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曾國藩:被譽為“半聖”,以笨拙的精神,詮釋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 由 以書話人生 發表于 垂釣
  • 2022-12-10
簡介曾國藩到底有多笨

可以給去世的親人算命嗎

說起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不得不提曾國藩。

他聲名遠揚,被譽為中國三個半聖人中的“半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

他功勳卓著,創辦湘軍平定太平天國,興起洋務運動,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不過,也有人評價他是“殺人不眨眼的屠夫”“曾剃頭”;因他處理天津教案,被當時老百姓罵成“賣國賊”。而且,兒時的曾國藩以笨出名,曾被房樑上的小偷嘲笑、奚落。

但就是這樣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謂是草根逆襲的典範。

曾國藩:被譽為“半聖”,以笨拙的精神,詮釋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而這本《曾國藩傳》全面地介紹了曾國藩的生平和功績,作者張宏傑是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研究員,先後出版《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簡讀中國史》《簡讀日本史》《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專著十餘部。

01

科舉之路坎坷,尚拙永不放棄

曾國藩的仕途之路頗為坎坷,僅“秀才”這個最低一級的功名,他就考了七次。

梁啟超曾評價道:“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文正是曾國藩的諡號,這句話說明曾國藩在同時代大人物當中是最笨的一個。

曾國藩:被譽為“半聖”,以笨拙的精神,詮釋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曾國藩到底有多笨?在湖南鄉下,流傳著曾國藩兒時讀書的一個笑話,說他讀書非常刻苦,每天不背下一篇課文就不睡覺。

一天黃昏,他坐在書桌前背誦《岳陽樓記》一個小偷潛入他家,爬到房樑上,準備等他們都睡覺了,再下來偷東西。結果,小偷在房樑上睡了兩覺,醒來看見曾國藩還在背書。

聽來聽去,小偷都學會了,他忍無可忍,從房樑上跳下來,指著曾國藩的鼻子,破口大罵:“就你這個笨樣,還讀什麼書?你聽我給你背一遍。”說完,小偷從頭背到尾,最後甩門,揚長而去。

雖然,這是個傳說,但也說明了兩件事,一是曾國藩確實用功,二是他確實很笨。

曾國藩身上有一股天生的倔強,他知道解決雄心和頭腦的差距,只能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曾國藩:被譽為“半聖”,以笨拙的精神,詮釋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高中進士的那一年,曾國藩二十八歲。這一路走來頗為艱辛,但塑造了曾國藩獨特的人生哲學:“尚拙”,也就是崇尚笨拙。

這與我們現代人的理念不同,今人尚巧,很多人辦事都追求高效率,希望走捷徑。

曾國藩卻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就是說,笨拙勝過機巧,辦事笨拙,才靠得住。

正如國學大師錢穆所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

02

曾剃頭的由來

有人評價曾國藩是“殺人不眨眼的屠夫”,稱他為“曾剃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是曾國藩在長沙剿匪時留下的外號。

1850年底,咸豐皇帝即位不久後,太平天國起義在廣西爆發,這支一開始不被人注意的隊伍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一度從廣西打倒湖南,又攻入湖北,造成天下大亂的局面。

為此,咸豐皇帝寢食難安,除了命令各地官員拼死抵抗外,還詔命曾國藩這樣的在籍官員出山,興辦“團練”,以保衛鄉里。

1852年,在家守孝的曾國藩接到了這樣一封諮文,他的第一反應是拒絕。不過,在好友郭崇燾的點撥下,曾國藩最終還是決定出來給皇帝賣命。畢竟從他當官的第一天起,就立下了內聖外王、拯救天下之志。

曾國藩:被譽為“半聖”,以笨拙的精神,詮釋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一到長沙,曾國藩就展現出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他把全省各地民間團練武裝召集到一起,加以訓練,然後四處搜“剿”土匪。隨著幾次戰役,各地土匪都不敢再出頭活動。

之後,曾國藩又把工作重點放在除暴安良,打擊地方黑惡勢力上。

四個月的時間,曾國藩親自殺掉了一百三十七人,他還命人制作了一批木籠放在車上,那些罪不至死的地痞流氓抓獲之後,鎖在木籠內遊街示眾。游完後也不讓他們出來,直到站死、餓死為止。

自此,曾國藩成了“曾剃頭”,他的鐵腕和殘忍令人聞風喪膽。

事實上,曾國藩殺的那些人,正是早些年就該處理的,但各地地方官不負責任,放任自流。本該嚴懲的人得不到懲處,反而四處遊蕩,所以才釀成了太平軍起義。所以,曾國藩出面做“惡人”,對土匪痛下殺手,以絕後患。

