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朱元璋發行的“大明寶鈔”,幾十年後,為何連白紙都不如?

  • 由 縱橫五千年 發表于 垂釣
  • 2022-10-29
簡介一、大明寶鈔的產生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下旨設定寶鈔提舉司,作為紙幣的發行製作機構,經過一番準備,第二年“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

朱元璋的出身是什麼

北宋時期,“交子”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更是成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經過南宋、金朝、元朝的發展,人們對紙幣的認識應該更加深入。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發行“大明寶鈔”,在全國範圍內使用,然而紙幣卻並沒有得到廣泛使用,反而走向衰亡,甚至在幾十年後連白紙都不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朱元璋發行的“大明寶鈔”,幾十年後,為何連白紙都不如?

一、大明寶鈔的產生

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下旨設定寶鈔提舉司,作為紙幣的發行製作機構,經過一番準備,第二年“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大明寶鈔以桑穰為材料,“高一尺,廣六寸,質青色,外為龍文花欄”,上面寫著“大明通行寶鈔”,兩邊有八個篆字,“大明寶鈔,天下通行”,中間畫的是幾串銅錢。

為了防止民間製作假鈔,在大明寶鈔的下面寫著,“中書省奏準印造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二十五兩,仍給犯人財產”,明確規定了對製造假鈔的懲罰。至此,明朝形成了“大數用鈔,小數用錢,錢鈔兼行”的制度,並且禁止使用金銀進行貿易,對於違反規定的要進行處罰。

朱元璋發行的“大明寶鈔”,幾十年後,為何連白紙都不如?

二、大明寶鈔的問題

但是,從宋朝、元朝以來,白銀已經逐漸貨幣化,人們手中都有一些金銀。有鑑於此,朱元璋在禁止流通金銀的同時,又規定了金銀與寶鈔之間的兌換比率,“每鈔一貫,準錢千文,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這樣一來,人們手中的金銀就被朝廷用寶鈔換走了,但是他們卻無法用寶鈔向朝廷兌換金銀。

包括朱元璋在內的明朝皇帝根本沒有金融常識,他們在發行大明寶鈔的同時,根本沒有相應的準備金,所以寶鈔的價值不斷下跌。朱棣在位時期,為了支付龐大的財政開支,更是濫發寶鈔,加速了寶鈔的貶值,“由是物價翔貴,而鈔法益壞不行”。另外,明朝還制定了“倒鈔法”,人們用舊鈔換取新鈔時,還要繳納一定的“工本費”,導致舊鈔大量堆積,加速貶值。

朱元璋發行的“大明寶鈔”,幾十年後,為何連白紙都不如?

三、寶鈔制度最終崩潰

洪武八年的時候,一貫寶鈔的相當於銅錢1000文,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一貫寶鈔只能折銅錢250文,四年後為160文。到了永樂二十年,明朝朝廷甚至頒佈旨意,強制推行寶鈔,拒絕使用寶鈔者要治罪,甚至全家充軍。但朝廷的命令仍然無法阻止寶鈔的沒落,因為經濟規律不是行政命令所能控制的。

正統十三年(1448年),大明寶鈔的貶值情況更加嚴重,“每鈔一貫,折銅錢二文”。到了明憲宗時期,“鈔一貫不能直錢一文”。寶鈔掉在了地上,過往的行人甚至看都不看一眼。明朝朝廷沒有辦法,最終取消了白銀的禁令,“朝野率皆用銀,其小者乃用錢,惟折官俸用鈔”,經過一番折騰,明朝最終還是回到了“白銀時代”。

參考資料:1。《明史》;2。《明實錄》

Top