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讀書真的改變你了嗎?

  • 由 靜水空 發表于 垂釣
  • 2022-11-08
簡介如果你不去思考,你不去判斷,不去批判,你就算讀的再好,聽的再多,你也只是在模仿,只是在複製,頂破天了,你就只能成為講書的那個人或寫書的那個人的水準,當然這得看是什麼人,在什麼層次,知識是哪種分類了

真善美的小世界的情緒是什麼

在現在全民閱讀的浪潮下,最近幾年社會里的書香氣慢慢的充盈了起來。讀書方式多樣,有人喜歡聽,有人喜歡讀,有人喜歡讀電子書,有人喜歡讀紙質版的書。

讀書跟健身一樣,能長期堅持下去並且養成良好習慣的人並不是很多。咱今天不討論讀書能不能堅持、怎麼堅持的問題。

讀書真的改變你了嗎?

我們需要搞明白讀書的目的,問自己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在年底看著自己讀完的書單,享受某種成就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會說,讀書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更健全的人格;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為了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為了學習一門技藝;為了打發時間等等……我們也聽過很多關於讀書的格言,網上一搜一大堆,我們就不贅述那些乏味的格言了。

我們經常會看到朋友圈有人讀書打卡,不管是為了讓別人以為自己在學習,還是在分享知識,亦或是一些平臺的營銷手段,不管怎樣,在讀就是好現象,哪怕是形式。

我們需要搞明白一件事情:為什麼很多人讀了那麼多書,看上去依舊很平庸(我們一般指精神思想上的),對待事情的看法也就那樣,看問題的角度呢也很普通,在生活當中關鍵的時候,讀了萬卷書,卻邁不開一小步。

我們讀書不止是為了記住書裡面的內容,而是在必要的時候能用到它,你的大腦會自動儲存對你有用的東西,大多數你不會發現,可能是在潛意識裡。書裡只要你能讀懂的,那些道理你都懂,書只是提醒了一下你,給了你靈感,完善了你的思想體系。讀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的潛意識裡其實都在想著完全按“書”這個劇本來(你可能自己都沒發現),當回到生活當中,你會發現完全不一樣,或者是當你讀到另外一本相同屬性的書的時候,你會發現和你讀的上一本書有截然相反的主張,這個時候你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讀書真的改變你了嗎?

那出現上面這些情況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分清楚什麼是知識,什麼是智慧,沒有搞清楚自己讀書的首要目的

很多人聽書、看書,完全去把講述人或者是作者說出來和寫出來的內容當成自己認知的準則。如果你不去思考,你不去判斷,不去批判,你就算讀的再好,聽的再多,你也只是在模仿,只是在複製,頂破天了,你就只能成為講書的那個人或寫書的那個人的水準,當然這得看是什麼人,在什麼層次,知識是哪種分類了。比如說有一個人讀書特別厲害,他發展了自己的平臺,經常去分享自己的東西,透過自己的理解,向大眾宣揚、發表自己對某種東西的看法。同樣,如果聽的人不去在自己大腦裡面把這種知識加工成自己的東西,就算這個人給你講的是非常高深的智慧,你也不能參透,更別說是很一般甚至誤導人的東西,透過你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直接存在自己大腦裡的了。

尤其是現在很多講書人、寫書人,自己主觀的去解讀一些世界名著或者非常高深的學問。如果讀者或聽眾不能獨立思考,直接把講解人講解的東西當成對這本書或者這類學問的正確解讀,這是很危險的。

我們需要改變的一點是:不要把書本里面的東西當成真理,況且這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我們讀書是為了養成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敢於反駁,要敢於批判。把書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這才叫:知識。

書中的一切知識也好,常識也罷,只是給了你一個方法、或者是一個啟發,最終你要透過自己的思維,去判斷,去壓縮,取其精華,去除糟粕,將某一種知識加工成屬於自己真正的知識,也是最接近智慧的知識。

所以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書不一定是真理,世間沒有絕對的真理,一定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敢於說1+1=3的勇氣,也要敢於去質疑1+1=2的精神。

最後,我認為知識的作用只會給你提供一個靈感,讓你有了靈感之後,觸發某一根弦,自發的形成自己的知識,生成智慧,能量生生不息,用之不竭,週而復始,樂此不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