,進而豐富高頻的細節,強化質感表現。高頻諧波營造出的“空氣感”也會增加聲場的寬廣度,所以聽器樂和女聲很是討喜。有的廠家選擇了加強低中頻的二次諧波,用以強化中低頻的滯留感,凸顯人聲傳遞出的感情,再輔以厚實的音色,聽流行歌曲絕對是一種享受。那麼就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點,挑選適合自己的耳塞來搭配它們,是調和口味,鹹淡兩相宜,還是繼續“添油加醋”,只在一種音樂題材上追求極致?或許折騰明白之後的成就感,才是這幫玩家一直在追求的東西。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於是,同樣存在另外一批玩家,他們聽音樂從來沒有什麼固定的喜好,也不拘泥於某位歌手,亦或是某種曲風,而是涉獵甚廣,無論什麼歌曲都會去聽一點。況且他們也並不想把自己手裡的耳機換來換去,而是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前端,搭配這條耳機能得到一個較為舒服的聽感。這樣選擇飛傲,尤其是Q7也就無可厚非了。首先,Q7並不會為任意一個頻段新增多餘的偶次諧波音染,因此,它擁有近乎自然的音色和音準,也不會在某個頻段做出過多的停頓。你平時聽到的是什麼聲音,前端就會還原出什麼聲音。沒錯,你可以說它直白,跟喇叭聲的觀感一樣。但純潔到猶如一張白紙,不正意味著Q7能夠包羅永珍,相容絕大多數耳機的調音麼?只要耳機的水準線上,無論何種風格,都可以完美相容這臺解碼耳放。甚至會因為它深邃沉靜的聲底,比肩高階播放器的解析力,聆聽到豐富多彩的聲音細節,為這些耳機再增添幾分姿色。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然而Q7也並非對聲音全無修飾,它選擇微微加強中低頻的量感,真的只是一點點,再削去幾分高頻的音量。讓歌曲聽起來呈現出一個不算太明顯的金字塔型。然後再將聲音結項的邊緣稍稍柔化,這一筆猶如描摹至收尾之時輕輕地一染,既沒有犧牲任何聲音細節,又達到了淡化結項邊緣的效果。可別人都在一門兒心思地給機器新增音染,這Q7為什麼還想辦法淡化耳機的味道?當然是為了讓耳機在無論面對何種歌曲時,都能獲得相對舒服的聽感。即便要拿那種銳氣逼人,喜歡錶現出自己全身能量的多單元耳塞去聆聽抒情向的流行歌曲,也並不會體驗到那種張揚、躁動的感覺。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當然,如果將小塞子替換成頭戴式大耳,Q7的這種調音就更顯如魚得水了。在“超級大耳”模式下,飛傲Q7驅動絕大多數的低阻動圈耳機都顯得手拿把掐,不僅框架舒展,低頻動態也做得相當紮實。針對高阻動圈,例如HD600,T1初代,Q7對比真正的臺式一體機,也只是在力量感與聲場規模方面稍欠,其他的表現力都還算可圈可點。而驅動水月雨啟明星這樣的平板大耳,也能推個八九不離十。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其實大耳對於音色的詮釋往往要細膩飽滿得多,本身自帶一種充盈的停滯感。如果這時候前端還要去追求濃墨重彩的音染,那麼您聽到的聲音免不了要變得奇怪起來。此外,大耳機的能量分佈也要正常得多,很少出現某個頻段佔比過大的情況。加上其自帶的寬闊聲場,足以輕鬆容納曲子中的各式器樂。因此先柔化一下邊緣,再削弱一點高頻同樣可以令聲音變得更為舒適耐聽。如果參考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桌上型電腦,它們走的也基本都是先保證中正平和的音色,再輕輕加入一抹調音的路子。比起便攜前端,大抵是清湯底與濃湯底之間的區別。越是單一的食材,越適合用濃湯提鮮;如果遇到繁雜的配料,它們各自擁有截然不同的味道,反而適合加入清湯予以調和、舒緩,食材們既不會就此失去了本真的味道,也不會擺出一副水火不容的架勢,而是各安其位,各表一枝,共同融匯於一汪清湯之中,終成一鍋美味。也許,這就是飛傲Q7的調音哲學,意在讓人如沐春風、悠然自得。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只需中端播放器的價格,就能享受到高階產品才有的效能品質和聲音體驗。飛傲Q7用自身過硬的聲音素質再次迴應了“捆綁即是價效比”的箴言。而它溫潤、柔和的調音,也會令眾多發燒友體驗到“百搭”的實惠與樂趣。無論你是否曾對飛傲抱有過成見,至少此刻都應該暫時將其放下,親身體驗一下他們的產品再說。

捆綁即是價效比——DC評飛傲Q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