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 由 小陳茶事 發表于 垂釣
  • 2022-11-10
簡介《7》此外,茶藝表演中還會見到洗茶、潤茶等步驟

沒有稱十克怎麼稱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據說,躺在家裡就能為社會做貢獻的那段日子,逼出了很多人的“隱藏”能力。

比如,做飯。

常年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村姑陳,對做飯這件事,很是頭疼。

菜譜買回來,看到上面的“適量”、“少許”等字眼,覺得玄之又玄。

平時泡茶,就連投茶量都講究

稱重

的自己,簡直要崩潰。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到底幾勺鹽才算多,幾勺鹽才算少呢?

後來,在經歷了兩次手指被刀割之後,宣佈退出廚房,將位置讓給李麻花。

於是乎,她真正成為了一位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女子。

前段時間,又新入手了一臺網紅產品——空氣炸鍋。

最近伊天天抱著它,研究烤雞翅、炸薯條、蛋撻、鬆餅……

這些美食,陪我們走過了每個

試茶

的日日夜夜。

肚子填飽了,才有精力談論詩書畫,才有心情喝茶,享受精神層面的東西。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2》

不僅做飯會翻車,泡茶也會。

有茶友抱怨說:“為什麼我跟著網上的茶藝師影片學泡茶,總是翻車?”

其實,這種情況很正常。

網路上大多數的茶藝影片,大同小異,通常是一位穿著茶服的姑娘,端坐在鏡頭前。

接著,就正式開始了。

白鷺沐浴、烏龍入宮、懸壺高衝、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一套動作做下來,行雲流水,極為連貫。

但無論怎麼看,都覺得略顯浮誇、虛華,甚至有些步驟是可有可無的。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茶藝表演和日常泡茶之間的差別,在於前者帶有表演性質,而後者追求的是實用。

要知道,一位成功的茶藝師,必然是經過專門的培訓,要去上培訓學校。

並且,每一次的表演,也必須經過專業的編排之後,才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正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

茶藝表演是一種審美的需求,有時還要輔以文字、舞美、音樂等,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簡單。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要學習泡好一杯茶的技能,適用某些場合,比如泡茶待客、自己飲茶。

那麼,就不必太複雜。

那些只是用於欣賞,對茶湯風味沒有加成的步驟,完全可以省略。

作為普通茶客,化繁為簡,更能呈現出好茶的原汁原味,香清甘活。

若你也是“腦子學會了,手沒學會”人群中的一員,這份泡茶實用指南,請收好。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3》

第一步:用克秤稱茶

110毫升的標準蓋碗,泡白茶、桐木紅茶,需稱茶5克。

泡武夷巖茶,則需稱茶8克。

以上,是我們經過多年的泡茶經驗,得到的黃金茶水比例。

針對散裝的茶葉,一次不知道放多少茶,便可以按照這個比例去換算。

如果是泡袋裝的茶葉,已經稱好了重量,直接省略稱重,進入正式沖泡的環節。

有些茶友不在意稱重,或者壓根不知道泡茶要稱重。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從來都是憑感覺,隨手抓一把幹茶放進蓋碗裡,就開始注水沖泡了。

投茶多了,滋味泡出來濃;投茶少了,滋味泡出來淡。

偶爾有人來問:“為什麼我泡白茶,喝不出你說的那種清甜鮮爽感?”

一問才知道,投茶量超標,茶湯又濃又苦,大大掩蓋了鮮爽感,又如何能喝出滿滿茶氨酸的味道?

