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太極拳練功札記(75)

  • 由 一江水白 發表于 垂釣
  • 2022-11-03
簡介用功純熟,心意再變,把右胯軸再提高一點,提到左胯軸的斜上方,繼續旋轉右胯軸及足腿

胯軸的拼音怎麼讀

山中踏雪(禪詩)

千山萬壑春驟來,

萬壑千山梨花開。

山壑萬千渾一色,

萬千山壑入詩懷。

——終南山•不還居士

太極拳練功札記(75)

1、教學思考:對於初學者而言,還得多教腿上的東西,腿上功夫練紮實了,其他的才好學。

今天講的是“騎馬樁”,是活樁是身法,不是死樁。其要點首在腳下,大拇趾節和二趾節踏上勁,前腳掌及內側為實,後腳跟為虛(如踏馬鞍,如踩起跑器);踝關節、膝關節、胯骨節這三節可以打彎處要像彈簧一樣保持彈性;胸腔要顯起來,小腹向前下兜勁,整個上半身(從兩胯軸至頭頂)微前傾,如鞠躬狀(陳鑫語。不是哈腰),如“背石碑”。

如此,兩腿猶如彈簧,上半身壓在彈簧上,而後兩腿做彈簧狀彈性起落。

在此基礎上,再來揉胯軸轉足腿,習練螺旋纏絲功;而後再來調整身法,做到“立身中正”。

先得大致瞭解足腿骨節構造:人體正常結構,足內踝是高於足外踝的,所以人走路或是激烈運動時會一不小心歪了腳。

小腿脛骨上端也是高於腓骨頭上端的;股骨頸(胯軸)亦是高於大轉子。

所以,平常用功時得提起足跟,踩腳大拇趾壓腳背。也就是把足腿的外側略提高一點,把足腿的內側略下壓一點兒。(練熟了以後,足跟可提可不提,但足跟還是不要踩實,要虛,這樣足上的勁才能翻上去。)

其用功要領:

兩足平開步,略同肩寬(騎馬樁)。設先練右足腿。左足腿為支撐腿。(練左足腿反之)

右足跟略提起,腳大拇趾趾節踩地;二趾至小趾肚依次虛著地;

再找到胯軸(股骨頸與髖臼連線處);

胯軸與足大拇趾上下一線,如手拄柺杖,手把是胯軸,杵在地上的那一頭就是足大趾。

手杵著柺杖卻不閒著,還把柺杖給轉起來,像圓錐體或陀螺似的轉圈(正圈或反圈輪流轉動)。

初始就這麼上下兩頭杵著勁囫圇吞棗般地模糊著轉。

用功時久,再開始逐漸細化。

心意用功:外踝骨尖始終高於內踝骨尖;

丘墟穴凹處意勁往然谷穴處走,與足大拇趾蹠骨趾節貫通;

足大趾與二趾合上勁,意勁從趾肚往小趾肚旋走;到了小趾肚不能往外走,而是迴旋。

勁起於足大趾,但得透過胯軸把它給吸提上去。大小腿骨節屬於快速通道,不要太慢了,而是快速上升,直達胯軸。尤其是膝關節,勁不要在此逗留。

足上的勁到達胯軸以後,再透過揉胯,使得胯軸周圍肌筋意勁一部分往腰腹脊骨上走,一部分又反纏至足下,形成一個迴路似的,迴圈往復。

用功純熟,心意再變,把右胯軸再提高一點,提到左胯軸的斜上方,繼續旋轉右胯軸及足腿。此時,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彷彿是左胯軸託著右胯軸一塊兒旋轉。右胯軸旋轉的動力彷彿又是來自於左胯軸及足腿。這樣的話,右足大趾變成了支點,左腿足又變為虛腿了,但外觀上沒變,是心意變了。

繼續用功,意勁在左胯軸的提領下,由左足大趾傳上來,再由左胯軸傳導至右胯軸。這是前半圈。後半圈再由右胯軸反轉回左胯軸,再至左足大趾,形成一個由左足大趾至右胯軸這樣的一個迴路。

用功至此,心意內容愈發豐富了。此心意用功內容是在原有動作的基礎上逐漸新增進去的,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如此才能練出一個完整的東西來。

2、這幾天練功,忽然就又回到了從前的一個意象狀態,即在“黃瓜架”的基礎上進行單腿的獨立支撐。其竅要是在行功時,每一動都是單腿支撐的狀態,猶如獨木橋,一腿是獨木支柱,其餘身軀就如橋樑。此獨木支柱狀的單腿一直可以支撐到腰肋骨裡,此時整個身軀的旋轉就是從獨立腿腳下一直螺旋旋轉到腰肋骨處。此刻腰隙忽然就鬆開了,非常的柔和。

比如,做“右弓箭步”狀,右腿就是獨木支柱,右腿為實,而右腰隙一鬆開,即為虛。此即是“實中含虛”。(此功法在技擊應用上也是很重要的)

運功時久,左右兩半身內(從盆腔深處至胸背肋骨壁裡)胸腹肌筋膜被啟用,且運勁時貫串如一,形成一個完整的條束狀肌筋(左右各一),柔韌而有勁道。

此時,再加上兩膀在肩胛骨下方的摺疊開合,胯與肩就能連上了。

再運功,左右小胸腔現起,兩胯骨豎起,意勁就在胸腰腹腔內運行了,其胳膊、腿上的勁道都出自於腰隙,松沉有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