另外,曾國藩認為治亂世要用重典。各地土匪囂張,太平軍勢力橫行,在這種情況下,要樹立官府的威信,就要實行恐怖統治。

03

建立湘軍,政治生涯中的雙刃劍

說起曾國藩的偉績,繞不開湘軍。然而,創立湘軍的過程,可謂困難重重。

進士出身的曾國藩,沒有當過一天兵,沒有半點行軍佈陣、帶兵訓練的實際經驗。文人練兵,在大清史上也是頭一遭。

曾國藩:被譽為“半聖”,以笨拙的精神,詮釋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不過,曾國藩排除萬難,逐一解決了用人、籌餉、購置器械、建立制度等難題。他調動全部心力,苦練湘軍。

他把自己當成了天下最後的希望,要用這支軍隊去挽救大清的危亡。所以,他練兵的宗旨是首站一定要勝。不真正練成,絕不輕易出兵。

可是,咸豐皇帝卻不這麼想。當太平軍定都南京,發動聲勢浩大的北伐後,咸豐皇帝著急地坐不住了,命令曾國藩馬上率炮船北上增援。

但此時的湘軍技能還處於半生不熟狀態,盲目出戰無異於以卵擊石。

曾國藩沒有辦法,只能用“拖”字訣來解決。就這樣,他從1853年8月拖到了11月,期間多次上奏摺說明情況,說明自己不動身的原因。

經過一年的時間,曾國藩初步練成了一支一萬七千餘人的湘軍。

1854年,湘軍首戰慘敗,曾國藩眼看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跳入水中尋死,幸虧身邊的護衛及時相救。

就在曾國藩打算再找機會自裁的時候,傳來另一路湘軍在湘潭取得大勝的訊息。這場勝利是太平軍軍興以來,清軍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

湖南首勝,湘軍士氣大振,不久後又收復了武漢,迅速扭轉了全國戰局。

湘軍的建立是曾國藩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它不僅改變了曾國藩個人命運的走向,也改變了整個國家的走向。

然而,隨著湘軍的不斷壯大,咸豐皇帝對曾國藩的戒備心也越來越重,他先是收回湖北巡撫的成命,後又趁曾國藩回家守孝之時,解除了他的兵權。

曾國藩:被譽為“半聖”,以笨拙的精神,詮釋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曾國藩萬萬沒想到,自己苦戰數年竟落得這樣一個結果。此時,正當太平軍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他偏偏在這個時候回了家。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聖人之言,曾國藩雖然耳熟能詳,但沒有真正做到。

於是,他在家中致信各位好友,請大家多提意見,幫助自己總結經驗教訓。

從好友的來信中,曾國藩越來越清晰地看到自身致命弱點: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幹、一味剛強。

他逐漸意識到以前看不起的虛偽、麻木、圓滑等特點,是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只有海納百川,兼收幷蓄,才能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到達勝利的彼岸。

想通後,曾國藩寫下一句自箴:丈夫當死中圖生,禍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窮而著書。

意思是大丈夫應當在絕境的時候圖生存,在禍患中求幸福;古人處於困境的時候就修養道德,不發達的時候就著述立說。

對於曾國藩而言,被解除兵權算是人生大禍。然而禍是福之基,他寬慰自己在災禍中不能自暴自棄,而應置之死地而後生。

不久後,在同僚胡林翼的幫助下,咸豐皇帝再次任用曾國藩,命他辦理浙江軍務。

這次出山,曾國藩的改變令眾人吃驚,待人接物,判若兩人。對待同僚,他變得和氣、謙虛了;對皇帝不再直言不諱,而是學會了打太極拳,咸豐皇帝對他的印象也有了好轉。

就這樣,曾國藩完成了自己的“中年變法”,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八年夏間再出視師,痛改前此客氣用事之弊,以一勤字自勖。”

曾國藩:被譽為“半聖”,以笨拙的精神,詮釋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1864年6月,歷時十二年的時間,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終於平定了天平天國。

1872年3月12日,62歲的曾國藩因病去世。自此,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後一個偶像隕落了。

04

結 語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一生是不斷自我磨礪的一生。他透過自身的修煉,真正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被譽為“半聖”,以笨拙的精神,詮釋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曾國藩傳(張宏傑新作,隨書附贈曾國藩家書典藏本)

¥

60。5

京東

購買

曾國藩的修身過程於後人的最大意義,在於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個資質非常平庸的人,如果真心完善自我,透過陶冶變化,也可以成為一個超乎尋常的人。

曾國藩從一個出身平常的小鎮青年,成長為大清王朝的最後領航者。他走過的每一步都成為其人生精進的基石,一生崇尚笨拙,以紮實而非機巧取勝。

他,最終完成了從笨人到聖人的蛻變。

文/紫竹凌:多平臺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

歡迎關注@以書話人生,經典好書,與君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