可見,增一分,少一分,都難以泡出那個味道。

不多不少,便能得到一杯杯香清甘活、鮮香醇爽的好茶。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4》

第二步:燙壺溫杯

有些地方的功夫茶泡法中,將這個步驟稱為“白鷺沐浴”。

但對於初學者來說,這個形容詞太生澀,很難理解。

換成燙壺溫杯,更加的簡潔明瞭,意思是在泡茶之前,把所有要用到的茶具用沸水燙洗一遍。

一來,是為了保持茶具乾淨整潔,因為高溫有殺菌的功效。

正如飯前要用熱水燙餐具,將表面沖洗乾淨,不僅是儀式感,也能讓自己吃得更放心。

二來,是為了給蓋碗預熱,進而有利於聞幹茶香。

趁蓋碗內還留有剛剛的水溫時,迅速將已經稱好重量的茶葉投入其中。

再迅速合上蓋子,端起蓋碗,上下輕輕搖晃三下。

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就越快。

這時候,蓋碗裡是微微熱的,加上晃動,激發了幹茶

的香氣。

把蓋碗送到鼻端,揭開一個小口,宛若輕啟的貝殼一般,輕輕嗅聞,茶葉中的諸多芳香物質便直奔鼻腔。

讓人驚訝,原來乾燥的植物,也能有如此豐富的香型。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5》

第三步:注水入碗

為了增強觀賞性,往往能看到茶藝師用懸壺高衝的方式注水。

把一把裝有滾燙沸水的壺,高高抬起。

纖纖玉手,一手持壺,一手壓著壺蓋,讓水流從高處衝下來,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闊之感。

當水流不斷擊打著茶葉,它們便開始轉圈圈,翻滾,浮沉,隨波盪漾。

那個場面,確實令人賞心悅目。

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是最經常出現翻車的一個步驟。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首先,是因為臂力不足,當茶壺裡裝滿了水之後,抬高到一定程度時很難拿穩。

其次,注水時距離太遠,難以百分百瞄準蓋碗。

有時水流衝到了蓋碗外面,灑得茶桌上到處都是,甚至燙傷了自己,得不償失。

最後,從高處注水,到達蓋碗裡時,水溫已不再是沸騰滾燙的狀態了。

溫度降低,難以徹底激發出茶葉當中的香氣和滋味物質。

恰好相反,村姑陳日常喜歡從低處注水。

將鶴嘴壺的壺嘴,儘量靠近蓋碗,注水時要注意環壁,也就是快速地寫“の”。

如此一來,不僅能讓水溫保持足夠高的狀態,而且能快速浸潤幹茶,表現出最佳的口感。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6》

第四步:出湯瀝乾

此時又要說到,茶藝表演裡,經常會看到泡茶者在出湯前,左撥右撥。

又或者是在注水結束蓋上蓋子後,進行一些額外的表演動作,來延長茶葉浸泡的時間。

然而,如果到了真正泡茶的時候,這麼做只會讓茶湯變得濃

苦澀。

同時,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悶泡”。

所謂悶泡,便是讓茶葉和水長時間的接觸、浸潤,短則幾十秒,長則數分鐘。

在此過程中,茶多酚和咖啡鹼等物質,會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

根據浙大的王教授所說,茶多酚和咖啡鹼的釋放速度,遠比茶氨酸物質來得快。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因此,一旦悶泡時間長了,苦澀物質的含量就會超標,超過人們所能接受的範圍。

故而,比起悶泡,快出水更適合好茶。

從注水到出盡大部分茶湯,只需用時7-8秒左右,就夠了。

由於時間有限,苦澀物質沒有了大展身手的空間,只析出了一小部分。

但好茶裡的其它滋味物質,如茶氨酸、多糖等,則可以均勻釋放,呈現出的茶湯口感,不苦不澀,香清甘活。

最後,出湯結束以後,不要忘了把茶湯徹底瀝乾。

儘量做到蓋碗裡乾乾淨淨,不留一滴餘水後,再放下蓋碗。

這樣,才算完成了沖泡。

茶藝師的泡茶步驟,為什麼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這4點道出真相!

《7》

此外,茶藝表演中還會見到洗茶、潤茶等步驟。

但在我們日常操作中,卻很少會真正運用到。

因為好茶本身就很乾燥、乾爽、潔淨,沒有多餘的雜質和異物,更沒有雜味。

在沸水的助力下,頭道茶湯裡已經釋放出了充分的滋味物質和養分。

直接倒掉,則錯過了這一道湯水的風味。

雖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卻和生活有著明顯的距離感、割裂感。

把表演型的泡茶方式,代入日常生活,只會徒增壓力。

認認真真地泡好一杯茶,其實並不難。

拋開一切表演性質的成分,專注於如何服務這泡茶,如何把它泡得好喝。

如此,才是品茶的真諦。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