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名醫薈萃,薛雪與葉天士同期聞名,“掃葉莊”與“踏雪齋”二三事

  • 由 一壺漢方 發表于 垂釣
  • 2022-11-01
簡介後人謂薛生白之“掃葉莊”,意在攻擊葉天士,又編出葉天士有室名“踏雪齋”,寓意攻擊薛生白,皆偏聽庸人慼慼口舌,不足為憑

同氏漢方胃舒貼怎麼樣

名醫薈萃,薛雪與葉天士同期聞名,“掃葉莊”與“踏雪齋”二三事

一壺漢方

名醫薈萃,薛雪與葉天士同期聞名,“掃葉莊”與“踏雪齋”二三事

大家好!這裡是一壺漢方。乾隆年間,與薛生白齊名的還有名醫葉天士,兩個皆精於醫道,俱擅治溫病,惟彼有相輕之嫌,常互相攻擊。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兩大名醫之間發生的故事。

關於他們

名醫薈萃,薛雪與葉天士同期聞名,“掃葉莊”與“踏雪齋”二三事

據傳,歷史上曾有“掃葉莊”與“踏雪齋”這一杏林傳聞。

事情是這樣的:有個更夫患水腫病,求薛生白診治,薛氏認為該患已病入膏肓,便推辭未治。更夫回家時,暈倒在路旁。正巧被葉天士發現,經過診查,認為該病是因為更夫常年受有毒的蚊香薰染而成,經精心調治後病癒。更夫將此事告知眾人,一時間州城裡人人皆曉。薛氏得知後,對葉天士又嫉妒又惱火,深感體面有失,聲譽受毀,遂決計與葉氏比個雌雄,以挽回面子。為此,自名所居為“掃葉莊”,並手書匾額懸掛門首。此事被葉氏得知,極為憤怒,本來二人就互不相讓,此時更是怒火上衝,立即應戰,草書橫匾“踏雪齋”於書齋門首,以表對薛雪絕不示弱。

正在兩者躍躍欲試,準備爭個高低上的時候,葉氏的老母忽然病倒,雖經葉氏精心醫治,仍不見好轉,葉氏深為焦慮。薛氏的家弟與葉氏平日要好,便將葉母的病情告訴了薛雪,薛氏詳知病情後,認為其病毒陽明經證,非重用白虎湯不能撲滅其熊熊之火,生石膏須用至二斤方能奏效。薛弟將哥哥的意見告與葉天士,葉氏方恍然大悟,急煎重劑白虎湯,服後果然病痊。事後,葉氏非常佩服薛氏的醫術,便將往日的積怨一拋,主動登門拜訪薛雪,薛氏倍受感動,深感內疚,當即摘下“掃葉莊”那塊橫匾,表示了歉意。從此,兩位名家互相學習,共同研究,同為祖國醫學的溫病學說做出了重大貢獻。

據載,薛生白曾孫東來出“日講雜記”八則,載於《吳醫匯講》二卷,並述薛氏事蹟,謂薛氏不屑以醫見,故無成書,年九十而歿。世傳有《溼熱條辨》者,首刊於舒松摩《醫師秘笈》中,凡三十五條,謂為薛雪作。但亦有醫家(如王孟英)認為《醫師秘笈》的著者尚難確定。薛氏認為:“溼熱之為病,不獨與傷寒不同,且與溫病大異。溫病乃少陰、太陽鬧病,溼熱乃陽明、太陰同病也。又說:“溼熱以陽明太陰為多。中氣實則在陽明,中氣虛則在太陰,病在二經之表者,多兼少陽三焦,病在二經之裡著,多兼厥陰風木。故本證易耳聾、乾嘔、發痙厥。”此說為薛氏創見,值得注意。薛氏在《溼熱條辨》中,闡述了溼熱本證。所謂本證也就是溼熱病經常出現的幾個主要症狀,是辨識溼熱病的提綱。即:“始惡寒,後但熱不寒,汗出胸痞,舌白或黃,口渴不引引。”薛氏除對溫熱病有精闢的論述外,還認為張介賓著《類經》,半信半疑,未能去華存實。又認為《內經》既非聖經賢傳,何妨割裂段,於是重為闡述

薛生白家居蘇州南園俞家橋,為宋、元間《易》學家俞玉吾隱居處。命其住宅為“掃葉莊”。薛生白與葉天士在學術上有所分歧,《蘇州府志》稱“雪生平與葉桂不相能”,這本來是正常的。但後人卻將這“掃葉莊”與葉天士聯絡起來。其實“掃葉莊”之名,有二個含義,跟葉天士都無關係。一是系薛生白著《周易粹義》時,其書稿屢定屢更,芟汰疵類,好似掃去落葉,旋掃旋生,說明薛生白治學之嚴謹。另一個意思,南園原來樹木蔥鬱,常為落葉封徑,行人迷蹤,常須童僕掃去落葉,是因特定的地理環境賦以儒雅的文學色彩。沈德潛曾作《掃葉莊記》一文,說得甚為詳細。後人謂薛生白之“掃葉莊”,意在攻擊葉天士,又編出葉天士有室名“踏雪齋”,寓意攻擊薛生白,皆偏聽庸人慼慼口舌,不足為憑。

再者,薛生白家刻本《一瓢齋詩存》、《一瓢詩話》,書口下都刻有“掃葉村莊”四字。以薛生白的文化素養和豁達胸懷,豈能於自己的著作上做此影射別人的心眼?豈能不莊重如此?

