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接受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 由 第一心理 發表于 垂釣
  • 2022-12-10
簡介心理學家指出,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長期讓孩子穿著哥哥姐姐的舊衣服,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內心產生牴觸情緒

感統遊戲可以鍛鍊孩子怎麼樣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兒童的成長階段,身體的成長速度比較快,因此衣服的更換速度也會比較快,新買的衣服用不了多久就穿不了了。

因此,在多胎家庭當中,通常會出現哥哥姐姐的衣服,留給弟弟妹妹穿,這樣的做法既能夠不浪費,又能夠省錢

。若是正值家庭經濟較為拮据的情況,這種方式更能夠直接有效的節省家庭日常支出。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髮展,現代人們的物質經濟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

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接受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在多胎家庭當中,每個孩子都擁有了獲得自己新衣服的機會,而且大多數孩子也不願意穿哥哥姐姐留下來的舊衣服。

這時部分家長會是長輩會覺得孩子沒有節儉意識,會著重的對於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而在一部分家庭當中,年齡小的孩子不僅要穿哥哥姐姐的舊衣服,即使是親戚家裡哥哥姐姐的衣服,也會被放入孩子的衣櫃當中,而這些孩子幾乎沒有擁有新衣服的機會。

那麼,這種撿別人就衣服穿的行為,雖然節儉,但是對於孩子的成長髮展而言究竟是否真的正確呢?

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接受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傳統節日始終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因此大部分家長傾向於從小教育孩子建立勤儉節約的意識。

心理學家指出,

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長期讓孩子穿著哥哥姐姐的舊衣服,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內心產生牴觸情緒。

這時候作為家長實際上不必強求,畢竟不能為了勤儉節約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或是給孩子的成長髮展帶來消極影響。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接受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丟失對自我生命的掌控感

對於個體的成長和發展而言,自我掌控感是每個人內心當中必備的一種需求。

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接受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著名學者馬斯洛曾經指出,個體在生活當中急需對於生命的控制,這也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重要體現。

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對於個體的成長髮展以及人生軌跡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擁有掌控感的人會覺得自己的命運以及人生軌跡都緊緊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並且會認為自己的命運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而那些缺乏對生命掌控感的人通常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

一個人的控制感實際上主要表現在對於自我生命的控制,以及對於周邊事物或是環境的控制當中。

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接受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若是孩子在童年期連自己想穿什麼衣服都無法決定,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對於生活的絕望和無力感。

這種情況下還是很有可能會養成順從、缺乏主見、任人魚肉的性格。並且在長大之後會出現缺乏自信、低自尊感的表現。

長期被施捨,導致自我生命價值受損

若是孩子原本的性格就比較順從,也能夠很快地接受穿哥哥姐姐舊衣服的行為,那麼是否就不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負面影響呢?

實際上事實並非如此,家長對於孩子穿舊衣服的行為給予獎勵,也就是給予孩子更多的動力。

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接受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這會造成孩子對於自己的外在形象越來越不注重,並且在內心當中會認為這種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情況對於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自尊心塑造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成長的孩子,有極大的可能會形成容易妥協,已經較為隨便的性格,將自己的身份認定為是被施捨者。

雖然這種行為在表面上來看,是一種勤儉節約的行為,但是仔細思考後就會發現這其中還隱藏著更加複雜的問題。

因為無論是在人類社會當中還是在動物群體當中,位高權重這種能享受到更多的資源,而那些地位較低的人只能跟在別人後面,能夠做出一份自己的成就。

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接受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實,但這卻是人類社會最真實的規則之一。長期使用他人用過的就物品,會導致孩子內心產生低人一等的意識,不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過度自卑誘導過度補償心理

補償心理指的是個體在成年後感受到自己身心在某方面存在缺失,就會瘋狂地進行彌補,在已經完成彌補後,還無法擺脫自己在某方面有所缺失的意識。

因此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那些在童年時期長期穿他人舊衣服的孩子,在長大後會瘋狂迷戀購買衣服,迷戀於打扮自己。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曾經指出,這種情況大多是由個體內心過度的自卑心理導致的。

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接受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綜上所述,即使讓孩子穿舊衣服是一種勤儉節約的行為,但是對於兒童的發展而言,並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因此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機會。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