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北京微整治恢復鐘鼓樓周邊傳統風貌——鬧街靜巷 鼓韻共賞

  • 由 中國經濟網 發表于 垂釣
  • 2022-12-06
簡介2023年,東城區還將啟動鼓樓東大街環境整治提升專案二期改造工程,對寶鈔衚衕至交道口路口沿線的人行步道、公共空間、市政設施、建築立面、景觀設施進行提升改造,打造“鬧街靜巷,鼓韻共賞”的文化街道

太陽能板對身體好不好

立冬時節,記者登上鼓樓,北京中軸線北段風光盡收眼底。經過周邊環境治理提升,特別是“第五立面”改造,鼓樓南望中軸線的視覺廊道更加開闊完美,老北京風貌逐步恢復。

在北京城市核心區,東城西城兩區合抱的鐘樓和鼓樓,合稱鐘鼓樓,是北京中軸線上最高的兩座建築。而在鐘鼓樓周邊,被稱為第五立面的屋頂,是中軸線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代變遷中,原本青磚灰瓦環繞的鐘鼓樓,也因周邊建築屋頂的私搭亂建被破了相。

今年,東城區將鐘鼓樓周邊安定門街道、交道口街道區域內的16。59公頃面積納入改造提升範圍,涉及豆腐池衚衕、寶鈔衚衕、鐘樓灣衚衕等9條衚衕。“屋頂的形制、佈局、材質、色彩是最佳化景觀視廊的關鍵,都會影響到景觀視廊的通透性。”東城區城管委環境建設科專案負責人劉悅告訴記者,景觀視廊的營造,是城市更新過程中的必經之路,進一步帶動由“面”到“體”提升整體城市景觀。

參與改造的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建築設計所建築師魯坤找到了1901年以來各個時代的老照片,基本掌握了區域120年跨度的風貌變化。她告訴記者:“北中軸線鐘鼓樓周邊保留了平緩開闊的天際線,延續了以衚衕—四合院合瓦屋面為主題的形態特徵,構成了以大片青灰色房屋為基調的整體色彩。隨著城市建設、房屋改造以及多年來的商業發展,區域風貌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但整體形態特徵基本保留至今。”

在改造過程中,既要著重保留曾經的樣貌,又要甄別、尊重歷史形成的變化,還要及時治理影響風貌保護、傳承的問題。改造前調研發現,鼓樓周邊很多屋頂上有雜物、棚架、設施,彩鋼板材質、紅色水泥瓦與沿街傳統建築風貌格格不入。商鋪經營者對重新設計門臉和改造屋頂的呼聲很高,居民也希望提升步行環境,增加休憩座椅。

東城區針對鐘鼓樓緊鄰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範圍包含了鼓樓東大街西段250多米的範圍,為下一步深化沿線街區更新奠定了基礎。對鐘鼓樓周邊環境的改造,西城區動手更早。其轄區內針對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品質提升專案已透過專家驗收。在“微整治、微修繕、微更新”中,拆除樓頂違建、改移附屬設施、改造鴿舍等,極大改善了鐘鼓樓俯瞰眺望景觀。西城區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劉維巖告訴記者,一年多來,鐘鼓樓周邊共整治點位344處,涉及50多處違建拆除,4條衚衕公共空間整治,還有大量屋頂修繕、空調室外機和太陽能板的改造。

“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不僅要在地面上看,也要從第五立面上看,現在鐘鼓樓周邊正式亮出來了,往南眺望特別敞亮。”什剎海街道副主任裴亞周說,改造中,周邊老百姓生活的剛需,比如設在屋頂上的廚房和衛生間,透過改造最佳化房屋內的空間得以實現。

隨著第五立面整治與地外大街整治整體推進,圍繞什剎海的“文化探訪路徑”正式形成。2023年,東城區還將啟動鼓樓東大街環境整治提升專案二期改造工程,對寶鈔衚衕至交道口路口沿線的人行步道、公共空間、市政設施、建築立面、景觀設施進行提升改造,打造“鬧街靜巷,鼓韻共賞”的文化街道。

(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