據《墨林今話》記載,有一次薛生白與一位和尚共飲,和尚喝了三十六瓢,而薛生白僅飲“一瓢”,遂以“一瓢”自號,且命其臥室曰“一瓢齋”。他有詩《秋日臥病一瓢齋》:“炎威何自歇,秋意滿林園。颯颯催殘葉,紛紛下短垣。端居恥貧病,向老念兒孫。掬盡臨風淚,誰招遲暮魂。”(薛生白《一瓢齋詩存》)

歷史評價

名醫薈萃,薛雪與葉天士同期聞名,“掃葉莊”與“踏雪齋”二三事

薛生白是吳縣人,也有稱其為蘇州人,蓋當時吳縣縣治在蘇州城內,南園俞家橋也在城內。稱其為蘇州人,是指地域所在,稱其為吳縣人,是行政轄區所在。但薛生白又在《醫經原旨》、《周易粹義》等書中署“河東”。據《四庫全書總目》解釋,“河東”指郡望。郡望亦稱望出,是該姓的發祥地,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姓氏堂號。河東郡系薛氏世居之郡,其地為現在的山西省夏縣一帶,為當地所仰望的顯貴家族。根據《姓氏考略》記載,黃帝的裔孫奚仲居於薛,歷夏、商、週三朝,共64代為諸侯,周朝末年被楚國滅亡,子孫便以國名為姓。在姓氏下面加稱郡望,是古人崇尚本家族、數典不忘祖的一種習慣稱法。薛氏子薛中正(字不倚),孫薛壽魚,曾孫薛東來,族孫薛承基,均傳醫業。

薛雪一生為人,豪邁而復淡泊,年九十歲卒。故也知薛生白並非專一業醫者,但他於溼熱證治特稱高手,所著《溼熱條辨》即成傳世之作,於溫病學貢獻甚大。又嘗選輯《內經》原文,成《醫經原旨》六卷(1754)。唐大烈《吳醫匯講》錄其《日講雜記》八則,闡述醫理及用藥;另有《膏丸檔子》(專刊稿)、《傷科方》、《薛一瓢瘧論》(抄本)等。

食譜推薦

名醫薈萃,薛雪與葉天士同期聞名,“掃葉莊”與“踏雪齋”二三事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食譜推薦:

木棉陳皮粥

名醫薈萃,薛雪與葉天士同期聞名,“掃葉莊”與“踏雪齋”二三事

【原料】:

木棉花5朵,陳皮5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

木棉花、大米分別洗淨,與陳皮一起入鍋,加適量清水煮粥,粥熟後調入冰糖,拌勻食用。

【功效】:

清熱解暑,健胃利溼。對暑熱咽乾、食慾缺乏、洩瀉等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性味】:

陳皮

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理氣健脾,燥溼化痰。

木棉花

味甘、淡,性涼。歸大腸經。有清熱利溼,解毒的作用。用於洩瀉,痢疾,痔瘡出血。

木棉扁豆粥

名醫薈萃,薛雪與葉天士同期聞名,“掃葉莊”與“踏雪齋”二三事

點選

【原料】:

幹木棉花、扁豆(豆角)、薏米各50克。

【製法】:

木棉花洗淨。薏米淘洗乾淨。扁豆去筋洗淨,切細絲。將所有原料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粥,粥熟後調味食用。

【功效】:

清熱解毒,消暑除溼,健脾和中。適合夏季食用,尤適於夏季感冒、腸炎等症。

【性味】:

木棉花

味甘、淡,性涼。歸大腸經。有清熱利溼,解毒的作用。用於洩瀉,痢疾,痔瘡出血。

扁豆

甘,平。入脾、胃經。健脾和中,消暑化溼。治暑溼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久洩,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

銀花黃芪粥

名醫薈萃,薛雪與葉天士同期聞名,“掃葉莊”與“踏雪齋”二三事

【原料】:

金銀花40克,生黃芪、大米各50克,冰糖適量。

【製法】:

將黃芪、金銀花放入砂鍋內,加入約1000毫升清水,煮20分鐘左右,去藥渣取汁,將藥汁加入到洗淨的大米中,煮爛成粥,調入冰糖,拌勻即可。

【功效】:

清熱解毒。用於夏季暑熱之邪入侵引起的身熱汗多、心煩口渴、厭食乏力、尿少色黃等症。

【性味】:

金銀花

性寒、味甘。歸肺、胃經。清熱解毒,消炎退腫。主治外感風熱或溫病發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痺,多種感染性疾病。

黃芪

性溫,味甘。補氣固表,託毒排膿,利尿,生肌。用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癒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