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 由 懶遊的故事 發表于 垂釣
  • 2022-12-11
簡介已是耄耋之年的王鳳閣老人是第一批進廠的工人,王鳳閣老人操著東北口音說,那年我20歲,參加工作就已經八年了,我也沒看過幾臺汽車,中國人沒有啊

長春一汽都幹什麼

今天要介紹的是吉林省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我對這裡很有感情,我的畢業實習就是在長春一汽,我在這裡度過了難忘的一個月。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吉林省長春市的西南郊,有一片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汽車廠區。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批“解放”汽車,就是從這裡開出來的。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1949年,持續百年動盪的中國迎來了新生,中華大地上百廢待興。為了實現民族工業的振興,共和國決定建一座自己的汽車工廠。由於東北地區資源豐富,有一定的重工業基礎,鐵路交通有便利,專家組最終選定,在長春建立第一汽車製造廠。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已是耄耋之年的王鳳閣老人是第一批進廠的工人,王鳳閣老人操著東北口音說,那年我20歲,參加工作就已經八年了,我也沒看過幾臺汽車,中國人沒有啊!造汽車,那是全國人民的一個夢想,我們國家要強盛,中國人不受欺負,就得啥都得有。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那個時候,馬路上跑的十萬輛汽車中,沒有一輛是中國人生產的。在那個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實現“全國人民的一個夢想”,成為了年輕人的奮鬥目標。林水俊和老伴張慧明分別來自福建和四川,他們都是共和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1953年,林水俊從清華大學汽車專業畢業後,坐火車來到長春,從那一刻起,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一汽人。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在當時,出於工業化的建設需要,國家制定了率先生產載貨汽車的方案。可在此之前,中國從來沒有自己生產過汽車,大部分的機床裝置都是蘇聯援建的,技術人員看不懂。於是,學習俄語,弄懂說明書,就成為一汽人的首要任務。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最困難的是什麼?林水俊老人回憶說,就是名詞不統一,就比如很簡單的一個東西,現在我們叫電圈,但是我們以前工廠裡面沒有過什麼電圈,跟蘇聯的名詞有時候對不上號,所以一定要把它統一起來。要統一起來,這東西就比較難了,要找好多資料。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要把專業術語翻譯成普通工人都能看得懂的說明書,難度極大,大家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俄語上。林水俊老伴張慧明回憶說,當時大家勁頭很足,我們吃飯時在工棚裡吃飯,排隊的時候,你會看見每個人手裡都拿個小紙條,背俄文單詞。所以在我們腦子裡,好像沒有“困難”兩個字,在我們生活中,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林水俊老人補充說,因為當時我們沒有想到別的,就想怎麼樣為國家趕快建設起來。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那時的汽車廠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幾乎人人手裡都提著個書包,大家夜以繼日地學習,不僅初步掌握了汽車製造的基礎知識,還學會了操作機床、駕駛汽車。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生產出的12輛“解放”卡車,從一號大門緩緩駛出,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當時,開了20多年外國車的馬國範師傅,被選中駕駛第一輛“解放”卡車。為此,他激動得又是剃頭又是刮臉,這件事情後來被寫成歌曲《老司機》,在十里車城傳唱至今。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一汽老街居民劉成福激動地回憶說,當時我們在下面隊伍裡邊,準備花束,準備彩紙,準備苞米、高粱、大豆,表示豐收的意思。車一來,我們就往車上撒,特別激動的心情。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那一天的長春,到處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成千上萬的人站在道路兩旁,爭先恐後地目睹國產汽車的風采。清脆的喇叭聲,震動了人們的心靈。從此,這輛綠色的“解放”卡車成為了中國人的強國記憶。

長春一汽歷史街區,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代,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汽車

直到今天,汽車廠展覽館裡給孩子們講述的,仍然是老一輩奮鬥的故事,那些風雲往事,不僅凝聚了前輩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把中國人迎難而上,無所畏懼的氣魄,傳承了下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